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岗位管理推动优质护理服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临床护理岗位管理推动优质护理服务

李赛楠

空军第九八六医院普外科一病区  陕西西安 710054

【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岗位管理的实施成效。方法 按照护士岗位管理要求分层设置护理岗位,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培训、考核及绩效分配方案并实施。收集实施岗位管理前后一年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离职率指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实施后一级护理、基础护理、病房管理、重点环节、急救药品器材管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预防发生压疮率、跌倒坠床发生率、护理投诉较实施前降低。结论 建立在临床护理岗位分配分级、岗位培训和绩效分配基础上的护士岗位管理。

【关键词】护士 岗位管理 医院

(一)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合理配置护士数量
1.(1)按照科学管理、按需设岗、保障患者安全和临床护理质量的原则合理设置护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2)医院护理岗位设置分为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和其他护理岗位。[1]护理管理岗位是从事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岗位,临床护理岗位是护士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的岗位,其他护理岗位是护士为患者提供非直接护理服务的岗位。护理管理岗位和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应当占全院护士总数的95%以上。

(3)根据岗位职责,结合工作性质、工作任务、责任轻重和技术难度等要素,明确岗位所需护士的任职条件。护士的经验能力、技术水平、学历、专业技术职称应当与岗位的任职条件相匹配,实现护士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2]
2.(1)按照护理岗位的职责要求合理配置护士,不同岗位的护士数量和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工作需要,特别是临床护理岗位要结合岗位的工作量、技术难度、专业要求和工作风险等,合理配置、动态调整,以保障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2)病房护士的配备应当遵循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要求,普通病房实际护床比不低于0.4:1,每名护士平均负责的患者不超过8个,重症监护病房护患比为2.5-3:1,新生儿监护病房护患比为1.5-1.8:1。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应当根据门(急)诊量、治疗量、手术量等综合因素合理配置护士。3.根据不同专科特点、护理工作量实行科学的排班制度。需要24小时持续性工作的临床护理岗位应当科学安排人员班次;护理工作量较大、危重患者较多时,应当增加护士的数量;护士排班兼顾临床需要和护士意愿,体现对患者的连续、全程、人性化护理。

(3)根据不同专科特点、护理工作量实行科学的排班制度。需要24小时持续性工作的临床护理岗位应当科学安排人员班次;护理工作量较大、危重患者较多时,应当增加护士的数量;护士排班兼顾临床需要和护士意愿,体现对患者的连续、全程、人性化护理。
(4)医院应当制定护士人力紧急调配预案,建立机动护士人力资源库,及时补充临床护理岗位护士的缺失,确保突发事件以及特殊情况下临床护理人力的应急调配。

(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1.医院应当建立并实施护士定期考核制度,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日常工作和表现为重点,包括护士的工作业绩考核、职业道德评定和业务水平测试。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收入分配、奖励、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挂钩。2.工作业绩考核主要包括护士完成岗位工作的质量、数量、技术水平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职业道德评定主要包括护士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隐私,注重沟通,体现人文关怀,维护患者权益的情况,其中护理管理岗位还应当包括掌握相关政策理论、管理能力、德才兼备的情况;业务水平测试主要包括护士规范执业,正确执行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和护理技术规范,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护士的个人收入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以护理服务质量、数量、技术风险和患者满意度为主要依据,注重临床表现和工作业绩,并向工作量大、技术性难度高的临床护理岗位倾斜,形成有激励、有约束的内部竞争机制,体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4.完善护士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工作业绩、技术能力,更加注重医德医风,更加注重群众满意度。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放宽职称晋升的外语要求,不对论文、科研作硬性规定。

(三)专科护士培养使用
1、参加临床专业护士培训者须具有执业护士证书,有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护理专业学历,表现优秀者。
2、原则上参加重症医学临床专业护士培训者要求具有1
年以上重症医科学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参加手术室临床专科护士培训者要求有2年以上手术室护理工作经验;参加急诊科临床专科护士培训者要求有2年以上的急诊科护理工作经验;参加血透室临床专科护士培训者要求有内科系统工作2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3、热爱护理事业,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及为护理事业奉献精神,本人自愿并经科室选拔、推荐。
4、送出参加专科护士培训的护士接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专科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专科护士资格证书。
5、所有临床专科护士,须取得相关临床专科护士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6、专科护士应主动、及时地掌握本专科领域护理新理论,
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每年要一名护士参加省级以上组织的专科领域的新知识的培训学习,并在本科室组织学习推广。
7、临床专科护士应注重加强科学研究,每5年至少在护理专业期刊上发表本专科论文1篇。

8、临床专科护士精通本学科基本理论,专科理论和专业技能,掌握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专科危重病人的救治原则与抢救技能,在突出事件及急重症病人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加强护士岗位规范化培训
1.建立并完善护士培训制度。根据本医院护士的实际业务水平、岗位工作需要以及职业生涯发展,制定、实施本医院护士在职培训计划,加强护士的继续教育,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和应用。护士培训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突出专业内涵,注重实践能力,提高人文素养,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2.加强新护士培训。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规范化培训制度。岗前培训应当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服务理念、医德医风以及医患沟通等内容;岗位规范化培训应当包括岗位职责与素质要求、诊疗护理规范和标准、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及临床护理技术等,以临床科室带教式为主,在医院内科、外科等大科系进行轮转培训,提高护士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3.加强专科护理培训。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发展和专科护理岗位的需要,按照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开展对护士的专科护理培训,重点加强重症监护、急诊急救、血液净化、肿瘤等专业领域的骨干培养,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4.加强护理管理培训。从事护理管理岗位的人员,应当按照要求参加管理培训,包括现代管理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护士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等,提高护理管理者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管理素质。

(五)护理团队精神培养与沟通协作。

1.护理团队协作精神能激发团队成员的凝聚性和积极性,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团队精神能推动团队运作和发展,培养团队成员间的亲和力,有利于提高整体效能。[3]2.护理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率,能给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全体护理人员必须协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领君,全面质量管理在临床护理岗位职责中的应用与研究。中国实用护理                      

   杂志,2006,12(22):l2

[2]徐桂婷,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04,18(2A):260.

[3]顾海杰,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中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中国护理管2000,16(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