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护理配合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射频消融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护理配合效果分析

惠霞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130

【摘要】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均给予患者射频消融术治疗,同时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到A组,将手术护理配合应用到B组,并进行护理效果的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结果 T1及T2时间段B组血流动力学MAP、HR、SPO2指标水平稳定情况均优于A组,术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护理配合应用到射频消融术中,不仅有助于稳定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同时还可以提升手术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良性甲状腺结节;手术护理配合;安全性

射频消融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局部热消融微创治疗技术。其主要优点为在超声诱导下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限较短,安全性较高,并减少对病灶附近组织的破坏,无需全身麻醉,不良副作用和并发症影响也较小,术后康复快。但由于手术仍具有一定的损伤,同时没有全身麻醉进而造成患者心理负担增大,从而导致手术进展和术后恢复效果均受影响[1]。因此,需要在手术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以增加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而本次将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展开研究,以期使射频消融术兼具有效性及安全性,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60例为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所有病例均经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良性甲状腺结节,同时具有手术治疗指征,并签署知情文件。此外研究将排除手术禁忌症、凝血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患者。其中A组男11/女19例,年龄26-63岁,均值(45.56±3.47)岁;结节直径8-26mm,均值(17.09±5.11)mm。B组男10/女20例,年龄24-64岁,均值(45.73±3.70)岁;结节直径9-30mm,均值(17.25±5.23)mm。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 护理方法

给予A组患者常规护理,术前引导患者进行各种检查,并告诉患者术后的有关常识和注意事项,以降低患者对手术的过分恐惧情绪。并按照手术需要进行手术前各种准备工作,同时展开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引导和鼓励安慰,以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从而提高患者身心健康舒适度。手术中做好各环节的协调,尽可能减少手术用时,降低术后损伤。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改变,以保证术后安全。在术后给予饮食、用药指导,以及疼痛护理,并进行并发症预防与营养调护,以加快患者身体恢复速度。

B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展开手术室护理配合干预,具体:(1)

患者进入手术房后,护理人员要适时把手术室环境和医生权威性讲解给患者,并帮助患者平卧,放置软枕在左肩下以显露颈部术区,并固定和护理好患者肢体以跌倒及坠床等;(2)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必须给予低流量吸氧,并配合手术医生在超声多普勒指导下的穿刺,并严密观测射频温度和功率,对所有异常参数均应当及时进行调整,尤其应当注意保证蒸馏水的保持水量和温度,以免灼伤患者;(3)巡回护士要严密监视患者的情绪和生命体征变化,理解其所表达的痛苦感受,并及时安慰患者,以缓解患者的过度紧张心情和应急反应;另外还应该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平稳,并防止在电极针针尖因为剧烈的咳嗽和体位的改变而脱离预定的部位。

1.3 指标观察

1.3.1 血流动力学指标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SPO2——血氧饱和度水平[2]

1.3.2 术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种类及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5.0版本软件处理研究数据,变量资料以“t”计算,定性数据用x2核实,并分别以(±s)与(%)表示,P<0.05时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对比

在MAP、HR、SPO2指标对比上,T0及T3时间段均不具对比价值(P>0.05)。T1及T2时间段B组指标水平优于A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 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对比(±s)

组别

组别

T0

T1

T2

T3

MAP

(mmHg)

A组

90.34±5.83

112.32±7.34

104.84±6.67

92.25±6.56

B组

90.41±5.76

91.21±6.87

91.38±5.91

91.60±5.38

SPO2

(%)

A组

98.40±1.89

94.38±1.91

96.17±1.79

97.07±1.64

B组

98.21±1.87

96.20±1.44

97.50±1.62

97.73±1.97

HR

(次/分)

A组

76.13±6.53

82.55±6.13

80.14±6.12

78.14±6.12

B组

76.57±6.39

77.51±5.89

78.66±5.16

76.54±5.92

MAP

t

0.046

11.501

8.273

0.419

P

0.963

0.000

0.000

0.676

SPO2

t

0.391

4.167

3.017

1.410

P

0.697

0.000

0.004

0.164

HR

t

0.263

3.247

3.855

1.029

P

0.793

0.002

0.000

0.308

注:T0为手术治疗前,T1为进针时,T2为退针时,T3为手术结束时。

2.2 两组术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B组较A组术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更少,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 2两组术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出血

血肿

低血糖

总发生率

A组

30

3

1

2

6(20.22)

B组

30

1

1

1

1(3.33)

x2

4.043

P

0.044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为临床常见病症,目前的主流方法是外科手术。患者在实施手术时除保证术后效果外,还被要求保证术后美观性[3]。而射频消融术则是目前治疗各类良恶性肿瘤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它具备了微创、无疤痕的优点,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容要求,已应用于肝肿瘤、肾肿瘤、前列腺肿瘤和甲状腺肿瘤等的治疗。尽管射频消融术具有较好疗效,但其是非全麻下对患者展开治疗,进而也就增加了患者的身心压力,不利术中生命指标的稳定。并且该术式主要是利用由高压电极针形成的高热损伤结节组织,并使结节周围水分子相互震荡形成的热能,并使病灶处达到高热状态,从而杀死肿瘤细胞,因此也会存在烧伤现象,进而不利于手术治疗安全性的提升[4]。而为了改善上述现象,就需要在手术治疗的同时辅以手术室护理配合干预,以确保手术顺利展开与进行。而本次研究将手术室护理配合应用到B组患者中,结果显示,该组患者T1及T2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稳定情况均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的A组,术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更低,表明手术室护理配合的应用更加适用于射频消融术。

综上所述,将手术室护理配合应用到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射频消融术治疗中,其可以确保治疗安全性,具备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晓广. 超声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7):3156-3158.

[2]田天,徐其锋,张璐璐,杨萌萌. 射频消融术在良性甲状腺结节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临床医学工程,2021,28(1):1-2.

[3]张仙阁,朱怡芳.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行射频消融术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观察[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42(6):473-474.

[4]宋海红,陈鲜霞,黎娉.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单发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及对TTF-1表达的影响[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20,36(11):972-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