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西部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

施萍

(身份证号:513902198611223889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一种新兴高技术产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具生命力的产业。具有“产品增值空间大、产业带动能力强、转型提升作用好、提供就业机会多、创新关联范围广”等特点的电子信息产业,正成为许多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当前,我国也加强了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持,将其列入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化电子信息产业链正向西部转移。对于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支撑经济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鉴于此,本文立足于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从定量的角度对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考察西部地区各省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省市从中挖掘出各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各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和政策建议,以期能够对促进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产业竞争力;

1.引言

任何事情总有其两面性,西部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的不足也是该产业的发展机遇。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方兴未艾、产业优化升级正在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全面深入了解西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发展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为西部地区各省市电子信息产业选择有效的产业发展模式,有助于提升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不断促进西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最终实现西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

2.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2.1发展概况

长期以来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资金、人才和科技实力等条件的限制,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并存在诸多问题,如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条分散、生产协作配套困难、未形成大规模的电子信息产业带等。近几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以及国家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大力扶持,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2020年,西部地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增长70.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0.3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增长均超过110%。据最新统计年西部地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增长率分别为25.4%和32.6%,分别高于平均水平3.5%和6.4%个百分点。此外,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也远远快于东部地区,以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例,西部地区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得增速分别约为东部地区的6倍、10倍。

当前,四川、陕西、重庆等省市在大力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并涌现出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彩电、彩管、通信设备、新型元器件,甚至软件和集成电路等产品的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比重。其中,四川已经形成了数字视听、集成电路、军事电子、软件、网络及通信产品五大产业集群,军事电子装备与系统研发生产居全国第一;陕西省以关键元器件产业为主,产业增加值率高出全国8个百分点。2020年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各省市排名第9位,中西部地区首位,其中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国第6位,中西部地区首位。

2.2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

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和重庆12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总面积5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7%,几乎覆盖了我国全部边疆,是我国面向欧亚的重要门户。目前,西部地区形成了三大经济区即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经济区对其他地区的发展具有较大的辖射带动作用。

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是我国西部智力资源最密集、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之一。目前,仅关中就有4个国家级幵发区,集中了16个省级以上星火技术密集区。成渝经济区占西部面积的3%,人口占西部的25%,占西部的265,资源聚集好、产业基础好、城市基础好、要素功能好、发展潜力比较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东临珠三角,处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大西南经济圈的中心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唯一的沿海又沿边的地区,既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又是促进中国一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

(2)政策优势

目前国家正在全力实施“西部大幵发”战略,在资金、政策方面都有一系列优惠措施,使西部地区有利于发挥资源、区位、市场和产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以军工和装备产业为例,鼓励军转民、鼓励多种所有制的企业进入国防行业、促进国防工业企业所有制改革等制度的出台,使西部涌现出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和民营军工企业。近年来,为了推进西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家和西部各省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较为健全的政策措施,如《重庆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等。

3.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机会

3.1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

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启动,我国正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各省要抓住这一时机,积极利用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实现对内对外全面开放,充分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鼓励省内电子信息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从而推动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发展。

3.2产业转移

随着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我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许多企业倾向于研发高端产品,而将一些低端的制造行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就为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思路,引发了国内产业的新一轮升级和转型。西部大幵发的深化使得电子信息产业链向西部转移,促进了西部电子信息产业乃至整个工业的升级。西部各省市应把握好这一发展机遇,无论在技术研发还是在生产制造方面,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尽快完成产业升级,进而提升产业竞争力。

3.3两化融合与城市信息化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已成为我国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对于信息化进程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尤其如此。西部地区在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的进程中,必将电子信息技术融入到目前仍滞后的开发设计、工艺流程以及各项业务流程中,这将涉及到各种电子信息技术及产品的应用以及巨大的资金投入,无疑给西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当前,装备制造和国防军工行业普遍面临高新技术应用和信息化改造的压力,国家在近年来已经加大对这些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的投入力度,未来一段时期内还将持续加大相关投入,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无疑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4.结束语

从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强弱可以归结到其主导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而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则取决于产业的发展模式是否适应该产业的发展规律。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随着“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被列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电子信息产业己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要产业。随着西部大幵发的深入,因而研究我国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模式不仅对引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而对如何在发展中国家培养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史超葛,永娇,王雁.软件产业发展模式影响因素研究[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8.

[2]王杨,肖旭,于淑艳.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9.

[3]刘新同,谢超峰.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区域间差异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

[4]陶锋,李霆,陈和.基于全球价值链知识溢出效应的代工制造业升级模式一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例[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

作者:施萍,身份证号:513902198611223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