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创伤救治的特点与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急诊创伤救治的特点与进展

潘湘湘

浙江萧山医院 浙江 萧山 311000

摘要:机体承受物理、化学、生物性致伤因素刺激产生躯体创口与伤情,引起组织结构破坏,打破原有机体完整性则为创伤。简单分析,创伤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相关,创伤轻重偏差较大,轻者可自愈,重者合并器官衰竭、失血过多、肢体残缺,有着生命威胁,从急诊创伤救治角度分析,创伤后部位不同,其救治特点基于创伤的头部、胸部、腹部情况各有差异。针对多发性创伤或复杂创伤问题,需从院前急救、院内急救角度出发,衔接救治环节,围绕抢救技术/形式研究进展而完善抢救过程,获取急救时效性、协调性空间。

关键词;急诊创伤;救治特点;进展

创伤的发生可能局限于某个位置或者某个人,也可能发生于多个部位与群体,通常都是因同一因素、同一环境引发的肢体、组织结构、脏器、表皮损伤,多发伤中往往有某处的伤情较之其他部位严重,此处也是威胁生命健康的关键点[1],急诊抢救需从重到轻,逐一的排查问题,在整体创伤抢救中,围绕救治特点,突破分科界限,为保护患者生命创造良机。以下针对最重伤情位置展开急诊救治特点与流程分析,并分别从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的当下医疗进展出发展开概述。

1.急诊创伤救治的特点分析

1.1头部创伤的救治特点

初步目视评估患者头部状况问题轻重,轻者为表皮擦伤,患者意识清醒排除颅内损伤则转运至复苏室,而重症或者疑似有颅内出血、休克可能、窒息风险、意识改变的则需转运至抢救室。虽创伤最重位置发生在头部,但头部情况又需要经评估分为不同创伤影响,颅高压取体位头高位,应促进静脉血回流并经体位变化减轻脑水;意识不清或失去意识,患者呕吐、舌后坠,应平卧且将头部倾向于一侧,使得呕吐物分泌出并自然外流[2];休克患者应平卧,若合并有脑脊液,需给予半卧位。救治中需关注患者呼吸状况,尽快帮助患者形成呼吸通道,将堵塞在口鼻中、咽喉中、器官中的呕吐物、脑脊液以及血液污渍清理干净,并利用吸痰器、吸氧装置等改善患者排痰困难、脑缺氧、脑水肿。考虑包扎中的颅内感染、逆行感染潜在威胁,不使用棉球填塞、不用水冲。有药物供应时利用20%甘露际、白蛋白等以脱水疗法预防继发问题,输液过程中预防颅内压增高、脑水肿应严格控制剂量,可少量多次给液,隔开时间观察情况。突然性的意识障碍、昏迷伴有瞳孔散大,则应结合脑疝急救标准,应用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并脱水处理[3]

1.2胸部创伤的救治特点

均取半卧位,将分泌物、污渍等擦拭干净,腔内分泌物应以棉签等擦除便于保持呼吸通畅,给予氧浓度为45%以上,流量为4-6L/min的吸氧。进行配血试验并给予抗休克治疗;开放静脉通道,若合并有血胸则需另外开放下肢静脉通道,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给液中调节速度,若患者急救中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还需针对引流管开展安全管理。严重疼痛者施行镇痛处理。

1.3腹部创伤的救治特点

绝对卧床休息,待患者体征逐步稳定无波动后可半卧,期间患者应避免体位变化或者挪运,给予氧疗,清理分泌物并预防窒息,预备窒息急救物品,每隔15分钟测量一次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将数据整理起来作对比分析病情发展,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腹部症状检验,给予体征评估,伤口处无菌包扎,内脏脱出后先行以无菌纱布覆盖,扣上清洁弯盘,待手术处理。开放静脉通道2~3条(上肢),以粗针头输入平衡液,系列检查于床边完成,给予胃肠减压[4]

2.院前急救进展

①通讯设备,成立急救中心设有GPS定位系统,联合全球GSM,进行全局统一协调、指挥,可围绕现场复杂情况予以流程化急救分析;②延展院前急救时间,急救以获取沟通后达到现场为启示,院前通过情况初步分析、包扎止血、心肺复苏等情况排查风险因素,并与院内手术室、检验室等联动,可直接进入检验、手术环节;③立体急救,急救处理联合多学科,急救方式与运送形式更具标准化,部分区域以直升机参与救援,急救中心多专家会诊,可协调现有资源充分为伤员生命提供保障;④定性治疗,现场急救程序非决定性条件,依据患者定性情况给予针对治疗,部分情况特殊不需临时评估,可直接转运至院内行明确诊断。

3.院内急救进展

①向心型急救,将院前信息收拢,伤员人数、情况、病史等信息一一汇总,伤员达到院内,预备好急救设备、协调好监护人员的责任,可开展系统急救;危重创伤黄金抢救时间理念,给予脏器功能支持,以患者机体整体情况分析,于一台手术分别解决不同创伤的包扎、缝合等处理,缩短抢救时间、减少手术次数、促使康复效率增加,尤以群体创伤、多发性创伤为宜;微创急救,引进脑室镜、腹腔镜后,降低手术创伤,经由明确的诊断确认治疗目的,减少观察时间与继发性损害,给予微创治疗[5]

4.国外研究进展

①意大利:四色袖标。接诊人数较多时,借助袖标烟色区分病情轻重,对应红、黄、绿、白选择先后的接诊顺序;②德国:“休克屋”。针对创伤后休克的患者开辟快速救援通道,在休克屋中预备急救物品,使得抢救与检查同时开展,内设复苏区,家属在外等候不干扰救援行动;③西班牙:分“轻症区”“重症区”。与我国创伤救治系统相似,重症区配备有更多的抢救物资,另外重症区护士的能力更强;④美国:分诊制度。按照患者轻重进行分诊,医生通过电子设备分类化救治,可分派医疗资源,针对不同等级患者开设不同救援空间。

4.结论

急救创伤以最严重部位的不同而特点不一,无论是院前还是院内,急救均在科技力量支持下有所进步,较之单纯被动的机体支持,主动的创伤干预使得相关专科整体协作,有益于促进社会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磊, 李韬. 急诊创伤外科模式在多发伤救治中的研究进展[J]. 华夏医学, 2021, 34(4):4.

[2]张小军、段海真、任达福、李涛、扈会兴、喻安永. 遵义市某综合医院急诊抢救室近10年创伤死亡患者流行病学特征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 2020, 36(23):3.

[3]梁柳珍. 探究多发性创伤的院前急救特点和护理配合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57):2.

[4]吴金玉、帅俊坤、方桂珍、杨思、上官非凡、纪璇. 急诊医护人员对创伤自发性低体温知信行的研究进展[J].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0, v.1(03):87-90.

[5]郑永胜.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诊特点与救治措施分析[J]. 中国药业, 2020, 29(S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