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血管病的预防

/ 2

论心血管病的预防

盛津津,费萍燕

  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201699

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的一种疾病,也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的头等疾病。我们需要建立预防为主的防控理念。平时人们常说的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就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就是生活方式干预,及危险因素的防控。也就是建议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早检出及积极诊治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早期识别、早期预防。

什么是心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的好发的人群一般认为肥胖的人群和中老年人群比较常见,也由于长期的疲劳劳累的工作、熬夜,经常的久坐不活动,暴饮暴食,大量的饮酒刺激,吸烟等都是引起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注意控制日常的生活习惯。心血管疾病,主要聚焦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临床上包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缺血性心肌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也包括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在血压管理方面特别强调的出血性卒中等。还有其他的如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等等。

预防心血管病的方法有哪些?

中医讲不治已病治未病,对于西医来说,其实也是这种原则。由于我国近期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所以预防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中国人的心血管疾病的预防,首先要从生活方式的改变上干预,因为我国的大多数人,盐的摄入量太多,这与长期的生活习惯有关系,这样会增加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发病几率,抽烟,饮酒,对血管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实践证明,一级预防措施可有效延缓或避免心血管事件发生。研究显示,西方国家心血管死亡率下降,其中40-70%归因于危险因素的控制。心血管疾病可以通过健康饮食、调整生活习惯、适量运动、控制危险因素以及定期体检等方式预防。

1.健康饮食

心血管疾病与饮食有一定的联系,如果患者长期保持不健康的饮食,就有可能会增加得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强调食物多样化,并注意能量平衡。推荐每日摄入大米、小麦、玉米、马铃薯等谷薯类食物250-400g,蔬菜300-500g,水果200-350g,鱼、禽、蛋、瘦肉120-200g,奶类300g。合理膳食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钾等摄入量,降低血脂,改善心血管健康。其中强调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坚果、全谷物和鱼类的摄入以减少心血管病风险。同时也应注意,谷类摄入不足、水果摄入不足、坚果摄入不足、蔬菜摄入不足、纤维摄入不足、豆类摄入不足、多不饱和脂肪摄入不足等饮食因素均与疾病负担增加有关。而间歇性禁食可能会减少总热量摄入,有利于超重或肥胖人群控制体重,及改善心血管病相关代谢指标。与吃过量晚餐相比,早餐吃好,可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

建议用不饱和脂肪代替饱和脂肪也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尤其注意避免摄入反式脂肪酸,即氢化植物油包括人造黄油、人造奶油、咖啡伴侣、精炼植物油等。因反式脂肪对脂质和脂蛋白有不利影响,并可加剧内皮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炎症和心律失常。

建议限制过多钠的摄入(每日食盐不超过5g),碳水化合物摄入供给每日能量的50-55%为恰当。因高碳水化合物(糖)摄入可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每日饮用1份糖饮料据报道可使糖尿病的几率增加20%。平时食用较多的油炸食品、内脏、加工肉类及甜味饮料可显著增加冠心病风险及卒中风险。而近年提倡的地中海饮食也能有效降低体重、BMI、脂肪量和控制血脂胆固醇。

      注意控烟及限酒。吸烟者应尽早戒烟以降低心血管病及死亡风险。戒烟及避免二手烟暴露,均可有效降低风险。越早戒烟,获益越多。目前发现,戒烟五年后心血管病风险可恢复正常。过量饮酒也增加心血管病及死亡风险。建议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酒精含量。

  1. 适量运动

规律身体活动是维持和改善心血管健康的基石,提倡成人每周应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或75分钟高强度身体活动以降低心血管风险。但也应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选择适宜的活动强度与时间。应避免静态生活方式,尽量减少久坐时间。而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散步、游泳、瑜伽、打太极拳等能够很好的激活身体的代谢活性,让身体保持充沛的体力,改善心脏功能、减轻炎症、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预防心肌缺血,改善自主神经平衡,降低交感神经张力,降低心律失常风险,减慢静息心率。

  1. 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导致我国居民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增加的首要且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约50%的心血管病发病和20%的心血管病死亡归因于高血压。控制血压、血脂(关键在于控制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特别强调低密度脂蛋白的严格控制)、血糖为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重点。应酌情药物干预治疗,合理规律用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差,一旦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其病变弥漫复杂、预后差。

注意减少摄入限制热量、控制体重以避免超重和肥胖,使BMI<24kg>

  1. 保持健康的睡眠及乐观积极的情绪

保持健康睡眠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睡眠时间过短,或睡眠质量差,均增加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的风险。及保持乐观情绪及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5.定期体检

除以上方式以外还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很多就诊的病患常年不体检,这是很危险的,一旦发生心血管病的终点事件更觉得很遗憾。发现有血脂异常、血压异常或血糖异常的情况就要及时控制和治疗。心血管的体检项目,主要包括血压测定,血常规、血生化、心功能、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甲状腺功能等验血化验、心电图以及颈动脉的超声心脏超声,必要时冠状动脉的CTA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等所谓“上医治未病”,“生命需要健康的心脏”,通过控制生活行为、饮食习惯,改善身体代谢,调节保持心理健康,维持良好的生命运行方式,预防及控制三高,才能积极维护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