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线损管理与同期线损系统推广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30
/ 2

浅谈线损管理与同期线损系统推广应用

李峰

国网晋中供电公司 山西 晋中 030600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电力工程的发展也有了创新线损涉及固定损耗与可变损耗,供电环节出现电能损耗问题是无法规避的,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限制,包含电网系统,用电系统管理能力等电力公司产生的线损情况也有差异电能线损控制质量及力度也不一样.而国家电网建设始终处在改革阶段,对电网线损的控制也持续改进以减少电能损耗提高电能线损控制效率,进而从总体上提高电力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加其经济利益。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配电网线损的主要原因,随后分析了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构建框架,最后给出了线损管理与同期线损系统推广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线损管理;同期线损系统;推广应用

引言:

线损率是电网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加强了对公司系统的线损管理,并建设了同期线损管理系统,以期实现对电网线损指标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线损异常的原因。同期线损管理系统能够对系统中每个设备的线损率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分区、分压、分线和分台区”的线损四分管理,但由于采样精度等技术原因,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在理论上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配电网线损的主要原因

(一)负荷波动幅度过大。

配电网运行过程中,负荷曲线形态是影响技术线损的重要因素。如果曲线形态的系数较小,其线损较小,如果曲线形态系数接近或等于1时,曲线整体处于平衡状态,线损值最小。相反,如果曲线系数较大,说明负荷波动幅度大,曲线的高峰和低谷差变大,其技术线损也会随之增大[1]

(二)电压质量降低

电压质量是评价整个电力系统运行品质的重要指标,关系着电力企业的效益及形象,这里所指的电压质量是指理论低压与实际电压的差值,根据这一差值判断供电质量是否达到标准,如果差值过大,提供的电压质量会降低,这也是影响配电网线损的重要因素。

(三)运行方式不合理

配电网运行方式有开环和闭环两种,当电网闭环运行时,因原来的备用线路中存在功率流动,会造成电能损耗的增加;当电网开环运行时,由于其他原因也会出现一定的电能损耗。当各个变电站的负荷曲线形状有较大的差别时,电力系统运行在开环还是闭环方式时的技术线损是不同的。如果没有合理地选择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将有可能造成过大的技术线损[2]

(四)无功补偿功率不平衡

无功补偿功率平衡是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举措,但是实际工作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无功补偿功率不平衡,这样则会间接增加配电网的损耗值,增加技术线损。

二、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构建框架

(一)系统功能

基于目前线损管理问题及需求,考虑现行的技术应用水平,同期线损同期管理系统应具备同期线损数据统计与管理、线损监测与预警、线损综合评价等功能,进而为同期线损管理的开展与实施奠定基础。①数据管理。对线损管理业务相关数据,不仅包括所采集的数据,还包括系统本身的数据,进行分类存储与管理,并实时检查数据的质量,保证数据的精准性和完整性。②指标管理。线损是由多个参数综合计算和分析而产生的结果,因此其包含着诸多细化的指标,需构建基于电量及线损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实现对各项指标的配置、查询、管理等功能。③监测预警。对电量及线损相关参考进行实时监测,并对理论值实施测算,实现分压、分区、分线统计与分析,异常波动时能主动及时判别与告警,通过状态性、主动性的监测与智能化的预警来保证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以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④辅助决策。可以根据各项线损数据进行综合性、科学性的评价,进而为降损规划、电压优化、电网无功优化方案的实施提供数据参考和决策依据[3]

(二)数据支撑

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应用是以各项信息数据为基础的,因此,对线损相关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是必不可缺的。基于目前电力企业的基础数据架构,完整、清晰、精准描述线损同期管理相关的数据逻辑与数据信息,为线损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的开展与实施提供一个全面的观察、了解、分析视角。同时提高同期线损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分类、存储、处理、计算及利用效率。

(三)系统架构

基于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考虑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扩展性,采用分层架构的思想对系统进行整体性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组成部分。①信息交互层。基于SOA信息交互实现数据及功能应用集成。②数据仓库层:以统一、标准、共享为原则实现数据对内的利用以及数据对外的服务。③应用设计层。结合实际功能需求,实现统计、查询、分析、评价等功能。④分析展现层:以图形化、网络化的方式全方位展现各种数据信息和分析结果,为同期线损管理人员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形象、直观、清晰的信息参考。⑤数据管理层。基于目前电力企业海量数据,可实现高效的存储与管理。

三、线损管理与同期线损系统推广应用的策略分析

(一)重构线损管理标准流程

在线损管理和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建设中,需进--步优化业务流程、规范管理机制。发展部可同其他专业部门,对电网企业的通用制度和现有制度进行梳理,以电网企业线损管理方法为参考依据,优化线损管理流程,将线损管理融入基层班组,全面规范各层级发展部门线损专责

[4]

(二)完善异常分析治理机制

依托月例会制度,发展部每月组织相关专业部门、各县公司召开工作例会,总结每月系统广应用实施情况。针对省公司排名情况,分析数据指标,集合发展、运检、营销和调控等专业部门开展问题分析讨论,落实责任,与省公司项目组协同配合,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明确下阶段工作任务。结合同期线损系统应用,公司进一步加强线损率的日常分析,明确问题所在,查漏补缺,形成同期线损典型问题分析案例经验库和课题研究专项成果,实现线损合格率的有序提升、综合线损率的平稳下降,从而解决高负损线路和台区问题。建立线损机制,对月度内出现负损、线损当月波动超过5%的单位,要求分管领导带队到市公司做专题汇报[5]

(三)创新业务辅助提升机制

定期组织开展同期线损管理培训,介绍电网企业的相关管理要求和同期线损管理的业务流程。交流同期线损管理的典型做法,组织编写线损系统应用培训教材。在此基础上,邀请专家对市、县公司的发展、运检、营销和调控等专业的线损管理人员,就系统的基础档案维护、统计与同期线损管理、电量与线损监测分析、四分线损计算分析等业务功能进行集中培训。加大两级纵向帮扶力度,实现同期线损管理全覆盖。发展部、运检部、营销部和调控中心应联合主动走出去,带领线损系统、PMS系统、营销系统和电量采集系统技术骨干,深人到县公司及供电所召开现场会,以问题为导向,与一线员工进行深.人探讨交流,鼓励大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激发基层员工的积极性,实现疑难问题和典型经验的共享,促进各公司相互学习,确保有效解决所有问题,真正地帮助基层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治问题。

四、结束语

在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应先试点,待成熟之后推广应用,以免由于系统的不成熟或诸多问题而影响同期线损管理的实施。当然,同期线损管理不仅是系统的操作与应用,还需诸多的人为工作为基础,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各部门联合协作,提高同期线损管理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亮.浅析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同期线损系统对线损管理的意义[J].区域治理,2017(4):2.

[2]郑惠玫.同期线损系统在一体化电量线损管理的应用[J].电子技术(上海),2020(4):2.

[3]常智华.基于一体化电量线损管理的同期线损系统建设[J].机电信息,2018(12):2.

[4]周俊,隋海林,姜颖.基于电能量计量系统的同期线损五项管理机制[J].电子乐园,2019(16):1.

[5]冯晓东.基于一体化电量线损管理的同期线损系统建设研究[J].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