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用药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儿科用药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

邬学良

商南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陕西 商洛  7263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儿童相关疾病的患病率普遍增加,治疗儿童疾病时临床用药问题一定要引起医生的注意。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在起到一定治疗效果的同时,要兼具安全性、合理性,这与患儿的健康息息相关。绝大部分患儿病情轻微,只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即可治愈。因此,药物治疗是儿科常见治疗办法,正确用药可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药物安全是保证患儿安全最有效的措施,若临床用药不当将会给患儿的健康造成伤害。合理使用药物可以治病救人,不合理使用药物则会致病害人。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与观察者,在临床用药的各个细节中一定要认真对待,谨慎处理,严格把关。护理工作进行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患儿的药物治疗的效果,护士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

关键词:儿科;用药;安全要点

儿科临床治疗用药时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提高儿科治疗合理用药的方法,以调研某个医院 2020年 1月至2022年 1月整整两年内的所有就医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共计病例200例,结合实际的治疗方法,总结临床表现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以此作为基础,探讨临床进行儿科治疗时如何选择适当的药物,以及用药时应该注意哪些内容。

1 背景

临床儿童进行就医的情况非常普遍,儿童在我国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群里,因为他们的身体及生理机能发育尚未完善,当今社会居住的生活环境也日趋复杂,因此临床上儿童的发病率只高不低。经调查发现,临床上经常会发生治疗儿童患者时用药不当而导致的失误问题。不合理的用药会引起儿童患者的临床症状,常见如皮肤出现疱疹、加重咳嗽以及一些消化系统功能异常、肝疾病等,严重者甚至造成患者急性肾衰竭以及泌尿系统受损等。这些病例症状均给医生提出了严重的警示作用,在日后进行临床治疗时一定要结合儿童的身体情况及生理基本特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降低临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很多儿童都正在处于生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体机能发育不够成熟,身体内部的肾脏、肝脏、神经系统、免疫器官等众多系统发育不够成熟,因此如果临床治疗时给予成人的药物进行治疗就会加重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目前很多国家的儿科临床用药都不够科学,这在世界医院范围内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我国人口众多,其中处在 14周岁以下的儿童总数达到 4亿,如果医生治疗时处理不当,对儿童进行不合理用药,那么这种用药范围就会扩大,波及大部分人群,对儿童日后的成长及发育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这种情况一定要引起相关临床从业者及有关领导的重视。儿童可以说是我们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一旦他们的身体受到药物的影响出现不良反应,势必会影响未来我们国家的长远发展,因此做好儿童用药管理工作是医疗工作者的重点项目,不可轻易忽视。

2 临床研究方法

2.1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从本院 2020年 1月~2022年 1月期间收治的儿科患儿中选出 200例不良反应的患儿病例,其中男 112例,女 88例,年龄在 2d~1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19)岁,住院时间在 7d~30d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192±23)d。

(2)研究方法本研究对 200例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类为消化系统疾病、泌尿功能损伤、肝功能异常、急性肾衰竭等,分析并总结常见的问题,探讨合理的给药对策。

2.2结果

我院儿科中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中,皮疹的占比最多,而消化系统疾病、咳嗽是常见的不良情况。究其原因,小儿的生理特征包括复杂性与特殊性,在用药治疗后由于吸收、分布和代谢的不同,导致各种不良反应出现。

3药物的使用问题

3.1 同药异名

某些患儿家属会同时挂号看内、外科,而同药异名的现象如今越来越普遍,如抗生素类的艾克儿、铿锵、安奇、君尔清等,它们的有效成分均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伊可新、娃的福、贝特令均为维生素 AD 丸。在这种情况下,极易造成重复用药,药师应向家长交待清楚不能同时服用,或请医生去除类同的药物,避免重复用药或超剂量用药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2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某些药物如色苷酸钠滴眼液可以通过鼻腔给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腹泻用的思密达可以直接将其涂于口腔治疗溃疡等。这些药物特殊的给药方式需要在配方发药时特别交待清楚,从而帮助患者正确用药。

