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镜术后发生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输尿管镜术后发生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强

曲靖市沾益区人民医院,云南曲靖655331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接受输尿管镜手术患者在临床中发生泌尿道感染的原因。方法:采用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我院接受输尿管镜手术120例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基础情况。结合发生感染与未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资料对比,回顾总结感染危险因素。结果:120例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患者31例,感染发生率25.83%。危险因素主要涉及到菌尿症、肾积水、尿管留置、手术后支架管置入、输尿管镜检查手术、未预防应用抗菌药物,P<0.05。结论:菌尿症、肾积水、尿管留置、手术后支架管置入、输尿管镜检查手术、未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属于输尿管镜手术后泌尿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中需要针对性做好相应的预防处理,降低感染风险。

【关键词】输尿管镜;泌尿道感染;危险因素

输尿管镜检查手术与输尿管镜碎石手术属于检查和治疗上泌尿道疾病的常规方式,同时对于泌尿道狭窄和肾积水严重程度进行有效评估[1]。但是,上述操作均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从而进一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在输尿管镜手术期间可能会导致感染,其对于手术治疗效果会形成严重的负面危害[2]-[3]。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泌尿外科的侵入性检查和手术被广泛应用,其基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可以有效降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以及附睾炎等严重并发症。对此,想要保障输尿管镜手术患者的预后康复效果,在临床中需要做好泌尿道感染的积极预防控制。对此,为了进一步论证这一结论,本文以论著方式探讨输尿管镜手术患者在治疗方面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我院接受输尿管镜手术120例患者。

入选标准:接受输尿管镜手术治疗;不存在免疫系统疾病;治疗依从性较高;对研究认可。

排除标准:带有恶性肿瘤病症;无法主动接受沟通;临床依从性相对较差。

1.2方法

回顾分析患者的基础情况。结合发生感染与未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资料对比

1.3观察指标

回顾总结感染危险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统计数据分析方式基于SPSS24.0软件完成,数据对比期间P值<0.05证明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

2.结果

120例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患者31例,感染发生率25.83%。

危险因素主要涉及到菌尿症、肾积水、尿管留置、手术后支架管置入、输尿管镜检查手术、未预防应用抗菌药物,P<0.05。详情见下表1。

表1感染情况对比

项目

感染例数(n=31)

未感染例数(n=89)

P值

年龄

<65

15(48.38%)

46(51.69%)

>0.05

≥65

16(51.61%)

43(48.31%)

糖尿病

15(48.39%)

41(46.07%)

>0.05

16(51.61%)

48(53.93%)

放化疗病史

16(51.61%)

40(44.94%)

>0.05

15(48.39%)

49(55.06%)

肾功能不全

17(54.84%)

39(43.82%)

>0.05

14(45.16%)

50(56.18%)

肾积水

30(96.77%)

46(51.69%)

<0.05

1(3.23%)

43(48.31%)

菌尿症

29(93.55%)

42(47.19%)

<0.05

2(6.45%)

47(52.81%)

导尿管置入

27(87.10%)

39(43.82%)

<0.05

4(12.90%)

50(56.18%)

术后支架管置入

6(19.35%)

38(42.70%)

<0.05

25(80.65%)

51(57.30%)

手术时间

≤1h

17(54.84%)

37(41.57%)

>0.05

>1h

14(45.16%)

52(58.43%)

预防性抗菌药物

2(6.45%)

41(46.07%)

<0.05

29(93.55%)

48(53.93%)

手术方法

碎石术

8(25.81%)

43(48.31%)

<0.05

检查术

23(74.19%)

46(51.69%)

3.讨论

感染属于泌尿外科手术或操作手术后主要的并发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往往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后感染并发症。泌尿道的手术操作主要涉及到应用在下泌尿道的导尿管置入、膀胱镜检查、泌尿动力学检查以及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等,在上泌尿道的逆行性肾盂造影、输尿管镜检查手术以及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手术等[4]-[5]。有研究认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导尿手术后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在4%左右,膀胱镜检查手术后并发泌尿道感染和疾病发生率在2.2%至7.8%。有研究认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后的发热与感染问题,膀胱镜检查手术后单纯应用抗菌药物,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从21%下降到1%至5%。另外,以输尿管镜检查手术为例,在手术后感染发生率相对于输尿管镜之下的碎石术发生率相对较高,其根本原因和输尿管镜检查手术的常见组织活检,其可能会导致出血、组织损伤等病症,间接提升感染风险。另外,置入输尿管内支架,诊断性输尿管镜检查手术的感染风险相对较高,这和内支架置入后尿液排泄的改变有直接关联。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危险因素主要涉及到菌尿症、肾积水、尿管留置、手术后支架管置入、输尿管镜检查手术、未预防应用抗菌药物,P<0.05。研究结果证明输尿管镜手术后导致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相对较多,在临床应当提高对于带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并针对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处理护理管理,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菌尿症、肾积水、尿管留置、手术后支架管置入、输尿管镜检查手术、未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属于输尿管镜手术后泌尿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中需要针对性做好相应的预防处理,降低感染风险。

参考文献

[1]姚玉香.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高危因素及相关护理干预措施[J].医疗装备,2021,34(17):178-180.

[2]张颖.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4):7-9.

[3]戴晓农,周益军,孙柳静.输尿管镜术后发生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18,7(02):109-111.

[4]朱昱宏.泌尿系感染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分析[D].导师:李贤新.广州医科大学,2018.

[5]熊有志,石梁超,申鹏珲,等.输尿管结石梗阻合并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早期干预及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23):3601-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