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康复科护理过程中如何做好患者隐私权保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4
/ 2

浅谈康复科护理过程中如何做好患者隐私权保护

法凤萍

易门县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651100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与法律意识的增强,人们在就医过程中,自身合法权益及隐私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在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护理人员自觉不自觉地侵害了患者的隐私权,导致涉及患者隐私权的医疗纠纷案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有文献报道对50人做研究性问卷调查,假如个人隐私泄露,有40%的患者感到愤怒,有24%[2]选择维权,也因此尊重和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做好患者隐私权的保护也成为了护理必须要管理好重要环节。

关键词:康复科患者隐私权保护

一、康复医学科常见患者隐私泄露的分类及原因

1、患者身体部位暴露

康复科患者大部分存在运动功能功能障碍和排便障碍,像导尿、灌肠、会阴冲洗、尿道护理、盆底物理治疗、感觉障碍的治疗等需要暴露身体隐私部位的情况比较常见。一些护理人员由于考虑不周期,甚至为了节省时间,在病房内无屏风或分隔帘遮挡的众目睽睽的情况下,给患者进行上述操作,有意或无意地将其隐私部位暴露给他人。

2、患者的病史及病情泄露

2.1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工作人员在聊天时,将患者私人信息作为话资来谈论、公开患者的个人信息,比如传染病、患者家庭内部矛盾、试管儿等患者不愿他人知道的信息。

2.2 在未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利用患者真实的姓名及图片作医疗宣传。

2.3 数据资料管理不善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对患者病历、化验单结果、各种护理记录随意存放, 或者在工作台书写时,离开做其他工作而没有收好,导致被别人偷看,造成患者隐私的泄露。

3、肖像权侵犯

在临床带教的过程中,在未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把病人做为“活的教具”,或者患者同意了,但实习或进修的人把护理操作拍成视频,并把视频用作教学。

4、病历资料管理不善,病历上记录有患者的详细诊疗信息,包括既往病史、 病程、诊断及治疗方案等,工作中对病历资料管理意识不强,查房后随意放在病房忘记拿,打印废掉的病历纸张随手丢弃或废纸利用,到其他患者或陪护手里等情况。

二、保护好患者隐私权的相关具体对策

1、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的认知度

1.1研究表明,引起患者隐私暴露的首要原因是医务人员隐私保护意识不强[3]加强对现有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是增强保护患者隐私的最佳途径。 有针对性培训,讲解隐私权方面的法律知识和相关案例,申明隐私的重要性,让她们明白散布隐私等于犯罪,使护理人员更新思维理念,尊重、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做到学法、懂法、守法、遵法、用法,深刻理解保护患者隐私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要求。

1.2 做好计划行为干预,强化意识,加强容易忽视环节的管理,进行相关知识专题培训,并通过考核。同时在相关的操作环境贴上“注意隐私保护”的温馨标示语。

2、加强人文素质培养

注意培养护理人员的礼仪,邀请相关的老师培训,并进行考核。在护理工作中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态度和蔼、亲切、耐心、真诚,体现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同时做到任何时候不讨论患者的隐私,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举止。

3、 建立健全的相关的管理制度

3.1.规范信息管理,每一位患者都有自身的病例记录和档案资料,相关的医护人员应该对相关的病例个人资料档案进行妥善管理,确保患者隐私受到保护。在没有征求患者同意的情况下不能对患者的个人病例和病史进行随意的翻阅和查看拍照打印等违规行为。在查看病例一定要按照对应的法律要求正确查看病例。如果遇到办案人员也要按照正常的法律程序来进行查看办理。并且针对性地对患者的病例设置对应的密码,并且完善电子储存方式防治患者信息被泄漏。

3.2 规范教学和科研管理,医护人员在撰写相关的学术论文和实施临床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用患者的病例时一定要避免提及患者的姓名,应用肖像以及患者的隐私部位的图片。如有特殊需求需要征求患者的同意才可使用。务必要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与决定权。

3.3完善患者个人资料制度,患者的个人资料和信息不可以随意在社交平台和网络平台进行泄漏,一些敏感的患者信息,在患者的病床前尽量不用文字写,而用统一的标识替代,避免泄漏隐私。

3.4制订隐私保护干预措施落实好隐私保护干预措施可避免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舒适度,提升患者对隐私保护满意度,保证护患关系和谐发展[4]

4、改善诊疗环境 ,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隐私,提倡建立单人诊室,对非单人房、诊室、检查室等,床位间设活动帘隔离、屏风的设施完好,有明显的标识物等,尽可能在设施上为患者的隐私权保护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5、规范护理操作,在护理工作中,督促落实严格按操作流程操作。

6、注意情感支持配合隐私保护干预,有研究报道,开展情感支持结合隐私保护干预,可有效减轻心理应激反应,平复情绪,利于后续治疗与护理工作开展[5]

7、严格督促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有制度,不落实等同于没有,只有落实了,才能起到作用。

结语

随着人们自身合法权益及隐私权保护意识的增强,提升医护人员对患者隐私保护意识,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防止患者隐私泄露和侵权行为发生,维护医疗机构良好的社会形象势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护理环节。目前,保护患者隐私的相关措施从提高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患者信息管理、规范操作等多方面进行了完善,但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还存在较多的意外,特别是像康复医学科、创伤门诊、急诊等科室,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博.浅谈护理工作中对患者隐私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2011(10):44-44,52.

[2]张继莲. 康复科护理过程中患者隐私权保护的探讨[J]. 探索科学,2121(8):178-179

[3]王晓础,李娉婷,钱黄静,等.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干预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隐私保护的探讨[J]. 浙江临床医学,2022,24(8):1223-1224

[4]刘春晓,李紫红,何丹玉,等. 保护患者隐私在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18):109-111.

[5]印凤霞. 情感支持结合隐私保护措施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生活质量的效果[J]. 河北医药,2022,44(15):2388-2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