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羊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肉羊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玛丽娜·哈斯木汗

新疆新源县农业农村局(畜牧发展中心),新疆新源 835800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导致肉羊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发生的思维方法不合理、饲养管理不科学、母羊生理机能差、人工刺激羊乳不到位等原因,并尝试围绕科学饲喂、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加强饲养管理、西药与中药结合进行治疗等方面,就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肉羊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饲喂;管理

1 肉羊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及其发生原因

肉羊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指肉羊产后出现泌乳减少、乳汁稀薄、乳汁中带有凝乳絮片、乳房炎症肿块等症状。肉羊患有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不仅会导致乳水不足、乳汁营养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羔羊生长发育乃至导致羔羊死亡率增高,还会导致母羊自身出现无力、便秘、精神萎靡、阴道排出脓性红褐色恶臭液体等等症状,影响母羊健康乃至使得产后母羊长期不发情、发情不规律、产仔数减少、死亡等。该病的发生原因较多,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1饲喂方法不合理

母羊的营养需求较大,需要合理搭配日粮以保障其营养充足。如果日粮搭配不足,那么母羊的营养可能会出现失衡的情况,进而影响泌乳量以及泌乳质量。常见的母羊饲喂问题主要有饲喂量过多、饲喂量过少、日粮搭配不科学等。饲喂量过大,母羊会摄入过量营养物质,逐步出现过肥的情况,而母羊体形过肥会使得乳腺组织内沉积大量脂肪,进而影响泌乳功能,导致产后出现泌乳不足甚至缺乳的问题。饲喂量过少,则会导致母羊体型过瘦,相应的母羊体内激素分泌会受到影响,不利于乳腺膨胀,最终导致乳腺干瘪、难以分泌乳汁。如果日粮搭配不科学,则很容易出现母羊因缺乏某种营养物质而影响泌乳的情况。另外部分养殖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进行饲喂,随意变换饲喂量和时间,则会影响母羊消化功能,进而导致母羊采食量下降、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蜜乳量减少。

1.2饲养管理不科学

日常饲养管理也是影响肉羊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发生的一大因素。饲养管理不科学的话,会导致相应的患病几率大幅提升。部分养殖场环境较为恶劣,没有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尤其时羊舍卫生水平较差、羊舍内潮湿且粪便没有及时清理,均可能导致母羊抗病力减弱、感染疾病,进而影响泌乳。羊舍温度控制不到位的话,可能会因为温度过高使得母羊产生热应激而食欲不振,也可能因为温度过低使得母羊消耗过多体能而影响泌乳,均可能引发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母羊饲养管理往往不重视运动,再加上羊舍范围较小,可能导致母羊产后因为运动不足而影响泌乳功能[1]。环境的突然改变,也可能导致母羊出现应激反应,譬如母羊快分娩时才将其感到产羔舍,那么母羊可能会因为难以适应新环境而出现内分泌系统紊乱、产后不让羔羊吮乳等症状。

1.3人工刺激羊乳不到位

母羊产后放乳往往需要羔羊拱奶、吮吸,即需要受到一定的外界刺激,否则容易出现无法正常放乳的情况。出生羔羊体制较弱,不能进行拱奶,难以有效刺激母羊乳房,进而影响母羊泌乳能力,容易引发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部分养殖户在母羊产后没有科学地对母羊乳房进行人工刺激,导致母羊可能因为如乳房受刺激不足而无法有效泌乳。

