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老年慢阻肺的心理特点与干预性护理的实施价值评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08
/ 2

试析老年慢阻肺的心理特点与干预性护理的实施价值评定

宋小琴

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4000

摘要:目的:探究针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心理特点的针对性护理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纳入了2021年1月至12月间于我院呼吸科就诊并接受治疗的慢阻肺老年患者共70人,根据接受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针对不同老年患者心理特点的针对性干预护理的观察组各35人,分析组间指标差异。结果:对照组干预后SAS评分为46.26±2.94、SDS评分为46.26±3.97、护理满意度为82.86%;观察组的干预后SAS评分为35.21±3.67、SDS评分为36.26±3.57、护理满意度为91.43%,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罹患慢阻肺的老年患者,结合患者的基础资料和疾病诊疗资料所进行心理特点的捕捉以及捕捉后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心理的影响,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心理特点;心理护理

引言:近些年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统计学研究表明,其在各个年龄段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因为老年人机体的免疫力和各个器官功能的退行性变化,使得其对慢阻肺造成的影响的耐受力下降,逐渐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喘息、呼吸困难等[1],因此针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有效干预更为关键,尤其是该疾病病程较长,只可缓解症状,很难实现根治,因此老年患者在治疗中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心理,本研究就针对不同慢阻肺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的总结,以实现护理对此针对性的干预。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了2021年1月至12月间于我院呼吸科就诊并接受治疗的慢阻肺老年患者共70人,根据接受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针对不同老年患者心理特点的针对性干预护理的观察组各35人,其中对照组男女性别比例为18:17,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8.64±4.64岁,患者的病程平均为6.33±3.26年;纳入观察组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7:18,患者的平均年龄67.97±5.38岁,患者的病程平均为6.59±3.63年,上述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患者则接受如下的护理干预:①患者就诊后,详细的了解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史、诊疗过程、预后等主诉疾病相关资料,并对患者的性格、工作、信仰、社会角色等个人资料进行获得和记录,此外还应该获取患者的既往病史,从而全面的了解患者的各项资料,以及时准确的评估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心理和情绪变化。②在患者入院以及不同的诊疗策略的实施的过程的同时,采取不同的心理评估量表进行患者的心理的评估,从而客观的获得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③针对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客观心理评估量表,以及对患者的语言、行为和表情等的主观观察,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心理的干预,并及时的进行干预后的效果的评估,对评估干预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再次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

1.3研究指标

研究指标主要包括:其一,针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采取常用的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以每组患者得分的平均数加减标准差作为指标;其二,针对整体护理的评估,以护理干预后的每组患者满意度评价的百分比作为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 并采用t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认为P<0.05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SAS及SDS评分比较

如表1所示,接受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状态的护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1 心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差异性分析表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5

57.27 ± 2.82

35.21±3.67

59.34 ± 3.27

36.26±3.57

对照组

35

56.35 ± 3.54

46.26±2.94

59.93 ± 4.73

46.26±3.97

t值

-

5.354

5.679

6.628

4.268

P

-

0.658

0.002

0.707

0.016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如表2所示:接受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状态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治疗的满意度,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心理干预前后护理满意度差异性分析表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观察组

35

20

12

3

91.43%

对照组

35

16

13

6

82.86%

χ2

-

-

-

-

3.261

P

-

-

-

-

0.024

三、讨论

目前临床医学研究认为,针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治疗除了医师针对患者病情的针对性的用药等治疗之外,护理的辅助对患者的预后以及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均有着积极的影响[2],本研究中就以老年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护理和针对不同患者心理特点评估后的针对心理干预的对照研究,最终呈现出了这种针对性的护理心理干预在降低不良心理影响和提高护理满意度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一研究结果与陈进

[3]和蓝岚[4]等人的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姚远丽[5]的相关研究中则认为这种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不良心理对患者预后造成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罹患慢阻肺的老年患者,结合患者的基础资料和疾病诊疗资料所进行心理特点的捕捉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在老年慢阻肺患者的护理中应用。

参考文献

[1].夏倩. 老年慢阻肺护理中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价值[J]. 中国社区医师, 2021, 37(24):2.

[2].王家艳.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J]. 继续医学教育, 2020, 34(8):3.

[3].陈进. 老年慢阻肺的心理特点与干预性护理的实施价值评定[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8):1.

[4].蓝岚, 洪燕玲, 易雄英,等. 老年慢阻肺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S3):2.
[5].姚远丽. 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改善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 益寿宝典, 20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