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设置,助力社区疫情防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规范设置,助力社区疫情防控

罗春梅

巫溪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5800

摘要:本文先是探讨了科学选择与设置社区采样点,之后从严格小区的封闭管理、加强居家隔离观察、严格小区内部管理、防止小区人员聚集等方面探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规范,降低感染风险,提高社区疫情防控效率。

关键词:规范设置社区疫情防控

基层对于密接或次密接的居民,主要以流调后对可能发生感染的居民进行核酸检测与采样,必须规范地设置社区核酸检测点,提高社区核算检测工作效率,这些都是对医疗卫生机构抗议能力进行检测的一个标准[1]。然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同,服务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加之部分机构缺乏社区疫情防控经验,具体表现为设置污染区或休息区不够规范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规范设置,为社区疫情防控助力。

1科学选择与设置社区采样点

1.1地点要求并分区

社区采样点的设置地点的选择是相当重要的。工作人员应选择具有良好通风条件、空旷的长期,以社区原有场地为基础设立检录区、等候区、采集区、缓冲区、采集辅助区、临时隔离区等等,避免待检人员的密度过于密集。

1.2准备检测点的物资

(1)测量体温点:配置群众使用的一次性口罩、帐篷、桌椅、手套、日常消毒用品、体温枪、自动探测体温物品、医用垃圾回收袋等等,为预检分诊提供良好的条件,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比如患者体温过高或过低、健康码异常。

(2)检录区:同样设立基本的配置,如桌椅、帐篷、笔记本电脑、有线电源、存放检测试管数码条的透明箱、身份证识别器、负责录入受检者信息的工作人员、核对人员,保证其可以按照统一要求张贴与编写检测试管数码条。

(3)等候区:按照要求在地面画一米线标识,设置人行通道,人员流向为单向,要求所有处于等候区域的工作人员按照要求佩戴口罩,并安排工作人员测量等候区域人员的体温。

(4)采集区域:立足当地气候条件配置冷暖风扇、帐篷、桌子、椅子、医疗废物桶等等,为医务人员营造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若无法及时给实验室送检标本,则需要低温保存或者准备4℃的保温箱,做好标本的保存工作。

(5)缓冲区:在采集区域的后面设置缓冲区,便于采集人员及时更换个人防护装备;配备充足的消毒液、医疗废物桶、三级防护所需的物质等等。

(6)物资临时储存去:对于缓冲区,则需要设立独立的区域,设置符合采样点规模匹配的消毒用品、防护用品、采集管、拭子、户外专用的消毒杀菌设备。

(7)采集辅助区:在缓冲区域后面设置采集辅助区,这一部分的空间应相对密集,可以采用集装箱式的,配置饮水机、电源与桌椅等设施,主要给医护人员值班、更衣、备餐等提供便利[2]

(8)临时隔离区:于采样点的周边设立专门的独立场所,主要用于采样期间发现的高危人群与疑似人群,配置专业的医外用口罩、一次性隔离衣、消毒设施等等。

(9)暂存医疗废弃物区域:医疗废物的存放可以设置在采样点周边划定的区域,具有明显的标识,设置相应的置警戒线,同样需要配置医疗废物桶。

(10)应急处置区域:在独立的区域设置应急处置区域,配置急救资质充足的医务人员,配置足够的备用急救设备。

(11)出入通道:分别给予采样区与登记区设立绳索隔离带,构建单向的登记通道与采样通道。但必须注意,不可在同一位置设置采样区的出口与入口[3]

2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2.1严格小区的封闭管理

为了严格小区的封闭管理,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市区内所有小区内实施24h封闭管理,若为开放式小区,则需要设立警戒线、围挡之类的封闭式设施,达到物理隔离的作用。保留1个进出口通道,避免消防通道堵塞。二是在出入口设置24h值守的疫情监测值班岗,配备基本的防疫物资,酒精、口罩、体温测量仪等。三是由志愿者、社区干部、党员、物业人员等组成监测值班岗,每个班次至少3人。

2.2加强居家隔离观察

发布工作规范之后必须规范操作,保证14d内来自疫情重点区域或者有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的人群居家隔离,如有疑似密接者或确诊者,必须集中隔离;针对处于重灾区的小区住户,通知其暂时不返枣,如已返枣,则要求其居家隔离观察,询问其14d内的接触史、居住史与旅居史;若为密接接触者,疫情防控指挥部应第一时间安排专人包保到位,集中隔离与居家隔离联合,每天测量体温2次,发现其存在发热情况时应立即向市区指挥部报备[4];健全以社区为单元格的居家隔离保障制度,由网格员、社区干部、医护人员等共同构成疫情防控小组,贯彻落实各项工作,如医学观察隔离的人员、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劝返探视的亲朋好友,非必要任何人以不可进入隔离观察房。

2.3严格小区内部管理

严格控制小区内的公共场所,一律关闭小区内非涉及居民生活必需的公共场所,合理地安排药店或超市之类场所的营业时间,定期消杀,保证进入小区人员必须佩戴口罩且测温;暂停小区内装修装饰、工程施工、煤气水电改造、雨污水分流等;若需要急修路灯与水电煤气,应由社区统一安排;落实群租房与出租房管理方面的责任,明确房东应承担的及时报告责任与管控责任,比如出租房内出现疫情但未及时报告的,可以依法追求出租个人或单位的责任。

2.4防止小区人员聚集

加大力度对进入小区人员的疫情巡查力度,引导居民“白事”从简、红事“推迟”[5];尽量避免小区内居民散步、聚会、串门等,避免3人及其以上的居民在公共场所聊天或锻炼,工作人员发现时应及时劝其疏散,如不听从可依法提交公安部门处置。

结束语

综上可知,我国疫情防控的工作量较大,必须规范设置。为了助力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很有必要科学选择与设置社区采样点,同时严格小区的封闭管理、加强居家隔离观察、严格小区内部管理、防止小区人员聚集,加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规范,提高社区疫情防控效率。

参考文献:

[1]江家欣,梁艳芳,林仕玉,等.规范设置,助力社区疫情防控[J].医师在线,2022,12(1):5-6.

[2]蔡媛媛.山东威海:主动下沉社区助力疫情防控[J].中国无线电,2022(6):39-39.

[3]张亚茹.以“三社联动”助力社区防疫的德仁实践[J].社区,2020(9):2.

[4]谢新鑫,钱共匋.紧密型医联体助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做法与体会[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0,31(7):869-871.

[5]陈杰.智慧社区助力疫情防控[J].中国科技财富,2020(4):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