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3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

曾易

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 四川 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心力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共计78例,按其治疗措施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39例患者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心功能指标与动脉血气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改善结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肺功能指标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重症心力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临床指标恢复正常,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心力衰竭、呼吸衰竭、重症

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呼吸衰竭症状,多因肺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而导致气体无法正常交换,进而引发生理功能及代谢功能紊乱[1-2]。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心力衰竭伴呼吸衰竭的手段也不断提高,无创呼吸机被广泛应用于该疾病的临床治疗当中,通过利用无创呼吸机对患者输送氧气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症状[3,4]。本次研究对78例患者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式,对其中一组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1年6月~2022年4月共计78例重症心力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完全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每组患者39人。对照组39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2例,年龄在45~85岁之间,年龄均值为(67.25±3.25)岁;观察组39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在41~87岁之间,年龄均值为(68.12±4.06)岁。两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较小(P>0.05)。

纳入标准:患者均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所致重症心力衰竭,并伴有呼吸衰竭症状;所有患者均知情为本次研究对象,自愿接受本次研究,且本次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排除标准:其排除精神疾病,肝肾功能障碍者及资料不全者。

1.2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给予患者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同时采取面罩吸氧,将氧气流量维持在8L/min,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普博Padus 8呼吸机进行治疗。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将呼吸机的面罩罩于患者的头部并固定好,询问患者的舒适度进行松紧度的调整,对患者讲解呼吸机的使用相关事项并给予心理安抚,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采用口鼻面罩,参数设定:呼吸频率15次/min;初始吸气压力7cmH2O,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调整到16cmH2O;初始呼气压力1cmH2O,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调整到5cmH2O,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标。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血氧分压(PaO2 )、血氧饱和度(SaO2 )。2、采用SF-36自评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数越高表

示该患者生活质量越好,反之则生活质量越差。3、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评价标准: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恢复正常,心功能恢复到Ⅰ~Ⅱ级为疗效显著;动脉血气指标有

所好转,心功能水平恢复到Ⅰ~Ⅱ级为病情好转;上述指标均未改善且部分患者病情加重为治疗无效。4、对比心功能指标,按照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与左室舒张末期

内径表达。5、对比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容量(PEF)、用力肺活量(FVC)。

1.4统计学原理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并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动脉血气指、生活质量评分为计量型数据,使用x±s来描述、用t检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计数型数据,使用n、%描述、用χ2 检验,P<0.05表示两组指标数据对比符合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

  1.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

血气分析情况的考察项目,包括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表明,对比可见,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显著改善显著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表一两组的血气分析比较(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PaCO2

PaO2

SaO2

PaCO2

PaO2

SaO2

对照组

39

8.33±1.21

7.84±1.32

8.22±3.34

7.71±1.24)

(7.01±1.13

8.43±5.51

观察组

39

8.34±1.23

7.75±1.32

8.25±3.31)

6.13±0.34

8.98±1.57

9.23±4.31

T值

1.7088

0.9042

0.8762

2.6057

2.6018

0.3403,

P值

0.0916

0.3687

0.3837

0.0110

0.0111

0.7345

2.2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治疗前:两组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功能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生理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观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数据显著差别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二)

表二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生理功能评分

心理功能评分

日常活动能力评分

社会功能评分

生理功能评分

心理功能评分

日常活动能力评分

社会功能评分

对照组

39

47.82±3.34

46.97±3.11

47.92±2.77

49.73±3.72

59.73±4.31

61.42±3.73

64.41±3.92

57.89±4.42

观察组

39

48.12±3.33

45.92±3.23

47.94±2.82

48.74±3.64

62.82±4.61

65.42±3.63

67.42±3.53

66.83±4.12

T值

0.3990

0.0315

1.4624

1.1878

3.0577

4.7994

3.5633

9.2397

P值

0.6910

0.1478

0.9749

0.2386

0.0031

0.0000

0.0006

0.0000

2.3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

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9.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4%。 对比可见,经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数据显著差别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三)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n,(%)]

组别

n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9

13(33.3%)

18(46.2%)

8(20.5%)

79.5%

观察组

39

21(53.8%)

17(43.6%)

1(2.6%)

97.4%

χ2

6.1546

P值

0.0131

2.4两组心功能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对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差异较小(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符合统计学差异判定标准 (P<0.05)。(见表四)

