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陈文静

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浠水医院 湖北浠水 438200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健康、日常活动功能、日常净胜活动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活动功能);舒适度(疼痛、焦虑、睡眠差)。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健康、日常活动功能、日常净胜活动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活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健康、日常活动功能、日常净胜活动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活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可有效提升生活质量以及舒适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血液透析;舒适度;影响效果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环境不断的改变,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数量在逐年增加。肾脏替代治疗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需要长期依赖这种方法来维持生命,其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替代疗法,在美国、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分别有93.6%、90%和95% 的患者选择血液透析[1]。临床已经证实,血液透析可以大幅度延长尿毒症患者的生命,显著减少尿毒症患者由于体内环境紊乱引起的死亡,对尿毒症患者治疗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的改变,治疗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患者生存期限,更应着重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增进人类的身心健康[2]。因此,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舒适度是十分重要的。本次研究,作者选择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旨在分析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现做出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情况(±s)[n(%)]

组别

例数

年龄段

平均年龄

男性

女性

观察组

30

26-58

48.16±2.31

18

12

对照组

30

28-57

48.20±2.28

17

13

t

-

0.068

0.069

P

-

0.946

0.793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①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心理护理的开展基础就是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血液透析之前,护理人员需要抱以平和的态度为患者介绍血液透析的注意事项,并和患者家属及时沟通,尊重患者隐私,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帮助患者提升治疗信心,患者可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②针对性心理干预:患者需长时间通过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故患者家属需要尽可能多的抽出时间陪伴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护理人员在护理时需要保证动作轻柔,态度认真,尽可能的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提升患者的安全感。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负面情绪及时了解,并给予安慰;③团体心理干预:每周需要以团体的形式对患者展开心理干预,患者之间可以展开病友交流,互相安慰,形成对抗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情绪的变化情况,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同时解答患者的疑惑,拉近护患关系。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健康、日常活动功能、日常净胜活动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活动功能);舒适度(疼痛、焦虑、睡眠差)。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对数据处理,使用X2/t校检;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健康、日常活动功能、日常净胜活动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活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健康

日常活动功能

日常净胜活动功能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0

50.34±5.60

80.68±6.47

52.62±4.82

84.38±5.69

53.13±6.22

81.97±6.96

55.62±4.49

81.56±6.53

对照组

30

50.26±5.69

62.56±5.49

52.56±4.76

71.29±5.16

53.20±6.36

71.28±6.52

55.56±4.34

70.57±5.49

t

-

0.055

11.696

0.049

9.334

0.043

6.139

0.053

7.056

P

-

0.956

0.000

0.962

0.000

0.966

0.000

0.958

0.000

表2   (续)

组别

例数

身体疼痛

总体健康

活力

社会活动功能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0

61.25±4.58

92.46±3.51

69.79±3.85

86.23±4.52

73.26±4.15

89.65±6.22

61.55±5.85

86.37±5.48

对照组

30

61.79±4.62

73.56±4.58

68.18±3.89

72.13±3.59

73.19±4.27

83.65±4.89

61.79±5.96

73.65±4.52

t

-

0.455

17.940

1.611

13.379

0.064

4.154

0.157

9.808

P

-

0.651

0.000

0.113

0.000

0.949

0.000

0.876

0.000

2.2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情况

观察组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情况[n(%)]

组别

例数

疼痛

焦虑

睡眠差

观察组

30

5(16.7)

3(10.0)

6(20.0)

对照组

30

18(60.0)

15(50.0)

24(80.0)

X2

-

11.915

11.429

21.600

P

-

0.001

0.001

0.000

  1. 讨论

当今透析的观念和目标,一是尽量提高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二是努力改善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生活质量逐渐成为评价疗效更为可靠的指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差是一个不容置疑的现状,这与其运动耐力下降、疲乏症状有明显关系。同时有文献报道[3],长期进行血液透析会带来相关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增加患者的疲劳程度。有文献报道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中风危险增加4倍、肥胖风险、癌症风险、糖尿病风险均会增加,生活质量以及舒适度低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心理护理的应用可以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通过对患者介绍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消除恐惧,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提升患者治疗积极性,如果病情允许,可以引导患者参加社会活动,且要求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关怀患者,提升其舒适度。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舒适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红伟.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临床影响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47):164+171.

[2]王玉娟. 探究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8(24):107-108.

[3]武莹. 研究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54):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