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 

徐亮

无锡皓博口腔门诊部 214062

【摘要】:目的 通过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在对口腔进行修复过程中实施牙体预备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 实验对象选自于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之间接收的需要实施口腔修复的病患共计132人,并将其进行分组,一组是参照组有66人,本组病患实施的是常规的处理措施;另一组是实验组有66人,本组病患实施的是牙体预备保护措施。在实验期间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口腔功能评分以及病患对修复结果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有效率达到了96.97%,而参照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有效率仅为72.73%,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修复后病患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实验组病患的发生率为4.55%相比于参照组病患的16.67%来说具有显著性优势且P<0.05;对修复后的口腔功能进行评分可知,实验组病患的各项数据结果均优于参照组病患且优势显著(P<0.05);实验组病患的满意度为98.48%,而参照组病患的满意度仅为74.24%,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很明显且P<0.05。结论 牙体预备是病患在进行口腔修复时的非常有必要的步骤,不仅能提高修复效果,加强对牙周的保护作用,还能改善口腔功能,让病患满意。

【关键词】:牙体预备;口腔修复;临床效果;影响分析

     口腔问题主要受我们的日常饮食和生活的影响,也是因为日益丰富的物质条件使得口腔问题发生率越来越高,再加上现代人越来越注重自身外貌的美观度因此进行口腔修复也是越来越普遍的事情[1]。而牙体预备是在对口腔问题进行修复过程中必要一环[2],本文也开展了实验研究在对口腔进行修复过程中实施牙体预备的临床作用效果,现将实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于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之间接收的需要实施口腔修复的病患共计132人,并将其进行分组,一组是参照组有66人,而另一组是实验组有66人。实验对象基础资料见表1,通过对比两组的常规资料,确认无显著性(P>0.05)差异,说明实验对象之间可以进行对比实验。

表1 实验对象之间的资料对比

平均年龄

(岁)

性别

参照组

66

45.38±5.70

30

36

实验组

66

45.24±5.86

31

35

P

-

>0.05

>0.05

1.2两组实验对象的主要口腔修复措施

1.2.1 参照组实验对象的主要口腔修复内容 本组病患采用临床常规的修复措施即可,主要包括:首先是对病患的口腔问题进行检查,并结合影像学资料来确认治疗方案;其次根据需要修复的牙体部位进行患病区域不良组织的切除并且必要时将患病区域及附近都要采用手术切除干净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有助于病患的面部美观度;然后是缺陷处经处理后牙体与周围牙齿及相关组织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并固定,避免后期牙齿出现不良位移等情况。

1.2.2 实验组实验对象的口腔修复内容 本组采用的是牙体预备保护的修复方式。主要有以下内容:首先是与参照组一致对病患的口腔问题进行诊断并确认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采取牙体预备并实施保护措施来进行口腔问题的修复。其次是进行修复操作,现将病患按照要求安置在治疗台上并调整好姿势,随主治医生在护士的协助下进行治疗,同时还要在修复的过程中注意进行牙周组织的保护措施,如规范操作、给予镇痛作用保证病患疼痛程度低、并确保在修复过程中能够保证修复部位与周边组织的完整性,同时还要注意整体美观度的完成效果,并保证口腔功能的完整性不受影响。

1.3观察指标

在实验期间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口腔功能评分以及病患对修复结果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临床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以P<0.05作为标准进行判定,判定两组实验对象之间的实验数据是否有显著差异,使实验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实验对象的口腔修复效果有效率

实验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有效率达到了96.97%,而参照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有效率仅为72.73%,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且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实验对象的口腔修复效果有效率

分组

人数

非常有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参照组

66

15

33

18

72.73

实验组

66

32

32

2

96.97

P

-

-

-

-

<0.05

2.2 对比两组实验对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病患的发生率为4.55%相比于参照组病患的16.67%来说具有显著性优势且P<0.05,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实验对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分组

人数

创口感染

牙体缺损

饮食刺激

发生率(%)

参照组

66

2

4

5

16.67

实验组

66

0

0

3

4.55

P

-

-

-

-

<0.05

2.3对比两组实验对象的口腔功能评分结果

   对修复后的口腔功能进行评分可知,实验组病患的各项数据结果均优于参照组病患且优势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实验对象的口腔功能评分结果

分组

人数

咀嚼能力

语言能力

参照组

66

54.70±8.46

62.61±6.15

实验组

66

91.23±5.09

93.42±5.67

P

-

<0.05

<0.05

2.4对比两组实验对象对治疗措施的满意度

实验组病患的满意度为98.48%,而参照组病患的满意度仅为74.24%,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很明显且P<0.05,具体数据见表5。

           表5 对比两组实验对象对治疗措施的满意度

分组

人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参照组

66

14

35

17

74.24

实验组

66

41

24

1

98.48

P

-

-

-

-

<0.05

3、总结

    再进行口腔修复时,采用牙体预备的预先措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病患进行口腔修复,而口腔作为咀嚼食物和语言功能的主要部位,其所牵扯到的修复材料、粘接技术、敏感问题都是与其修复效果息息相关[3,4]。只有在进行口腔修复的前期做好牙体预备和牙体预备保护措施才能尽可能的为病患提高修复效果,改善面部美观度。

参考文献

[1]李美芳,周敬,张占乐等.口腔修复牙体预备不同操作模式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美容医学,2020,29(1):87-90.

[2]于永华.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2):317.

[3]李志.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9,4(24):130-132.

[4]刘晶晶,解传亮.牙体预备口腔修复对临床产生的影响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