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妇产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现状

鲍欢欢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邮编:830000

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静脉血管管腔内血液异常凝结,形成血栓而使血管完全或部分阻塞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由此导致的一系列相关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疾病。VTE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妊娠期VTE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具有潜在致死性的妊娠并发症。VTE是可预防性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避免VTE严重后果的重要原则。对妇产科患者利用VTE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估,可科学、有效、及时鉴别诊断VTE高危患者,而对其及时采取个性化预防措施,可降低女性患者VTE发生率。目前在妇产科领域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的VTE风险评估模型包括:Caprini、Rogers、Autar及Khorana风险评估模型等。笔者分别拟就妇科与产科领域常用VTE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妇产科医师对VTE高危患者的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静脉血栓形成;妊娠期及产褥期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指静脉血管管腔内血液异常凝结,形成血栓而使血管完全或部分阻塞,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由此导致的一系列相关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常见疾病。VTE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二者是VTE在不同部位的临床表现形式;而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及卵巢静脉血栓形成等临床少见。妊娠期VTE是一种非常严重,而且具有潜在致死性的妊娠并发症。VTE起病隐匿、极易造成患者猝死。

1妇科领域常用的VTE风险评估模型

1.1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

20世纪80年代,Caprini研究团队根据当时已知的20项VTE危险因素,基于对外科手术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及临床经验,制定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1991年,该模型开始应用于临床。随着对VTE研究的不断深入,于2005年及2010年,Caprini研究团队对该模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更新后,制定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2005年版)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2010年版),共计涵盖40余项VTE危险因素。其中,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2010年版)较2005版新增既往浅表静脉血栓病史等危险因素,并更改了部分危险因素的权重,如更改高危患者的人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及手术时间与癌症病史、中心静脉置管史等的权重。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2010年版)主要根据患者罹患VTE的危险程度不同,对40余项危险因素赋值1~5分,按照Caprini评估模型评估总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0~1分)、中危组(2分)、高危组(3~4分)和极高危组(≥5分),并分别针对个体得分情况,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针对不同危险分层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后续验证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2010年版)在骨科、胸外科、整形外科及重症科中,对评估VTE高危患者具有相对可靠的预测和预防价值。Stroud等纳入112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验证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2010年版)可准确地将后续发生VTE的37例患者识别为VTE极高危患者。

1.2G-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

目前,国际上应用的VTE风险评估模型,均基于西方国家的多学科综合数据制定。由于存在东西方人种与妇科疾病特点和医疗水平等差异,在借鉴国际上对VTE风险评估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制定G-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即通过回顾性分析确定6项与我国妇科手术后DVT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50岁、罹患原发性高血压疾病、发生静脉曲张、手术时间≥3h、患者术后卧床时间≥48h、开腹手术,并且对其各赋值为1分,将患者分为VTE低危(0分)、中危(1分)、高危(2分)和极高危(≥3分)4类。2017年,我国发布的《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预防专家共识》中提出,推荐使用G-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妇科手术患者进行DVT及肺栓塞风险分级,并根据患者被评估的风险等级,对其采取相应预防干预措施。尽管该风险评估模型针对我国妇科手术患者特征而制定,但是目前尚缺乏相关验证性试验对其临床效果进行研究、证实。

2 产科领域常用的VTE风险评估模型

2.1 RCOG风险评估模型

由于孕产期是女性的特殊时期,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妊娠子宫压迫盆腔静脉、剖宫产术分娩等原因,均可使孕产妇发生VTE的风险增加,特别是在晚孕期和产褥期发生VTE的风险急剧增加,因此评估孕产妇妊娠期及产褥期发生VTE的风险至关重要。目前常用VTE风险评估模型,主要针对非孕期女性的VTE危险因素,如高龄、恶性肿瘤等,这些导致VTE的危险因素,并不适用于普通产科人群。该模型将VTE危险因素分为既往危险因素、孕期相关危险因素和暂时性危险因素等3方面。2015年,RCOG颁布的《妊娠及产褥期血栓性疾病:急性期的处理》指南,对2009年版指南的部分VTE危险因素进一步完善,包括孕产妇肥胖、多胎妊娠及ART等,对孕产妇的每项VTE危险因素赋值为1~4分,针对孕产妇的RCOG风险评估模型的不同总分,制定相应预防、处理方案。但是,该模型迄今尚缺乏前瞻性试验研究对孕产妇VTE风险进行评估。

2.2 Lyon风险评估模型

不同于RCOG风险评估模型,Lyon风险评估模型是针对有血栓栓塞病史或血栓形成倾向的高危孕产妇,提供血栓形成或栓塞预防指导。Lyon风险评估模型依托的《Lyon风险评估量表》主要从3方面评估孕产妇的VTE风险:①既往VTE病史;②血栓栓塞或形成相关生物学指标,如蛋白C、S及FV Leiden基因突变等;③其他危险因素,如孕产妇年龄、BMI、卧床史等。再对这3方面进行细分,根据文献报道,并结合积累的临床经验给予每项危险因素赋值为1~6分,对所有VTE高危孕产妇均采取物理性预防措施。对Lyon风险评估模型评分<3分孕产妇,孕期不推荐对其预防性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对于评分为3~5分者,晚孕期推荐对其开始预防性使用LMWH治疗;对于评分≥6分者,则在早孕期推荐对其预防性使用LMWH治疗。该模型的《Lyon风险评估量表》针对不同评分孕产妇,提供个性化护理设计思路,这与国际认可度较高的其他孕产妇VTE诊治指南相一致,其主要区别在于对VTE中危孕产妇(评分为3~5分),于晚孕期才建议对其使用LWMH预防VTE。Darguad等不断对Lyon风险评估模型的评分细则进行完善。尽管该模型未纳入抗磷脂综合征和抗凝血酶缺乏症等VTE高度相关危险因素,但是该模型依然可以为高危VTE孕妇实施安全、有效的产前血栓预防,提供合理建议与必要决策。2017年,采用Lyon风险评估模型对542例被临床诊断为VTE高危孕妇进行管理的结果显示,最终无一例发生VTE。由此可见,Lyon风险评估模型可为VTE高危孕妇,于产前提供安全、合理的VTE预防指导。

3 小结

尽早评估VTE潜在风险、识别VTE高危患者,是妇产科预防VTE工作的重要环节。笔者通过分别列举妇科和产科领域VTE常用风险评估模型,并就这些模型对于预测患者VTE发生风险的优势和劣势总结如下。目前国际认可度最高的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在妇科领域预测患者发生VTE风险的实用性较好,而且由其衍生的G-Caprini模型结合我国妇产科患者实际情况,值得临床验证、推。

参考文献

[1]张家怡,张玉泉.妇产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现状[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21,17(01):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