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清除手术治疗颅内出血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3

神经内镜清除手术治疗颅内出血的应用

胡美玲

广州广钢新城医院 广东广州 510130

摘要:颅内出血是神经外科急症中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技术和设备的快速发展,内镜下清除颅内血肿已成为研究热点和新方向。目前,内镜下血肿清除手术主要由内窥镜控制或辅助,内窥镜主要起照明作用,内窥镜手术由内窥镜完成,由于缺乏相应的设备,内窥镜神经内窥镜(INET)在国内外临床应用中很少见。 NET是神经内窥镜技术向微创​领域的延伸,通过这种技术,内窥镜不仅是提供良好手术视野的成像工具,更是整个手术过程的载体。所有的技术手术都是内窥镜工作并在通道内完成。 团队研发的透明导管鞘可以成功解决导管鞘周围的视觉穿刺和360度视野问题。总之,INET 是一种新的颅内血肿清除方法,侵入性更小、更安全、更有效,并且可以在整个过程中进行可视化。 本文将透明导管鞘和血肿破坏器应用于临床,探讨新技术治疗常见颅内血肿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颅内血肿;神经内镜;管鞘;微创手术

前言:颅内出血是最常见的神经外科急症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是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居高不下。 另一方面,不恰当或过早的治疗很可能导致无法谈论生活质量(QOL)的患者进退两难,对患者和整个家庭的影响往往是毁灭性的,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神经科学家从未停止寻找和研究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 从最初的开颅手术到显微锁孔手术再到内窥镜辅助/控制手术,它反映了专业人员对这种常见且高度危险的疾病的关注和努力[1]。

临床治疗策略的变化和进步与新技术和新仪器的研发息息相关。内窥镜技术出现较早,但由于照明系统不足,并未广泛应用于临床。没有。过去十年见证了快速发展神经内窥镜技术和设备的发展,特别是在经蝶手术和脑室内手术中。 最近几年,神经内镜已逐渐应用于脑出血等脑实质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受到因素的限制。 目前,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是内镜辅助或内镜控制手术 (NEAT/NECT)。 仅通过神经内镜去除脑内血肿的报道很少。 本研究比较了内镜下神经内镜技术与硬通道开挖冲洗引流,分析了不同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康复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了INET的临床应用价值[2]。

1、一般资料

1.1资料与方法

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病例起源于新城医院。 对于符合标准并同意参加研究的患者,治疗方案由研究者提供,患者或其家属自愿接受手术入组;53名患者进入INET治疗组。是的,45名患者在INET治疗组。 对照组(硬通道技术组) 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术前平均血肿体积、术前脑功能指数-脑状态指数(CSI)、出血部位比较见表 1。术前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确诊,必要时行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血管畸形,并采用多田法。我们计算了血管的体积 流血的。 在这项研究中,术前格拉斯哥评分 (GCS)、脑状态指数 (CSI) 和平均血肿体积均由两名或多名主治医师测量并取平均值。

招募标准:(1)年龄<75岁,成人,出血部位为实质且不侵犯脑室系统,出血量≥30ml,无脑疝,有明显神经症状的功能障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言语障碍、感觉障碍、视力障碍等)同意参加一系列研究,接受术后随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术前INET组和对照组基线指标对比表

基线指标

INET

(n=53)

对照组

("=45)

p-value

年龄v=65

27(50.9%)

33(73.3%)

0.023

术前GCS评分

8.9±1.4

8.3±1.6

0.432

术前血肿体积<=50mI

40(75.5%)

25(55.6%)

0.038

术前CSI

76.H7.9

71.9±7.4

0.337

缽部位

基底节区

40(75.4%)

33(73.3%)

0.809

额叶

6(113%)

4(&9%)

0.951

颛叶

3(5.7%)

3(6.7%)

0.829

枕叶

4(7.5%)

5(11.1%)

0.797

备注:连续性变量用均数土标准差表示,分类变量用计数(百分比)表示.

