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优质种植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水稻高产优质种植技术

曾海鹏

高州市农业科技事务中心 广东省高州市 5252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粮食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高产种植工作,受到了相关专家和行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实现超高产栽培,是当前水稻种植领域重点研究的内容。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超高产栽培目标,需要分析在实际实施超高产栽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分析问题出现原因的同时,制定出对应的解决措施,能够真正提升水稻产量,满足人们对于粮食作物的需求。

关键词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当前水稻已经成为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销售渠道变得更加多样便捷,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水稻超高产栽培概述

所谓超高产栽培主要是在高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简单的解释就是要比高产产量水平更高。超高产也被称为特高产、高产更高产或者是高产再高产,达到超高产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比对照正产达到了15%及以上;二,比现有产量增产100~200kg/亩水平;三,在当前生产技术水平下,达到700kg/亩及以上水平。经过大量的总结和分析,将超高产栽培定义为在现有高产栽培产量水平基础上,按照品种不同特征、各个生态区域实际生产条件,最大化对水稻生产中各种矛盾进行协调,充分发挥出水稻品种增产潜力,进一步提升产量至20%~30%。同时尽量降低化学产品投入、生产成本消耗,实现高产量水平标准稻米质量,实现高效益、生态环境友好发展。

2水稻栽培技术研发意义

水稻栽培年限久、范围广、市场需求量大,水稻作为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对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必须进一步强化水稻种植的研究和推广,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保证社会稳定发展。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扩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需深入研究水稻栽培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及生产力,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3水稻高产优质种植技术

3.1品种选择

按照相关的研究和实践证明,选择具备一定超高产潜力的水稻品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超高产目标。因此,品种选择作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一,需要选择能够保证安全成熟、生育期较长、能够随着季节变化执行优化生长过程的品种。二,穗粒选择上需要将粒重大、穗粒协调作为标准。三,植株高度需要适宜,并且株形比较紧凑,具备一定的抗病能力。

3.2浸种包衣处理

较高的发芽率和健康的秧苗为高产大田苗数打下良好基础。一般大田早糙每公顷用种量为22.5kg,晚糙每公顷用种量为18.75kg。武鸣区早糙秧龄28~30d,晚糙秧龄18~20d。在移栽前倒推秧龄期浸种,早糙宜在3月上旬浸种。早糙种先在阳光下翻晒3~4h,晚糙种日晒1h(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暴晒),激发种子活力,然后放至桶里清洗,倒出脏水后再浸种。早糙浸足约48h(晚糙12h),其间捞起2~3次,换水透气,稻米吸足水分,折断无响声,出现米浆后捞起催芽。催芽时注意保湿保暖,可用较厚的透气麻料包好种子放到37℃温水浸泡后拿起放到果筐里,外包保暖透气材料,晚糙在热天可盖1层湿的透气毛巾保湿。6h左右再重复浸泡暖水1次,做到保湿保暖,直到破胸露白后,降温处理不淋暖水。早糙催芽约12~18h,晚糙约12h。晚糙温度高,切记不能用不透气的袋子催芽,易导致发酸、烧芽。在芽长1mm时播种前芽谷为湿润状态,使用拌得乐(咪鲜胺.吡虫啉)1包加1汤勺清水搅拌后捞芽种,可预防水稻恶苗病、稻飞虱、条纹叶枯病。

3.3选地

水稻生长对于环境要求非常高,一旦环境不适宜,将会对水稻产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合理选择种植地区十分重要,土壤含水量是基础条件,要考虑水稻种植地区灌溉是否便捷,只有灌溉方便、水源纯净,才能够为水稻生长提供优质水源。另外,要想进一步提高水稻品质,还需考察水稻种植地区周边环境,确保无化工厂等污染源,避免水源中有重金属污染,导致水稻生长受到影响。

3.4提高播种育秧水平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结合不同的插秧方式,做好培育壮秧、及时移栽工作。为了节省劳力,当前早稻主要运用机械插秧的方式,按机插秧要求培育秧苗,才能控制好种植密度,保障合理的株行距。对水稻秧苗肥水、温度、病虫进行科学管理,保障水稻移栽后能够较快生长,更好地适应气候条件、生长环境,直接关乎水稻后期产量与质量,因此,播种育秧工作一定要按技术要求进行规范操作,结合水稻生长周期科学选择时间及时移栽。例如早稻、中稻机插秧4~5叶期进行移栽,晚稻则要综合考虑熟期及时播种育秧,播种后25~30d进行移栽,移栽2d前向秧苗喷药防治病虫,做到带药移栽,达到壮秧促长的标准。另外,移栽时还需将秧苗栽插深度控制为2cm左右,利于水稻返青快长。

3.5肥水管理

在水稻种植期间,应注意观察水稻的叶片变化,并结合实际情况判断水稻是否存在缺素或缺肥的现象。若水稻生长速度减慢,分蘖期不容易分蘖,则表示水稻缺氮;若水稻叶片暗淡,且呈直立状,则表示水稻缺磷;若水稻叶片颜色暗淡,出现褐色斑点,则表示水稻缺钾;若水稻叶片泛黄,分蘖松散,且出现逐渐萎缩的情况,则表示水稻缺锌。水稻有两大需肥高峰期,一是在分蘖期前后,二是在灌浆期前后,这2个高峰期的施肥管理效果直接影响到水稻的生长速度和长势。种植人员应在不同的阶段,注重对水稻的施肥量和施肥期进行合理把控。一般于稻田耕整前施用复合肥(15-15-15)375kg/hm2、有机肥2250kg/hm2作底肥。分蘖期(插秧后2周左右)施纯N135~165kg/hm2、P2O537.5~52.5kg/hm2、K2O75~120kg/hm2。目标产量每增加750kg/hm2,需增施纯N15kg/hm2、P2O56kg/hm2、K2O12kg/hm2。扬花灌浆期以钾肥为主,喷施壮籽叶面肥,促进谷粒饱满。

3.6病虫害防治

水稻病虫害防治对于水稻健康生长和提升稻米品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水稻田间管理需要重视的问题,水稻种植人员需充分了解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发生类型,针对性地进行防控处理,优化各项防治技术,通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多项防治措施提升防治效果,优化稻田环境,保障水稻高品质生产。

3.7安全收割与晾晒

当稻米成熟至95%时且最后一次喷施农药已过安全间隔期便可以采收。通常,含水量为20%的水稻品质上乘。收获水稻后进行晾晒。但是,阳光下暴晒不可取,禁止在公路、沥青路面及粉尘污染严重的地方脱粒、晒谷。否则会产生较多碎米,甚至造成大米开裂,使得水稻质量下滑。在干燥过程中,还需经常翻动,以保持谷物干燥、水分均匀,提高大米加工整体质量。

结束语

综上可知,水稻高品质种植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对于提升水稻产量及质量均有帮助。随着水稻种植产业的不断发展,相关种植技术也更为细化,相关部门需进一步提升对于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宣传,提升水稻种植户的种植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庞家体.广西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推广应用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12):88-89.

[2]李彦红,陆佰学.机插水稻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广东蚕业,2020,54(12):70-71.

[3]秦敏君.高产水稻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分析[J].广东蚕业,2020,54(12):64-65.

[4]卢培昌,陈君义.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研究与应用[J].南方农业,2020,14(35):197-198.

[5]张尊福.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1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