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欧恒扬

通用医疗300医院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9

摘要:目的:探究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胃息肉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切除,观察组进行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生活质量等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胃息肉患者,采取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无痛胃镜;高频电凝电切术;胃息肉

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处于不断升高的状态,但是这也导致了许多的不良饮食习惯,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胃息肉就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通常发生于胃底、胃体部,是一种突出于胃粘膜表面的良性隆起病变[1]。相关资料显示,此疾病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胆汁反流、遗传及环境因素相关[2]。80%以上的胃息肉属于单发性,大部分患者在胃息肉的早期,不会出现特异性症状,许多患者为良性病变,此病症的癌变率可高达15%,需要展开及时的治疗[3]。治疗该疾病时,通常采用手术的方法,而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无痛胃镜被应用于临床,其结合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展开深入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胃息肉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名。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2:18,年龄分布为40~69岁,平均年龄为(49.51±2.66)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1:19,年龄分布为41~73岁,平均年龄为(47.21±3.54)岁。组间患者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两组患者在入院后,采取胃镜检查。检查前一日,禁止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2)手术前,对患者展开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手术过程、手术目的、提升治疗依从性。术前,展开凝血功能、血常规的检查,结果无异常,展开手术。

1.2.1对照组

采取常规手术切除治疗方式:(1)手术前告知患者禁水、禁食。(2)术前,口服10ml达克罗宁胶浆,置入电子胃镜,对息肉位置展开详细的观察。(3)采用活检钳,夹除息肉。(4)手术完成后,使用达喜、奥美拉唑进行治疗。

1.2.2观察组

采取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1)指导患者手术前八小时禁食、禁水,帮助患者采取侧卧位,鼻导管吸氧,建立静脉通道。(2)静注1.0-2.5mg/kg的丙铂酚、50ug芬太尼、2ml的利多卡因、0.3mg/kg的依托咪酯。(3)使用生理盐水浸润纱布,覆盖于电极板。(4)电极板放在患者大腿外侧,置入电子胃镜,观察患者的息肉情况,对息肉病变部位进行清洗,清除粘液,使胃息肉暴露于手术视野。(5)插入电切圈套器,拉紧胃息肉,启动电源。采取25M高频电流进行切除,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胃溃疡、出血等情况。如无以上情况,使用活检钳取出胃息肉,送检。(6)术后采取常规抑酸、保护胃粘膜治疗。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生活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结果由SPSS26.0统计学软件统计完成,若组间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x±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

(min)

排气时间

h

住院时间

h

下床活动时间(d

术中出血量(ml

对照组

40

76.39±5.27

19.34±2.14

8.01±1.02

3.18±1.84

101.36±3.09

观察组

40

62.94±3.04

10.67±2.09

5.16±1.32

1.63±0.74

84.94±3.41

t

-

19.272

14.492

11.540

13.367

28.706

P

-

<0.05

<0.05

<0.05

<0.05

<0.05

2.2生活质量

观察组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  对比组间生活质量评分[(x±s)/分]

组别

例数

生理功能

躯体疼痛

精神健康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

对照

40

53.69±2.36

54.96±2.14

58.64±5.98

79.25±1.84

74.36±2.36

观察

40

62.55±2.47

63.97±2.25

68.84±5.06

85.94±1.48

82.67±2.51

t

-

28.240

30.651

10.834

17.693

20.888

P

-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胃息肉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可分为两类,第一种为增生性息肉,大多数无典型增生,癌变率较低。而另一种属于腺瘤性息肉,癌变率可高达30%,需要展开及时的治疗

[4]。在治疗胃息肉时,通常采取手术切除的方式,传统采取胃镜下息肉切除术,但是胃镜是一种侵入性操作,会引发喉部反应的发生,导致患者较为痛苦,依从性较低,并且创伤性较大,在手术后可能会产生并发症。而高频电凝术是指通过高频产生的热量,凝固病变组织[5]。无痛胃镜主要起到检查的作用,帮助医生观察到胃肠道的具体情况,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通过麻醉,可以避免患者出现应激反应,降低手术对机体的创伤,能够有效减少出血量,提升患者疾病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胃息肉患者,采取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4参考文献

[1]周遵兰.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37-39.

[2] 陈鑫.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21,19(11):60-62.

[3] 张明忠,李克勤.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联合替普瑞酮治疗胃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J]. 医疗装备,2021,34(14):77-78.

[4] 吴俊楠,金革,余昕.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治疗方案对胃息肉患者术中出血及预后的影响[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8):99-100.

[5] 赵泽亚.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64例胃息肉患者的短期随访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4):2486-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