2 肉羊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防治措施

2.1预防

2.1.1科学饲喂

饲喂母羊需要确保营养充足、均衡,尤其要在母羊妊娠期、哺乳期合理配制相应的全价日粮。科学进行饲喂管理,尽可能做到定时、定量饲喂,以免饲喂不科学而影响母羊消化功能以及采食量。在配种前2~3周,需要针对性地加强饲喂,每日需要协调好精料、青贮料以及干青草等的用量,三者重量之比一般为4:25:10,从而为母羊提供充足且合理的营养。母羊怀孕后的第1个月,应当根据母羊实际情况调整饲料用量,确保母羊采食达到饱腹的基础上适当补喂精料。母羊怀孕2个月后,需要逐渐增加精料用量。将黄豆、玉米、大麦、小麦按照4:3:2:1的比例进行混合,用温水浸泡6~8h后磨成浆,再向其中加入相当于饲料总量10%的豆饼、5%的糠麸以及1%的盐,混合成为精料。每只羊每日需补喂精料400g左右,需分成2~3次进行补喂。母羊怀孕3个月后,需要合理控制饲喂量,并且补喂饲草与精料应当做到少喂勤添,以免母羊一次性采食过多而压迫胎儿。母羊怀孕4个月后,需要进一步加大精料饲喂量,每只羊每日需饲喂500~600g精料,而且必须注意不得用霉变或变质的饲料,也不能使用冰冻水作为妊娠羊的饮用水。怀孕母羊产前1个月时,需要适量减少粗料饲喂量,使用质地柔软、青绿多汁的饲料进行饲喂,同时可在精料中增加麸皮,从而起到让母羊肠通便利的作用。母羊分娩前10d左右,需要以母羊消化及食欲情况,适当减少饲喂量,可预防母羊分娩初期因乳量过多、乳汁过浓而引发乳房炎、羔羊下痢等问题[2]。同时需要在母羊饲料中适当增加麻饼、豆饼、豆渣等蛋白质含量高的催奶饲料以及青绿多汁的轻泄性饲料,可预防母羊产后泌乳不足的问题。母羊生产后,让其饮温水或者温红糖麸皮水,并在一开始只饲喂优质青绿草或干草,待3~4d后方可逐步在饲料中增加精料与多汁饲料。母羊哺乳后期需要减少多汁饲料的补喂量,从而起到预防乳房炎的作用。

2.1.2做好卫生清洁工作

肉羊饲喂管理必须做好卫生清洁工作。每天对羊舍进行清理,及时将粪便清除掉,羊舍地面不得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定期对羊舍进行消毒处理,做好舍内有害微生物及蚊蝇的杀灭工作,为母羊生产创造良好条件。

2.1.3加强饲养管理

养殖人员必须科学落实饲喂管理工作,有效预防肉羊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发生。适当增强母羊运动量,有利于母羊体质及抗病力的增强,从而降低其产后发生泌乳障碍综合征的几率。加强配种管理,不得将年龄过小的母羊进行配种。对不适合生产的母羊淘汰掉,以免影响生产质量效率以及降低养殖效益。做好妊娠母羊应激管理,尽量避免妊娠母羊受到刺激,并且需要在母羊产羔前1周就将其转入产羔舍。如果母羊生产后羔羊无力拱奶,养殖人员需要对母羊乳房进行按摩,从而刺激泌乳[3]。加强母羊疾病预防管控,定期接种疫苗以及驱虫,以免其他疾病引发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

2.2治疗

肉羊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发生后,需要及时采取手段进行治疗。如果母羊是因为体内激素失衡而导致泌乳不足,那么可通过按摩刺激母羊乳房后注射催产素的方式进行治疗。如果母羊缺乳现象较为严重,可使用四环素、大环内酯类药物等进行治疗,一般可直接向乳房内注射或者于眼角四周涂抹四环素软膏。如果产后母羊患有乳房炎,则可注射青霉素、链霉素等进行治疗。也可使用中药进行调补,如将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等煎水后进行灌服,能有效治疗乳腺炎症。

3 结束语

综上可知,肉羊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发生会严重影响肉羊养殖经济效益。养殖户应当在实践中坚持以预防为主,充分了解导致肉羊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等原因,并针对性地优化养殖管理,从各个方面预防该病的发生,而在母羊发病后则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尽可能将相应的危害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贾倩倩,张岩岩,曾琳子,姜清石,朱红梅.母羊产后缺乳[J].动物医学进展,2022,43(02):125-128.

[2]马建伟.舍饲母羊产后缺乳的原因及预防方法[J].现代畜牧科技,2016(11):101.

[3]李正亮,焦三忠,张敏,刘浩,唐炳.母羊泌乳期饲养管理技术[J].农村新技术,2022(03):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