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日常化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日常化管理分析

邹梅英

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摘要: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日常化管理,是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服务能力,有效保护公众利益,防范和化解业务风险的重要举措,金融机构针对自身的业务特点,着眼于市场的发展和业务内容的不断创新,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把日常化管理作为金融机构内控机制的基础载体,抓实抓好,就能促进业务水平和业务质量的全面提升。本文就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日常化管理展开分析。

关键词:内控机制;日常管理;金融机构;研究

引言

金融市场发展的多元化,金融服务职能的信息化,使金融机构的经营服务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比如,网贷、线上支付以及各种业务形式的创新,从积极的方面看,不同程度地促进了金融业的繁荣发展;从消极作用副作用方面看,各种变革无不给金融业务服务注入一定的潜在风险,对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使内部管控制度、方法、模式都要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全球化交流日趋频繁,进行深刻的改革和完善,从内部控制的日常管理出发,增强防风险意识、强化业务监管、提高优质服务能力、构建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结构,打造专业服务团队,实现金融机构内控机制的升级换代。

一、增强防风险意识

世界性的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不断创新,传统的金融机构的内控管理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服务方式及管理模式,正在颠覆性的认知,对金融机构的经营产生影响。正如网上流传的调侃话语,“过去都是人找钱,金融业是坐摊服务;现在时钱找人,金融企业到处出击,寻找服务对象”;尤其是房地产的开发、汽车等大额消费品的分期销售等金融业务内容的变更,金融机构原有的工作秩序、管理模式、推进业务的方法,全部实现了更新,使内控机制及日常管理的抗风险能力必须迅速提高,以适应想形势下的金融服务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因此,增强防风险意识,提高抗风险能力是目前金融机构日常管理最核心工作内容。随着金融市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操作风险的级别不断提高,内容和形式创新较快,内部控制的日常管理适应市场新规约束、监管部门监督的要求更加强烈,促使内部控制的日常管理必须健全有效的内部评估程序,能够积极判断其自身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风险状况,以主动采取相关的措施,强化内部管理的效果,发挥市场在金融业务服务经营管理中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把市场力量约束金融机构的不利局面,转化为进攻市场、拓展市场和经营渠道的主动权,确保自身利益的稳中有进。比如,近两年国内金融机构金融科技投入不断加大,促进了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普遍实现了差异化的发展,而外资银行金融机构,与其比较,功力明显不足,亟须有效借鉴中资金融机构科技赋能的成功经验,,借助金融科技加大内部控制的日常管理的力度,增强防风险意识,推动和促进业务转型,构建数字化服务能力。

二、强化业务监管

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了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的进程,由于业务监管缺乏,造成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管理的日常化管理存在的问题,日渐突出,不同程度引发相关风险矛盾的升级,严重影响了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北京市外资银行为例,内部治理不完善与部分区域风险上升,较为明显。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存在本土化战略的科学性极其匮乏,过分依赖所属金融机构总部也就是母行定位中国区业务的开展环境,而北京外资金融机构内控管理举措中总部金融机构的业务优势在北京的落地措施调研缺失、谋划不充分,根本不考虑与本土条件的有机结合,使业务开展的“外行”副作用,较为明显;同时,由于普遍存在决策管理权限十分低下,日常管理过程,局限于境外金融机构总部对中国市场风险的判断,一旦存在,偏差,鞭长莫及,内控日常管理失效,影响本地业务的拓展和正常经营;金融机构是职场绩效要求最为敏感的业务区域,由于外资金融机构较为侧重条线化管理,导致内部统筹严重不足,基于人事安排、绩效考核职责归属条线主观,北京外资金融机构的高管以条线管理为主,无权涉足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致使横向资源统筹难以到位,架构设置不健全,人员配备错位或者缺失、不足;内控日常管理形不成统一,割裂现象极其严重。在绩效考核方面,外资金融机构总部专注于条线的绩效考核,忽视驻京外资银行总体业绩的考核,重业务、轻合同导向极为普遍,造成绩效考核中合规性指标占位不足,使内控日常管理能力不能成为业务能力增强和抗风险能力提高的有效手段。表现为信用风险与时俱进,整体不良率≤1%,加剧了金融机构在客户选择方面的审慎投入;有些外资金融机构,盲目推进本土化进程,信贷规模扩张过快,或与第三方平台合作,或置换中方金融机构的信贷客户,内控日常管理的风险水平加速提高,导致2021年新增不良占比为71%。同时,运营风险和资金调配过分依赖跨境管理,内控日常管理顾及不到,资金跨境流动规模不断增大,使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相关风险迅速波及外资金融机构,甚至有的外资银行的诸多业务跨境外包,不同程度提高了内控日常管理的安全风险挑战;在内控日常管理中,外资金融机构多数秉持人力资源低成本运营理念,高素质专业人力资源储备空虚,造成管理断层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强化业务监管,在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日常化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必须采取积极的策略,加以完善和弥补,确保业务开展的需要。

三、提高优质服务能力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优质服务能力也是抗风险能力,更是管理文化的象征,因此,内部控制的日常管理工作要从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入手,健全培训、考核机制,针对客户服务、技术服务、职能服务等各类服务素质的专业化、人性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开展业务人员工作方式、从业理念、风险防范意识、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方面的综合培训、专项培训和引导教育,使金融机构的优质服务能力水平迅速提升,比如外资银行要深入宣传我国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金融业的管理办法,以此为依据,打造风险管理文化,强化优质服务能力,满足金融机构持续发展的内控需求。

四、打造专业数字化团队

数字技术催生数字化时代;数字经济发展数字金融;因此,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日常管理关键因素是人力资源的聪明智慧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因此,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日常管理,信息统计分析,风险因素预测,市场形势研判,业务协调梳理等需要日常化管理行为方式的不断更新改善,进一步强化和健全,以提高内部控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针对业务经营客户多、交易量大、涉及面广,不确定风险随时存在的形势,必须打造专业数字化团队,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储备,形成多面专业人才数据库,满足日常管理中不断改进内部核算和业务服务的需要,进而实现提高金融机构业务的拓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的保障能力水平,持续提升。

结语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日常化管理看似是非常普遍的日常工作,但关系重大,其作为金融机构业务开展及经营管理的核心、纽带和桥梁,对金融机构的发展影响极大,是信息开发,动态维护及风险管理的基础载体,对提高金融机构服务质量、强化绩效有积极作用,因此,需要不断地探讨研究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隋冰.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与防范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22,(06):129-131.

[2]冯怡.金融机构反洗钱内控机制建设研究[J].金融会计,2021,(06):63-70.

[3]薄玲.中小型金融机构内部控制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20,(26):17-18.

[4]吴俊.金融科技助贷平台内部控制研究[D].导师:蔺楠.上海财经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