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暑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30
/ 2

对中暑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的效果

林月娇  ,张晶  ,郑燕清

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 急诊医学科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暑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急诊科收治的中暑患者中抽取70例,以观察、对照组形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联合院前急救护理+院内急诊救治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PaCO2均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中暑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能有效改善其血气指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暑;院前急救护理;院内急诊救治护理;效果


前言

中暑为临床常见机体功能紊乱性疾病中的一种,患者在高温下长时间劳作是致使其病发的主要原因[1]。患者中暑后,主要以皮肤干燥、高热等症状为主要表现,若不能在第一时间解除其生理不适症状,不仅会损伤患者脏器功能,还会导致其引发心律失常、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极大程度影响患者身心健康[2]。因此,临床表示患者中暑后,需第一时间在院前急救中采取有效降温措施来改善其高温症状,院内急诊中有序配合主治医生实行对症治疗,对加快患者生理功能健康恢复进度有积极影响。基于此,本次研究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急诊科收治的中暑患者中抽出70例,分析联合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在疾病干预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急诊科收治的中暑患者中抽出70例,均表示对研究知情且同意,后根据干预方法差异性分为观察、对照两组,每组35例。其中,观察组内男女比例为20:15;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9.33±5.63岁;昏迷场所:户外作业25例,车间工程8例,家庭2例。对照组内男女比例为22:13;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8.77±6.49岁;昏迷场所:户外作业24例,车间工程7例,家庭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值为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接到急救电话后及时安排医护人员出诊,达到电话所述场所后,予以患者进行病情监控、对症用药和体征观察。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院前急救护理、院内急诊救治护理,具体如下:

(1)院前急救护理:①初步判断患者病情,全面询问患者发病前环境、行为等情况,确认其是否有大小便失禁、呕吐昏迷等症状出现,初步了解后开始实施抢救措施。②合理补液:根据患者中暑情况进行合理补液,症状较轻或是确诊先兆性中暑患者,可予以其服用藿香正气液或氯化钠溶液,同时开放患者静脉通道进行补液。若患者大量出汗,做好水分补充的同时做好盐分补充,调整好其体内酸碱平衡。③通畅呼吸道: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并调节好急救车内的环境温度,同时配合头部戴冰帽、冰袋放置股静脉及颈静脉等物理降温措施来有效降低其中心体温。

(2)院内急诊救治护理:①患者入院后,观察其呼吸功能是否通畅,可采取吸引器清除其口腔、鼻腔内分泌物,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问题,必要情况下可配合气管插管来改善其呼吸道梗阻情况。(2)将室内气温控制在20℃~25℃,对患者体表温度采取冰袋放置头部大静脉、用酒精溶液(温度32~34℃、浓度30%)擦拭四肢、背部等方法来进行降温处理。然后准备1000mL浓度10%的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注入胃部,取200mL生理盐水和0.5 ml氨基比林配制成混合液体,对患者进行灌肠来完成体内降温处理,操作前注意先将液体加温至4℃。(3)若患者高温持续不退,可遵循医嘱以静脉滴注方式来进行药物降温,输液药物方案多选择25mg哌替啶、8mg氯丙嗪、8mg异丙嗪进行配置,若用药期间血压出现波动问题,需适当减少药物剂量或是停止用药。(4)辅助检查:积极开展相关辅助性检查,解除患者水电解质失衡反应,并配合血常规检查来为后续对症治疗提供依据。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干预后的pH、心率、呼吸频率、PaO2、PaCO2等血气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以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则可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PaCO2均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n=50

组别

心率(次/min)

呼吸频率(次/min)

PaCO2(mmHg)

PaO2(mmHg)

观察组

76.25±7.13

21.59±3.63

40.05±5.08

80.44±3.51

对照组

102.44±8.92

30.44±4.02

52.44±6.01

73.29±4.48

t值

7.19

6.15

5.93

6.08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中暑作为夏季常见病,因为环境的持续高温让人们在户外活动或劳作时机体产生应激机制失代偿问题,若病发时不能第一时间改善症状,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3]。其中,热射病作为最严重的中暑类疾病,患者临床上多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水电解质失衡以及汗腺功能衰竭作病症特点,临床可见昏迷、高热症状,同时会损伤其脏器功能,出现心率失常、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此,临床表示在高温环境下,相关人员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尽量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或持续工作,若患者出现先兆性中暑问题,第一时间需转移到通风或是阴凉处,利用空调、风扇帮助其降低体表温度,同时予以盐开水口服来控制病情进展,同时通过拨打医院急救电话,由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救治[4]。有报道指出,中暑患者院前急救工作的高效进行和院内急诊工作的有序展开,对实现快速降低体内、体表温度有积极影响,是改善其病情的有效方案。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中暑患者主张联合院前急救护理、院内急诊护理手段进行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应值,且P<0.05。其中,院前急救护理在接诊后,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评估,结合发病特征进行急救处理,加快成功降温、扩容进度,恢复脏器功能的正常运转。院内急救中利用专业设备持续维持患者治疗进度,根据症状表现采取物理、药物降温手段来促进健康生理功能恢复,改善其血气指标[5]

综上所述,联合院前急救护理、院内急诊护理对中暑患者进行干预,能显著改善其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何玲玲,吴红兰,曾美蓉.亚低温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在急诊重度中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1,34(09):182-183.

[2]陈秀卿.集束化护理在重症中暑患者急救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6):183-184.

[3]曹小红,叶秋梅,潘开菊.集束化护理联合降温毯在急诊重症中暑患者中的救治效果[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2):131-133.

[4]许建.对中暑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9):134-136.

[5]谢红美.高热中暑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2):123-125.

作者简介:林月娇,女,1982年3月,福建泉州,大专,护师,研究方向:急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