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有哪些优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1

临床微生物检验有哪些优势

王垚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性和无(或低)传染性者

近年来,引用抗生素会造成正常菌群失调的情况,同时还会出现耐药性菌株的情况。该病原在某些意义上,分为有毒力的病原菌和无毒的致病菌,加上年龄的条件,尤其是新生儿和老年人,或者存在糖尿病或者艾滋病的特殊病人,会增加致病的风险。由于自身的机体免疫功能不断下降,导致在正常寄主无法致病的常居菌增多,造成无传染性感染的情况屡次发生。临床上最为常见的革兰阳性菌,是一种标本分类的细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最为常见,同时相伴的还会出现变形杆菌、沙雷菌以及肠杆菌属等,在革兰阳性菌中,大多以化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伴有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的发生。发生真菌感染后,大多情况下是因为白色念珠菌出现异常。这些临床结果,是因为近年来微生物自动化设备的盛行,才得以让我们实现了对条件致病菌、耐药性细菌的深入研究,实现对临床感染优势菌组成和变迁规律的监测,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医疗水平。

革兰阳性菌

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

由于同一种病原体在不同情况下可以表现为不同作用或引起不同感染(如大肠埃希菌为肠道正常菌,若在尿路感染病人尿中发现则为病原菌),以及同一疾病可由多种病原体所致(如烧伤病人的创面感染往往为复数菌所致),现代临床感染原体下增加了病原学检验的复杂性。针对此类问题,微生物自动化设备可以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并且对病原体做全面细致的检查与分析,提高检验的正确率,并对检验的结果进行解释,为临床上提供权威性的病原学判断,从而帮助医生对病人进行及时正确的治疗。

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

当下,各类抗菌药物的普及,导致耐药菌的株数也在不断增加,加上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增加了抗药突变株的数量。用药的失败率由此增加,一些重症感染的病例,也会因为过量使用抗菌药物剂量进行治疗而导致病情加重。因此,临床细菌学上,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并对其进行抗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控

在医院感染,包含的范围很大,由于插入性器械操作不当所引起的外源性感染或者由于自身菌群失衡导致的内源性感染,病原体的涉及范围广,流行菌株又具有高度耐药性的特点。因此使用微生物自动化设备,可以对在医院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查找,并根据医院感染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时针对医院感染,进行微生物检验和医院环境的微生物学调查,以保证灭菌和消毒的质量,从而保证抗生素的安全合理使用,在建设医院卫生制度方面可以起到重要意义。由于抗生素治疗导致菌群失调,特别有利于细菌(甚至几种耐药菌株)的定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各国医院感染患病率约3%~20%,平均约9%。综上情况,给临床细菌检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优势分析

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

针对微生物检验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质控,除了必须参加检验中心定期的质量考评外,应该建立完善的室内质控,如试剂、培养基、标准血清的品种是否齐全,是否按要求贮存,药敏试验的方法和材料是否标准,都需要定期质检,每个室都要准备标准品和标准菌株,质控工作要有制度,有记录,有检查督促。

加强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特征

一方面要加强传统的基本技术的培训,当前,细菌图片染色,显微镜下形态特征的辨认,分离培养等,仍然是细菌检验不可缺少的基本功,细菌的培养检验仍然是病原学检验的“金标准”方法,不可忽视。另一方面,要加强本专业新动向,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同时不断提高外语和计算机水平,以追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做好院内感染的监控工作

在医院内发生感染,院内感染监控的作用起到了关键,通过对病人的病例统计,准确分析病原体和耐药性的使用,通过院内监控,对消毒灭菌进行质量检查,容易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并进行问题分析,针对重点病区进行重点检测,对重要的病原体进行跟踪分析,对医院感染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和感染源追诉,保证病人医护人员的健康。要做的工作很多,工作量也很做好大,但是监控工作十分重要,容不得草率和马虎,必须要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标准。

做好细菌耐药性监测指导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当下,细菌耐药性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在抗感染治疗方面,遭遇了很大的问题,造成临床细菌检验室的工作难度增加。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及时有效的进行常规的抗生素脱敏实验,从耐药性的检测方面,对耐药的机制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避免造成片面的误解。同时,保存与菌种相关的数据信息,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定期进行耐药趋势的统计,并及时向上级反馈。做好日常对重点耐药菌株的监测和相关耐药基因的研究。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进行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目的和指征

  1. 对十分敏感性的临床分离菌株,进行日常的药敏试验,以为临床正确选择药物提供参考价值;
  2. 更换抗菌药物时要及时对药物进行药敏试验;
  3. 针对常见的病原菌耐药性变迁问题,要及时进行通报;
  4. 对新抗菌药物进行药效学分析;
  5. 对细菌耐药谱进行分析,有助于确定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