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董佳

北京市石景山医院 北京  100043

【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重症病人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接诊重症病人3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护理质量等指标。结果:关于护理质量,试验组数据(98.52±0.96)分,和对照组数据(92.48±1.52)分相比更高(P<0.05)。关于SDS和SAS评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分别是(31.25±3.68)分、(32.54±3.91)分,和对照组数据(44.73±4.28)分、(45.28±5.04)分相比更低(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重症病人用心理护理干预,负性情绪缓解更为迅速,护理质量改善更加明显。

【关键心血管内科;负性情绪;心理护理干预;重症

     医院组织结构中,心血管内科占据着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肩负着对心血管内科疾病病人进行诊治与管理等重任[1]。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病人来说,其病情往往比较严重,且病情进展也较为迅速,若不积极干预,将会导致病人的死亡。本文旨在分析心血管内科重症病人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1年1月-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接诊重症病人30名,随机分2组。试验组15人中:女性7人,男性8人,年纪范围34-76岁,均值达到(59.36±6.72)岁。对照组15人中:女性6人,男性9人,年纪范围35-77岁,均值达到(59.84±6.13)岁。2组年纪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常规护理:注意事项告知、病情监测、体位管理与用药干预等。试验组配合心理护理干预:(1)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及时告诉家属病人的治疗和病情进展,让家属能够放心。嘱家属多关心病人,多陪伴病人,让病人能够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2)用简明的语言,配以图片或短视频,为病人和家属讲述疾病知识,介绍治疗流程与目的,告知治疗期间的一些注意事项。积极解答病人和家属的提问,打消他们的顾虑。(3)询问病人身体感受,了解其疼痛情况。指导病人采取深呼吸、按摩或暗示疗法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感,若有必要,也可对病人施以镇痛治疗。(4)主动和病人交谈,期间,可酌情运用肢体语言,如:拍肩膀或握手。保护病人隐私,帮助病人解决心理问题。为病人播放舒缓的乐曲,指导病人做深呼吸运动,促使其身体放松。鼓励病人,向病人介绍预后较好的案例,增强其自信。教会病人如何稳定心态,包括冥想和倾诉。(5)强化病房管理力度,做好空气及物品的消毒工作。保持室内光线柔和,物品摆放整齐,空气情绪,地面整洁,没有噪音,以提高病人的身心舒适度。

  1.3 评价指标

1.3.1 评估2组护理质量:有操作水平、基础护理和服务态度等内容,总分100。

1.3.2 用SDS和SAS量表评估2组干预前/后负性心理:各量表分别有20个条目,总分80。低于50分,无负性心理。高于50分,有负性心理,得分越高,负性心理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3.0处理数据,t作用是:检验计量资料,其表现形式是(),χ2作用是:检验计数资料,其表现形式是[n(%)]。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分析

评估结果显示,至于护理质量这个指标:试验组数据(98.52±0.96)分,对照组数据(92.48±1.52)分。对比可知,试验组的护理质量更好(t=4.3593,P<0.05)。

  2.2 负性心理分析

至于SDS和SAS评分:尚未干预时,2组数据之间呈现出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干预结束时:试验组的心态更好(P<0.05)。如表1。

表1 负性心理评估结果表 (分,

组别

例数

SDS

SA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试验组

15

53.64±6.42

31.25±3.68

55.31±7.24

32.54±3.91

对照组

15

53.78±6.15

44.73±4.28

55.68±7.51

45.28±5.04

t

0.2793

12.8324

0.2892

13.1548

P

0.1825

0.0000

0.1764

0.0000

3 讨论

临床上,心血管内科重症病人具有病死率高、病情进展迅速与病情严重等特点,可损害病人身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2]。对于多数病人来说,其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都比较低,加之受疾病折磨与陌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其更易出现恐惧、烦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进而对其康复进程造成了影响[3]

心理护理干预乃专科护理方式,涵盖了“以人为本”这种新理念,可根据病人的实际需求,从家庭支持、环境管理、认知干预、疼痛管理与心理疏导等方面出发,对其施以更加专业化的护理,以消除其负性心理,增强自信,改善病人身心舒适度[4]。本研究,至于护理质量: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至于SDS和SAS评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低(P<0.05)。

综上,心血管内科重症病人用心理护理干预,心态改善更加明显,护理质量提升更为迅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燕. 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 养生大世界,2021(14):216.

[2] 陈文婷. 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 饮食保健,2021(16):223.

[3] 赵红静. 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心理压力、不安焦虑与抑郁等情绪分析[J]. 智慧健康,2020,6(15):172-173.

[4] 王欣. 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分析研究[J]. 医学美学美容,2020,29(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