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管理在建筑管理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协同管理在建筑管理中的运用

凌乐威

龙门县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心   广东.龙门  5168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建筑施工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加强施工管理已成为我国建筑业的一个重要课题。协同管理的提出,是为了促进各个施工单位之间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各个环节的有效联系,从而促进施工的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应充分利用协同管理的思想,通过协同管理的方式,协同好各个环节的关系,优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加强施工项目的咨询,对施工招投标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保证施工的科学化和信息化。

关键词:协同管理;建筑管理;运用分析

引言

协同管理是在协同思想、理论和原则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有序的组织。通过此项工作,能够与各个管理系统建立紧密的联系,促进各个管理对象的紧密合作,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当今社会,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种协作经营的模式。将协同管理与施工项目管理相结合,有利于推进施工管理理念的创新,健全施工管理的理论体系,提高施工管理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工程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1.协同管理概述

协同管理,指的是施工单位联合经营,统筹管理施工单位的各项工作,以提高施工单位的工作效率。加强合作,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员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不管是技术人员还是建筑工人,都要采取协同工作的方式,使每个工人都能在工作中保持认真的态度,以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实现建筑的发展。在施工行业中,由于技术人员的数量较少,所以通过协同管理的方法,把施工的工作流程与具体的技术方法相结合,使施工工艺的操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通过对工程过程和人员的合理调整,可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保证工程的质量。在项目执行中出现问题时,可以采用协作管理的方法,对资源进行分析,合理安排相关人员,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施工单位进行协作管理时,能够充分发挥施工企业的资源,提高其经济效益。

2.协同管理在建筑管理的作用

2.1.推动优化内部管理

建筑工程的实施,要看其内部运作的效率。而一个综合的、有组织的工程建设工程的第一实施单位是工程总包,因此,工程的组织是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公司内部,运用协同管理的理念,对供应、需求、人事关系等进行协调。其内容包括:人员的合理调配、工作的合理安排、交流机制的健全;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潜力,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性,提前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配置计划,合理安排建设项目资金。

2.2.有效解决项目各个方面的关系

建设工程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个人员的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很广,结构也很复杂。在施工过程中,信息闭塞、资源中断等问题将严重影响项目的正常开展。因此,在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过程中,运用协同管理的理念,搭建信息的沟通,沟通各个部门的信息,确保工程项目的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2.3.施工安全的保障

在建筑施工中,一些施工现场是经常出现的,如吊车、脚手架、物料吊车、吊车等。为了预防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必须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技术监控,保证施工人员及现场的生命。运用协同管理理念,制订了一系列标准化的工艺技术规程,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通过严格的技术培训后,方可上岗。在施工现场,应加强安全管理,设置安全技术人员和技术人员,以保证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知识,从而保障施工安全。

3.协同管理在建筑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3.1.建筑项目建筑的合同管理

工程质量、投资、进度指标的实现,都离不开项目的合同管理,而合同管理又是项目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每位参加者所签订的合约均包含有关各方利益的协定,并就各自的授权和职责达成一致。在合同签署之后,各主体单位都要遵守合同,以便更好地完成工作,其具体措施是:首先要建立并健全合同交底制度,其次才能确保合同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施工项目的法律意识,防止出现大量的工程纠纷,最后,在执行过程中强化协调与监督。

3.2.协同管理建筑工程招投标

招标投标是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在招标中应充分考虑各方因素。为了达到与合作方共赢的目的和标准,施工单位需要通过协作来保证招标过程的顺利进行。协同管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招标的优势,使招标工作更加有效,并能极大地提高投标人的标成功率。在招标过程中,应该采用统一的管理办法,使系统的完整性和招标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建设单位的作用。在工程招标中,信息协作管理可以划分为内部信息;信息的分享、信息的限制、信息的充分披露,有利于有效地协调信息,保证投标的顺利进行。

3.3.多目标之间的协同管理

建设目标的构成因素有两大类:经济指标与社会指标。大部分的设计单位都会把经济指标作为首要的指标,即建设周期,质量,成本三个方面;社会经济效益主要是指建设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和安全两个方面。建设单位要对建设项目进行社会评价。建设项目的目标实现协同管理是指以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环境五个

因素为依据,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各个因素的影响曲线进行分析,最终发现各个因素的交叉,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达到多目标的协调。在此基础上,对工期、质量、工程量、成本等各方面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协同作用。

影响工期的因素有:人员、机械、设备、材料等资源的不足、设计的频繁变化、进度不能按时完工、施工组织不合理、人员配置不合理、质量不合格、返工等。项目管理水平、工人技术水平、材料质量、机械设备质量等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有:市场价格波动、工期利率变化、工程返工、工期增加等原因造成的工程费用增加。要使建设工程的工程建设活动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组织,使工程建设的效益达到最大。

3.4.加强建设项目的咨询,包括协同管理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建筑与人们的生活日益密切,而在这种关系中,施工单位与业主的冲突也日益增多。在解决业主和建筑双方的矛盾时,必须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在现阶段,许多施工企业都在引进工程咨询服务,以满足目前的情况。将项目咨询与协同管理相结合,可以将业主视为业主的第一个服务对象。在工程实施之前,与业主及时沟通,并在工程开始之前,吸纳业主的意见和要求,对以后的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由于施工人员对业主的权益意识不强,施工单位要根据业主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确保工程的正常进行,并将协同管理措施应用于工程建设。

3.5.建设工程信息化建设

加快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化建设,为协同各方提供良好的沟通渠道。建设工程的信息可以在网上向各参与方进行显示,保证了信息的及时传递,使各参与方有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工作。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可以把不同类型的信息联系在一起,实现各个小组之间的信息共享,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工程争议,使建设工作更加顺利、高效,具体做法是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加强综合性跨学科人才的培养,为建设网络信息管理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中,建筑产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是,建筑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的行业,其工作环境是不稳定的;由于工程项目的系统性、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涉及的单位众多,对工程建设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项目的现代化,就必须加强各方面的协作,加强沟通与协同管理。在建筑企业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和更好的收益,加强合作,解决各类复杂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天助.建筑项目管理中协同管理的运用实践分析[J].陶瓷,2020,(11):133-134.

[2]向先伟.协同管理在建筑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居舍,2020,(10):172.

[3]钟卫英.协同管理在建筑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北方建筑,2020,5(01):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