开展研究型审计工作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1
/ 2

开展研究型审计工作的实践探索

陈旭

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法律内控部524068

摘要:政治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常规性的审计工作难以满足现阶段集团日益增长的审计需求,需要研究型审计工作的参与对现有审计不断改进。本文也就在集团现有审计情况的基础上,对研究型审计工作有效探索。

关键词:集团;研究型审计;实践

集团公司1996年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以来,主要以传统的事后审计为主,近年来,集团公司开展“弘、改、提”活动,各项工作都要围绕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展开,审计工作也应适应新时代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切实有效的发挥出审计工作的建设性作用,服务新时代的招商征程。

一、实施研究型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一)研究型审计工作是港口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来,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巨大,集团公司生产经营面临外付成本居高不下、基础货源下滑等诸多困境,在常规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型审计工作,是在审计理念、审计手段、审计管理方面的的改革创新,针对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力量开展研究型审计工作,有针对性的做好“经济体检”工作,是为港口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客观需要,也是集团公司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

(二)研究型审计工作是审计价值深化的重要途径

审计工作覆盖集团公司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审计机构掌握着大量的审计问题,审计价值常规体现在发现问题及促进问题整改上,若将研究思维融入具体审计工作,聚焦生产经营中的热点、敏感问题,审计人员深入梳理审计问题,按照项目特性、问题性质、责任单位等将审计发现问题分类汇总,并有针对性的深层次挖掘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形成审计研究报告,从而向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改善建议[1]

二、研究型审计工作的实践探索

1.照明灯塔新建与维修项目基本情况

集团公司现场生产作业属不间断作业,夜间照明是夜间作业所必不可少的。目前,集团公司在用照明灯塔共196座,建造费用共6555万元。2019年以来,为满足生产需求,集团投入资金新建了一批照明灯塔,也投入资金进行了日常维护,集团公司审计照明灯塔新建项目25项,建设资金524万元;审计照明灯塔维护项目73项,维护资金223万元。

2.审计发现的问题

1)立项设计审查不严格。设计不符合规范,2019年新建四座灯塔,设计审查时没有发现护笼不符合规范,到货后才发现并要求整改;灯具类型、数量不合理,某公司曾将靠近硫磺作业场所的部分路灯改造为LED灯,结果很快就出现故障,后面改为陶瓷金卤灯后恢复正常;有一散货码头公司现场灯塔设置安装20盏灯具,目前每次仅只需开5盏,存在投资浪费的情形。

2)节能灯具改造推进迟缓。广东省2012年已发文要求尽快实施节能灯具改造,集团公司共有高能耗高压钠灯656盏,总功率为580.4kw,2019年集团公司开始统一部署节能灯具改造,但推进速度较慢(要求2022年前完成),不符合能源管理政策。

3)部分使用安全性不高。部分灯塔因历史原因设计抗风等级偏低,如某公司旧灯塔设计抗风等级为50m/s,而湛江地区近十年出现过超过60m/s的超强台风,使用中可能存在一定安全风险;结构性安全考虑不周到,如某公司利用旧地基建设灯塔,虽然可以节约建设成本,但灯塔整体结构性安全不能保障。

4)建设周期长。灯塔建设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从立项到建设完成历时较长,如某公司9#、17#灯塔新建项目,立项后2017年获得批准,但2019年才开工建设,2019年12月完工,建设周期长,主要是生产繁忙、承包商施工组织不力、建设方施工监督管理不力等多种因素导致。

3.审计研究及意见

1)进一步规范灯塔建设。研究成果表明,采用LED灯具、热浸锌防腐方式、高杆式的灯塔全寿命成本费用较低,安全性最高(抗风等级超60m/s),建议职能部门应牵头对灯塔建设与使用现状进行系统性梳理,建立不同情况下的基础形式、灯塔主体结构、灯具类型等的选择标准,从安全性、经济性角度考虑,建议一般情况下选择打桩基础、高杆式主体、LED灯具的建设方案。

2)加速推进节能化改造。对高压钠灯进行节能改造,效益非常突出,某公司已经试验改造,节能达55%,目前,集团共有高压钠灯656盏,建议职能部门督促借鉴某公司改造经验在2022年底完成节能灯具改造。

3)严控建设成本及建设周期。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招标采购制度,加强项目过程及结算审计,严控建设成本,另外,严格审核,避免过度安全系数设计及对承建商过高资质要求造成的建设成本增加;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及施工过程管理,严格形象进度考核,缩短建设周期[2]

4)评估及提升使用安全性。职能部门应组织对使用时间已久的、抗风能力较小的、缺乏整体设计的几类灯塔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提升使用安全性的改善意见[3]

4.审计效益与效应

基本规范了照明灯塔的选型;对部分灯塔进行了安全检测,安全风险排除,对检测不通过的进行改造后使用或报废处置;完成灯具节能改造后,每年因节省电费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可达约151.5万元。

三、夯实研究型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转变思维是核心

研究型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是做好研究型审计工作的核心素质,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应从常规审计理念中转变思维,擅于用战略眼光综合评价分析研判,有能力归纳提炼具有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规律,深入辩证研究问题的特点、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并能够综合分析可能存在的制度性问题,提出审计意见,促使问题整改。

(二)筑牢基础是关键

    1.台账基础。建立健全审计问题清单台账,在清单台账中对项目属性、问题等根据需要进行科学分类,这是方便我们进行归类分析的前提,是获取审计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如将审计问题分类为审核审批、合同管理、采购实施、项目管理、结算管理等,若我们关注某个类别的问题,就可以简便获取相关信息。

2.人员基础。做好审计人员队伍建设,配备各种专业的高素质审计人员,多渠道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多视角审视审计发现问题,是确保审计研究的质量与水平的关键,必要时也可以吸收具体业务专业人员参与审计研究。

3.数据基础。充分利用审计信息系统,逐步构建基础信息大数据,协同职能部门建立标准成本核算模式,提高审计质效,扩大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是审计工作现代化的时代需求,对审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长效机制是保障

1.建立研究型审计工作流程,从清单台账→问题分析→会议讨论→确定课题→分工研究→研究报告→审计意见反馈→审计整改监督,每个流程节点均指定审计人员负责跟踪落实,工作流程固化是常态化开展研究型审计工作的基本保障。

2.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对于专业性较强的研究课题,根据需要可以引入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形成审计研究多部门联动机制,可以确保审计成果的专业性与实用性。

3.建立研究型审计激励机制,采取正向激励方式,将研究型审计成果作为审计人员考核、晋升的加分内容,激发审计人员开展研究型审计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审计工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把研究型审计工作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1] 晏维龙, 庄尚文. 试论研究型审计的国家治理效能[J]. 审计研究, 2022(1):7.

[2] 刘艳丽. 内部审计适用研究型审计的思考[J]. 教育财会研究, 2022, 33(3):8.

[3] 无. 开展研究型审计 探索预算执行审计新思路[J]. 审计与理财, 2022(8):2.

作者简介:陈旭 1973.12 男  湖北 汉 大学本科 武汉理工大学 工程审计经理  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法律内控部 研究方向:工程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