1.2手术时机

入院后紧急进行头颅CT检查,6小时后复查头颅CT血肿量无增加,判断出血稳定,可手术。手术时间:第一次CT后6小时至3天内。

1.3神经内镜内技术(INET)

(1)技术设备:高清成像系统、冷光源、Zeppelin大工作通道内窥镜、透明导管鞘、血肿粉碎吸引器、可连接单极电凝的绝缘涂层吸引器、内窥镜双极电刀、冷凝器等。大工作通道内窥镜型号为NEH0/30-177-6.5,工作长度177mm,外径6.5mm,0或 30视角,工作通道直径为 3.7 毫米,两个吸/冲洗通道的直径为 1.5 毫米。透明导管护套可无缝嵌入内窥镜,外径7mm,无色透明,带专用透明头端、刻度尺、可随内窥镜取出的夹具。 血肿破碎机直径为2.2毫米,有内部螺旋破碎机和外部动力系统,破碎机由齿轮和踏板控制。 双极凝血器是 Zeppelin ZNE-242BLP,它可以从工作通道中止血[4]。

(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内镜下血肿清除术。 穿刺点根据术前脑部CT定位选择,穿刺点通常选择在血肿最靠近皮质的部分,避开大血管和功能区。

(3)手术技巧:INET手术技巧:目测血肿腔,既不深也不浅,应从血肿中部取出。 大血管不需要强行切除。清除血肿时只能吸出深色血肿块,不能吸出白色脑组织,空气环境下大部分血肿可迅速清除。如果血肿与脑组织边界不清,可在水环境中连续冲洗后将血肿清除,并在血肿腔内实时调整透明导管鞘的深度和角度,以确保安全,出血点凝血止血。在手术准备结束时,定期清洁血肿腔并检查水环境中是否存在出血或残留血肿。少量渗血可以用生理盐水连续冲洗血肿腔来止血,用专门为内窥镜设计的双极电凝器可以止住活动性出血。我能做到。

2、统计学分析与样本量估算

采用Statal 3.1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建立多参数logistic回归模型,将两组间差异归入回归模型,筛选手术方式等独立危险因素。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比值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显着,计量资料结果以s表示。 终点事件:6 个月随访时的 GOS 评分;GOS4-5 好,GOS1-3 差。

c59234e23d4f8cf58af15dba5bc7d8e样本量估算方法:

两组术前基线资料比较,术前GCS评分和术前脑状态指数CSL出血部位分布无显着差异(p>0.05),年龄≤65岁的患者比例(50.9% vs 73.3%) , p=0.023),血肿体积≤50 ml的患者比例(75.5% vs 55.6%, p=0.038)有统计学差异(表2)。 INET治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65.2±12.5 min vs 45.6±10.9 min,p=0.00),但血肿清除率(84±13.1% vs 51±8.4%,p =0.00) 显着增加;第 7 天 INET 组的 GCS 评分(12.1±1.6vs 10.8±1.5,p=0.01)和脑功能指数 CSI(88.7±5.9vs 80.1±6.3,p=0.02)显着优于。高于对照组(表 2)。 随访1个月,INET组仅发生1例死亡,占1.9%,而对照组发生7例死亡,占15.6%。术后并发症比较,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15.1% vs. 24.4%,p = 0.243)和脑脊液漏(7.5% vs. 4.4%,p = 0.829)的发生率。术后颅内气体INET的发生率为显着高于对照组(77.4% vs 11.1%,p=0.05)。INET颅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8% vs. 20%,p=0.011)=共11两组患者均出现颅内感染,经腰穿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后3~5天痊愈(表3)。 INET治疗组4例,对照组0例,但对照组3例因术后血肿增加及引流无效导致脑肿胀明显而接受额外开颅手术。 从研究测序中排除。

表2两组间术中、术后及随访7天时的指标的比较

指标

INET(»=53)

对照组(«=45)

P-value

头皮切口长度(cm)

2.5-3.0

0.5-1.0

N/A

骨孔直径(cm)

0.8-1.1

0.2-0.3

N/A

手术时间(min)

65.2±12.5

45.6±10.9

0.00

血肿清除率(%)

84%±7.1%

51%土&4%

0.00

GCS评分(第7天)

12.1±1.6

10.8±1.5

0.01

CSI(第7天)

88.7±5.9

80.H6.3

0.02

备注:连续性变量用均数土标准差表示.

