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王伟

武汉市普仁医院,湖北武汉,430081

摘要:目的:观察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1年1月~2022年8月间我院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和对照组(传统结肠系膜切除术),每组50例。调查分析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体疗效。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排气和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更短,并发症发病率更低,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可起到更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治疗安全性,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在临床治疗中可优先考虑使用。

关键词: 完整结肠系膜;结肠癌;手术治疗

前言

结肠癌是一种很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大多发生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位置,致病因素为高脂肪摄入过量、纤维素摄入不足等。该病好发人群为4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结肠癌在早期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当病情发展至中晚期时,可使患者出现腹痛、血便、排便习惯改变甚至贫血等症状[1]。传统根治术造成的伤口较大,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中[2]。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100例结肠癌患者,就诊时间均为2021年1月~2022年8月,将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均分为对照组(传统结肠系膜切除术)和观察组(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1。纳入标准 :①经诊断均符合肠癌的诊断标准;②无手术禁忌征;③无相关药物过敏。排除标准:①患者临床资料不全;②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度低;③免疫系统疾病;④合并其他恶性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表1 两组基本资料对比(±s,%)

组别

例数

男(%)

女(%)

平均年龄(岁)

对照组

50

29(58.00)

21(42.00)

58.23±2.35

观察组

50

27(54.00)

23(46.00)

58.90±2.55

X2

  0.569

0.955

P

          >0.05

             >0.05

注:组间对比,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相关身体检查,明确其身体情况和既往病史,进行结肠癌的针对性治疗。在治疗期间要指导患者调整饮食,保持饮食清淡且营养全面,禁止摄入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保证良好生活作息习惯,督促其遵医嘱服药。对照组采取传统结肠系膜切除术:手术前清淡饮食,做好清肠工作。术前铺好消毒巾,患者采取平卧位,行全身麻醉。医师将患者的皮肤、皮下筋膜逐步切开,在结肠边缘距离肿瘤至少10厘米处、直肠远切端距离肿瘤至少 2厘米处,将原发灶、区域淋巴结、肠系膜一同切除,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护好大网膜。将十二指肠悬韧带后的腹膜切开部分,分离好相关动静脉后再进行结扎,分离并切除左半结肠,充分清洗腹腔后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观察组采取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由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患者取仰卧位进行麻醉,麻醉起效后,医师在右上腹做手术切口,游离右半截肠系膜,打开侧腹膜,切除结肠韧带,切断结肠系膜、横结肠的动静脉右支。钝性游离十二指肠并清扫淋巴结,游离乙状结肠系膜,切断肿瘤粘连组织和血管根部系膜。吻合并闭合结肠端与结肠残端,切除回肠结系膜,清理淋巴结,清洗腹腔,置入引流管并缝合切口。患者术后均给予抗感染等常规治疗。

1.3评价标准

调查并分析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率评估标准:患者主要身体功能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评为显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为有效;患者症状未减轻,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 22.0,(%)表示计数资料,(±s)表示计量资料,分别进行t检验与χ2检验,若P<0.05,则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相关手术指标情况更好(P<0.05)。

表2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术后出血量(ml)

淋巴清除量(个)

排气时间

(d)

排便时间

(d)

住院时间

(d)

观察组

50

113.2±2.52

20.50±2.60

3.63±0.51

4.42±0.56

11.97±2.54

对照组

50

255.9±2.66

14.00±2.55

5.52±0.54

6.38±0.75

15.08±2.36

t

-

5.037

3.953

3.298

4.125

2.954

p

-

<0.05

<0.05

<0.05

<0.05

<0.05

注:组间对比,P<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切口开裂

切口感染

吻合口瘘

肿瘤残余

发生率

观察组

50

1(2.00)

1(2.00)

1(2.00)

0(0.00)

6.00

对照组

50

3(6.00)

1(2.00)

2(4.00)

3(6.00)

16.00

x2

-

-

-

-

-

3.214

p

-

-

-

-

-

<0.05

注:组间对比,p<0.05

2.3两组总体治疗有效率对比。如表4,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

表4 两组总体治疗有效率对比(%)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50

25(50.00)

17(34.00)

8(16.00)

84.00

对照组

50

16(32.00)

19(38.00)

15(30.00)

70.00

x2

-

-

-

-

4.325

P

-

-

-

-

<0.05

注:组间对比,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结肠癌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调查显示,老年人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基础疾病多等因素,成为了该类疾病的高发人群。现阶段,手术是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方法。结肠系膜切除术是在传统根治术的基础上改良的手术模式,其操作流程更为精细化,能够完整的切除肿瘤并最大可能的清扫淋巴数量,且术后伤口小,利于患者快速预后[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淋巴出血量等等手术相关指标均更优,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说明患者的手术指标更好,患者恢复更快。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数量明显减少,总体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升高,说明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更加安全,患者负担较小,疗效更为可靠。综上证明,在条件允许下对结肠癌手术患者采取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可获得更好的疗效,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伟.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手术在结肠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4):2211-2212.

[2] 刘宇星.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健康之友,2020(21):46.

[3] 许涛,胡江涛,王平云,等.腹腔镜下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完整系膜切除在右半结肠癌患者中的手术效果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1):124-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