3.3 混悬液型药物的使用

某些混悬液型药物如内服的美林,外用的炉甘石洗剂,应在配方发药时交待患儿家属“用前摇匀”,使有效成分发挥最大疗效。

3.4 退热药物的正确作用

用于小儿退热的药物多是液体滴剂如小儿百服宁滴剂、泰诺林等,便于婴幼儿服用,但许多患儿家属误认为滴剂是用于鼻腔,因此药师必须向患儿家属交待清楚滴剂只能用于口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使用解热镇痛药退热时,仅笼统交待患儿家属“高热时服用”是不够的,很多家属弄不清楚多少度称之为“高热”,容易造成有热度就服用,而发热本身是机体防御功能的一种表现,因此药师应向家属解释清楚“38.5℃以上才需服用”,并告之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以及最多用药次数,避免因急于退热而短时间内重复用药,引起患儿大汗淋漓甚至虚脱。

3.5 微生态制剂

如金双岐、妈眯爱、培菲康等,不宜与抗生素合用,否则会降低或灭活这类药物的活性,从而降低疗效;同样高温也不利于细菌体的存活,所以在配发此类药物时需要特别关照患儿家属,应用低于 40°C 的水或牛奶冲服,不应与抗生素同服,且时间须间隔 1 h 以上。

4药物的使用剂量问题

大多数患儿家属是非专业人士,对于医学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药师发药时。对于剂量的交待应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如药物规格计量单位:克、毫克、毫升。应直接交待清楚服几片、几包或量杯上的几小格,便于患儿家属理解。目前市场上适用于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的药物剂型明显缺乏,尤其是近年来成人病低龄化,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等。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大多是适用于成人的,需要交代清楚剂量、用法,避免剂量不正确影响药物疗效,产生毒性。

5药物特殊的贮存条件问题

一些生物制品,如丙种球蛋白、干扰素等和微生态制剂如金双岐、培菲康等药物的贮存条件是有特殊规定的。一般适宜的贮存温度为 2~8℃冷藏,若不注意贮存条件可能使药物效价降低,甚至提早失效。外科常用的贝复剂和眼科用的贝复舒,属于蛋白质类药物,也应避免置于高温或冰冻环境下,需要 2~8℃冷藏,所以调配此类药物时应特别交待患儿家属需要将其放置冰箱内冷藏。

6其他问题

6.1 其他药物的用药方法

有些药物应在饭前单独服用,如必奇是蒙脱石散,属于吸附剂,如饭后服用或与其他药物同服时会降低自身疗效,也会影响其他药物发挥作用;多潘立同(吗丁啉)为胃动力及止吐药,空腹口服吸收迅速,胃酸的减少会影响多潘立同的吸收,应在饭前 15~30 min 服用,若在饭后服用,吸收会有所延迟。舒可捷为胃黏膜保护剂,饭前 20 min 服用会减少食物对胃黏膜的刺激,而大环内脂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所以应提醒家长让患儿饭后服用,以减轻副作用。

6.2 B 内酰胺类药物

如青霉素,易发生变态反应,因此在正常配药程序中应询问患儿家属是否为患儿做过皮试,在确定“皮试阴性”或连续使用时方能调配此类药物。曾经有过青霉素过敏史的患儿在使用口服青霉素类药物或青霉素过敏者应用头孢类药物时都应先皮试,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带来的危害,提高药物安全性。

7结语

总之,提高儿科用药水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配发药物时,详细向患者交代用法用量、保管储存、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是提高药物疗效、安全合理用药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林淑芳.小儿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25):136-137.

[2]杨德明.浅议儿科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5):99-100.

[3]严平.儿科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应用[J].海峡药学,2013,25(5):2611-262.

[4]李先林,美娜.儿科用药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7):23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