       表四两组心功能比较 [(%)mm]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对照组

39

53.22±9.54

40.35±6.53

54.61±8.26

61.83±6.64

34.58±5.26

47.31±6.52

观察组

39

52.68±9.84

40.64±6.84

54.91±9.63

56.32±8.94

39.12±8.35

51.85±8.67

T值

0.2460

0.1915

0.1476

3.0899

10.6353

2.6135

P值

0.8063

0.8486

0.8830

0.0028

0.0000

0.0108

2.5对比肺功能指标

治疗前,对照组 FEV1(60.15±2.14)%,PEF(1.83 ±0.23)L/min,FVC(2.18±0.15)L;研究组FEV1(60.05±2.08)%,PEF(1.76±0.28)L/min,FVC(2.22±0.18)L,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差异较小(P>0.05)。 治疗后,对照组 FEV1(63.44±3.23)%,PEF(1.91±0.17)L/min,FVC(2.42±0.21)L;研究组FEV1(75.45±3.85)%,PEF(2.94±0.25)L/min,FVC(3.28±0.31)L, 对比可见,研究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组间数据对比符合统计学差异判定标准 (P<0.05)。(见表五)

表五对比两组肺功能指标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FEV1

PEF

FVC

FEV1

PEF

FVC

对照组

39

60.15±2.14

1.83 ±0.23

2.18±0.15

63.44±3.23

1.91±0.17

2.42±0.21

观察组

39

60.05±2.08

1.76±0.28

2.22±0.18

75.45±3.85

2.94±0.25

3.28±0.31

T值

0.2093

1.2064

1.0661

14.9244

21.2763

14.3436

P值

0.8348

0.2314

0.2897

0.0000

0.0000

0.0000

  1. 讨论

近些年,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该病症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的特点,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升高到30~40次/min,双肺布满湿啰音和哮鸣音,还会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等现象,心力衰竭可造成患者心室排血功能受阻,进一步增加了心脏舒张压、肺部毛细血管压力升高所致急性肺水肿的风险[5-7]。而呼吸衰竭则是心力衰竭引起的肺功能障碍,发病机制表现为心排血量骤然减少或是心脏负荷突然升高,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进展,气管黏膜会有充血,肺水肿等现象。进而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常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无创呼吸机可利用持续的正压通气来缓解呼吸道受阻的情况,进一步改善其呼吸衰竭症状,现已在治疗重症心力衰竭伴呼吸衰竭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8,9]。主要因为无创呼吸机可以通过气道内压力和胸腔内压力增加,降低心脏跨壁压,改善心肌缺血情况。同时还能沟通肺泡内压升高,抑制液体向肺泡内的渗透,减轻肺水肿。在患者缺氧改善后,自身的心肌收缩力不断增强,此时强心剂等效果也就更为明显。另外,无创呼吸机治疗使用面罩或者鼻罩,无需进行气管插管,通过外部的压力将所需氧气泵入患者的体内来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增加患者红细胞携氧的能力进而改善患者机体二氧化碳潴留以及供养不足的情况。在使用无创呼吸机时,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若出现不适,可以迅速摘除,以免出现不良后果,为预防胀气,需要遵守以下原则,配合呼吸机通过经鼻呼吸,避免经口吸气,应用前2h观察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现象,以免出现不适。使用过程中,应适当松解患者的面罩,根据实际调整,必要时填垫纱布[10,11]。叮嘱患者在使用呼吸机之前避免进食过多,最好在饭后1h后行无创呼吸机治疗,取患者半卧位,取30~40˚为最佳。

本次研究对其中一组患者采取了无创呼吸机治疗,研究可见,患者临床疗效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改善结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肺功能指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的差异,说明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心力衰竭伴呼吸衰竭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韩韬.无创呼吸机应用于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5):31,34.

[2] Fangxia Zhang,Guoxia Zhou,Lisha Guo, et al.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metoprolol combined with irbesartan and hydrochlorothiazide and non-invasive ventilator in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rt failure[J]. 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2018,16(6):5059-5066.

[3] 杨妍.无创呼吸机对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5):114-115.

[4] 贾美君.无创通气应用于ICU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3):125-128.

[5] 谭建,陈淼,卢洋仪.无创呼吸机治疗保留射血分数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20,31(18):2347-2350.

[6] 王秋锋,顾建新,王碧浪,等.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通气反应及血流动力学影响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

19(7):1100-1102.

[7] 洪碧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与护理配合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4):279-280.

[8] 车雨欣.无创呼吸机应用于治疗ICU病房重症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4):17-18.

[9] 王玉瑞,王涛.探讨无创呼吸机应用于ICU重症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68):113-114.

[10] 吴彬.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时机对急性左心衰竭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2):60-61.

[11] 洪碧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与护理配合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4):27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