表3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30天死亡率的比较

指标

INET

5=53)

对照组叶45)

p-value

消化道应激出血

8(15.1%)

11(24.4%)

0.243

颅内积气

41(77.4%)

5(11.1%)

0.000

颅内感染

2(3.8%)

9(20.0%)

0.011

脑脊液漏

4(7.5%)

2(4.4%)

0.829

30天死亡率

1(1.9%)

7(15.6%)

0.036

3、讨论

内窥镜控制整个手术过程,但两种技术都使用内窥镜提供视觉和照明,以及外部吸引或正常挤压吸引来清除血肿;与开颅手术相比,创伤明显更小,血肿清除效率更高。 尽管与传统钻孔和引流相比,临床疗效已得到证实,但 NECT 治疗脑实质出血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正常情况下,INET手术需要打开一个小骨窗[8]。均在轻微外伤范围内,对预后无影响。术后并发症比较显示,内镜组术后颅内气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7.4% vs 11.1%,p=0.000),且气体主要与手术部位和手术有关。位于部分。在硬膜下区域,术后盐水冲洗和冲洗可以显着改善手术区域的空气积聚,而前额的硬膜下空气积聚与手术引起的脑组织有关。术中负压抽吸在颅腔内产生负压,但气体通过穿孔进入硬膜下,通过在手术过程中用湿润的水棉包裹骨孔,可以防止术后气体积聚,减少气体的发生,但是,仍然很难完全避免。 INET 组的颅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8% vs. 20.0%,p=0.011)。这可能与对照组残留血肿、需要反复溶栓治疗、导管插入时间明显长于内镜组有关。综上所述,INET治疗脑实质内血肿符合微创神经外科的发展方向,达到了创伤小、手术效果理想的目标,远优于通道技术。操作更灵活方便[10],创伤小,血肿清除率更高,更易被患者接受。该技术的不断改进可进一步应用于其他脑实质疾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9]。

4、

综上所述,INET技术主要由大型工作通道神经内窥镜和两项免费发明专利(透明导管鞘和血肿粉碎器)组成。 大工作通道神经内窥镜可通过数字放大获得清晰的图像,配套的血肿粉碎机可粉碎清除硬血肿,大大提高了清除血肿的效率[10]。 透明导管鞘将内窥镜和导管融为一体,作为手术通道,减少手术切口,减少穿刺过程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使手术更加灵活。由于内窥镜的金属导管鞘是不透明的,只能盲目穿刺,而且在手术过程中血肿逐渐被吸出,难以看到血肿中心,容易损伤周围正常血管和脑组织。 由于透明导管鞘的应用,穿刺过程在可视化状态下进行,从而可以准确判断血肿是否被穿刺,穿刺深度,以及血肿之间的边界和正常的脑组织残余血肿可在手术期间确定[11]。

参考文献

[1]严正村,张宪,董伦,等.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 经夕卜科疾病研究杂志,2021,11:362-363

[2]李刚,陈劲草,赵东刚,等.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岀血(附21例报告)[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1,4:32-56

[3]单爱军,吴耀晨,王佳等.脑损害昏迷患者意识/昏迷深度的无创监测及量化研 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6,22(2):79-82.

[4]单爱军,古美华,丁兆义等脑损害昏迷患者脑状态实时监测的研究及应用[J]. 中华创伤杂志,2019.22 (7):449-486.

[5]严正村,张宪,董伦,等.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科疾病研究杂志,2021(04)5-9

[6]李刚,陈劲草,赵东刚,等.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岀血(附21例报告)[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07)4-12

[7]纠智松,周锦尧,邱晓俞,等.神经内镜下清除颅内血肿的实验研究[几 中 华神经外科杂志,2019(4)674-677.

[8]廖昆,杨恒,岑武,等.不同术式高血压脑岀血疗效分析[几 立体定向和功 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9(6)168-171.

[9]Basaldella L, Marton E, Fiorindi A, et al.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 alone versus endoscopic surgery for severe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a comparativ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n outcome and shunt dependency [J]. Neurosurg Focus, 2019, 32(4):4-11.

[10]Longatti P, Basaldella L. 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 World Neurosurg, 2019, 79(2): 11-17.

[11]Fiorella D, Arthur A, Schafer S. Minimally invasive cone beam CT-guided evacuation of parenchymal and ventricular hemorrhage using the Apollo system: proof of concept in a cadaver model [J]. J Neurointerv Surg, 2019, 6(10):l-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