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层螺旋CT在CTA结合人工智能对心脑血管问题辅助诊断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128层螺旋CT在CTA结合人工智能对心脑血管问题辅助诊断的价值分析

简永劼1  ,石慧1   ,兰柳1  ,钱勇2   ,钟成2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 成都610000

2.小金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624000

摘要: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分别是全球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主要死因,心血管疾病目前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的数据,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45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高血压2.45亿。 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且农村高于城市。2016年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为309.33/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51.18/10万;城市心血管病死亡率为265.11/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38.70/10万。每年死亡人数高达574万,50岁以上的患者,每五人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死亡率高居城乡居民总死亡率首位。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是导致城乡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2004年至今,其年均增速远高于GDP增速。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关键词】 螺旋CT;心脑血管;AI;CTA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300例参加心脑血管CTA检查的人群。其中男187例,女113例,年龄最小者26岁,最大90岁,平均56.82岁。所有检查者无心脑血管CTA造影禁忌症,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1.2检查方法

(1)1.2.1 CT扫描技术方法:使用128层螺旋CT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型号:GE680)行心脑血管CTA检查,管电压采用120KVp-140 KVp;自适应毫安设置,管电流调节范围150-650mAs。均使用双管高压注射器和非离子造影剂,冠脉CTA使用碘克沙醇,浓度 320[mg(I)/ml],以5ml/s的速度从右前臂静脉内注射75ml 碘克沙醇+61ml生理盐水。头颈部CTA使用碘海醇,浓度 300[mg(I)/ml],以5ml/s的速度从右前臂静脉内注射70ml碘海醇+81ml生理盐水。扫描范围包括需检查血管全长,患者吸气末一次屏气完成扫描。扫描后原始数据行薄层重建,重建层厚为0.625mm。

1.2.2 图像后处理:扫描完成后,将原始数据分别传入数坤AI软件和GE AW 4.0工作站,重建心脑血管主要分支和次级分支,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弯曲平面重建(CPR)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 technology, VRT)、表面遮盖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 SSD)等方式显示血管,完成图像后处理,并记录后处理耗时。

1.3阅片分组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通过A方法(AI软件后处理辅助诊断结合单人阅片分析心脑血管)以及B方法(人工后处理结合双人阅片分析心脑血管)进行影像学诊断。

1.4图像分析和诊断标准:依据国际心血管CT协会18段法[3]划分冠状动脉,并依据CAD-RADS[4]评估直径1.5 cm 血管的狭窄程度。依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ASCET)标准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统计分析比较A、B两组方法的心脑血管病变识别率、分析准确率及诊断耗时三个指标。

1.5统计学方法  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率的差异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在完成的心脑血管CTA检查300例中,一共发现病变血管372例,通过A方法识别365例,分析准确率98.12%,平均每例后处理及诊断耗时分19.1钟。通过B方法识别354例,分析准确率95.16%,平均每例后处理及诊断耗时50.0分钟。见表1。

表1 心脑血管病变识别率、分析准确率及诊断耗时比较

血管病变识别率

分析准确率

平均每例耗时

A方法

365

98.12%

19.1min

B方法

354

95.16%

50.0min

2.2病变血管分析

在完成的心脑血管CTA检查300例中,发现血管病变372例,其中重度狭窄血管58例,闭塞血管22例,动脉瘤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部分血管病例联合心血管内科、胸外科进行多学科会诊,确诊病情,进行针对性诊治。

3讨论

心脑血管CTA检查,目前的传统人工后处理图像方式,会遇到血管分割困难、图像质量不均等问题。以头颈动脉CTA为例,颈内动脉C2-C4段紧贴颅底骨骼,增强后的CT值和周围骨质接近,很难分割干净周围骨质,常用的二次扫描后剪影模式会出现配位不准,减影效果不佳,曲面提取困难等问题,这些难点造成后处理工作量大,后处理图像不能满足诊断需求,导致后期诊断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以心脏冠脉CTA为例,冠心病诊断流程复杂,难度大,准确度也相对不高。冠脉CTA图像需要经过复杂的三维重建,进而诊断出血管的起源、走形、血管壁的斑块、管腔狭窄等,后处理及诊断耗时长,对细小血管病变诊断准确率偏低。

本研究引进GE公司Optima CT680自由心128层螺旋CT,可实现自由心率下的冠脉高清成像,数坤心脑血管人工智能辅助重建诊断系统,可进行全自动智能后处理,自动精准分割、智能去骨、智能命名、定位病灶的功能,减少了90%的后处理工作量,通过辅助诊断,缩短了诊断的时间,提高了病变血管的检出率。防治心脑血管病刻不容缓,通过人工智能CTA后处理及辅助诊断,减少了放射科医师的工作量,极大节省了时间,并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通过联合心血管内科、胸外科进行多学科会诊,早诊断、早治疗,经济效益凸显,能降低社会和家庭为晚期治疗所花费的巨大经济支出,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林立勋 , 李云启 , 石国钰 , 等 . 头颈部动脉 CTA 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3(21):241-242.

[2] 杨继贤 . 头颈部动脉 CTA 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J].健康必读 ,2019,27(26):239.

[3] Abbara S, Blanke P, Maroules CD, et al. SCCT guidelines

for the performance and acquisition of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a report of the 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computed tomography guidelines committee:

endorsed by the North American 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Imaging (NASCI). J Cardiovasc Comput Tomogr, 2016,10(6): 435-449.

[4] Cury RC, Abbara S, Achenbach S, et al. CAD-RADS (TM)

coronary artery disease-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An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 of the 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computed tomography (SCCT),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ACR) and the North American 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Imaging (NASCI). Endorsed by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J Cardiovasc Comput Tomogr, 2016, 10(4): 269-281.

课题名称:AI在CTA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应用研究

课题来源及批准号: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2020ZRY29

一起发表

  1. 课题名称:AI在CTA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应用研究
  2. 课题来源及批准号: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2020ZRY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