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分析

吴祥康

遵义市中医院  563000

【摘要】目的:查看心血管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表现特点,分析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录入的心血管心律失常患者64例开展分析研究,分组方式:抽签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开展胺碘酮静脉滴注,指标评价包括:临床疗效、相关指标恢复、不良症状发生数据。结果:数据汇总可知,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更高,差异较为明显,P<0.05;入组前,两组病例的左室射血、室内早搏评分保持在同等水平,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左室射血、室内早搏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数据比较,实验组更低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心血管心律失常的效果明显,可改善左室射血、室内早搏症状,同时抑制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积极意义明显。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临床特点;治疗效果

心律失常属于临床多发的一种心血管类急性病症。其主要是由于心律起源处、心脏跳动频率、冲动传导等相关指标异常后而致使的心源性休克反应,最后形成心律失常症状[1]。此类病症具有病死率高的发生特点,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一般来说,药物治疗属于心律失常疾病的常见干预方式,但经实际操作后,患者的副作用反应较多且预后效果较差,基于此,有效的药物类型选择属于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疗重点[2]。本文将查看心律失常疾病的发生特点,分析胺碘酮静滴后患者的预后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数据

抽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录入的心血管心律失常患者64例开展分析研究,分组方式:抽签法,对照组32例男女比例19:13,年龄汇总≥44,≤74,年龄均值为(55.69±5.87)岁;实验组32例女男比例14:18,年龄汇总≥45,≤73,年龄均值为(54.85±6.02)岁。查看所有病例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基础资料完整;无重要器脏病;认知无异常;家属、患者均签订知情表。

排除标准:遗传性精神异常;全程实验未完成;与临床诊断评估不匹配;治疗相关药物过敏;依从性差。

1.2方法

   对照组:临床针对于呼吸障碍的患者,首先要给予其吸氧干预,控制钠盐摄入。建立静脉通道,选用250毫升、5%的葡萄糖液+门冬氨酸钾镁10毫升来给予患者静脉滴注用药。整个干预期间,可采用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行口服治疗,10毫克为一次口服剂量,同时增加洋地黄类药物治疗,每次使用剂量为0.25-0.5毫克,两种药物均为一天一次的用药频率。

实验组:基础用药同对照组一致;而后选用胺碘酮静滴干预。具体为:给予患者静脉滴注150ml的胺碘酮,每次持续时间为25分钟左右,而后1ml/min的速度行泵入用药,待6小时后可转为0.5ml/min的泵入频率,连续用药3天,而后将其转换为胺碘酮药物的口服治疗,每日早、中、晚各服用一片。

1.3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无不良症状、心律符合标准,心电图检查正常为显效;不良症状、有效:心律均有明显改善,心电图检查正常。无效:患者未达到有效标准。

治疗相关指标:左心室射血评分:分数与疗效呈正向比例;室性早搏:分数与疗效呈反向比例。

不良反应症状:查看并记录两组病例的不良症状发生类型和发生人数,分析数据占比。

1.4统计学意义

对本文患者例数、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采取 % 统计,给予X2值统计,患者的左室射血、室内早搏评分指标采取(±s)统计,对数据均开展SPSS21.0汇总,对卡方值、t值、P值进行分析,P在0.05以下则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综合指标如表1,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

表1 两组病例的治疗效果(%)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2

11(34.38)

13(40.63)

8(25.00)

24(75.00)

实验组

32

23(71.88)

8(25.00)

1(3.13)

31(96.88)

X2

-

-

-

6.3354

P

-

-

-

<0.05

2.2治疗相关指标

  综合指标如表2,入组前,两组病例的左室射血、室内早搏评分保持在同等水平,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左室射血、室内早搏改善更为明显,P<0.05。

表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室内早搏评分

组别

例数

左室射血

室内早搏

入组前

入组后

入组前

入组后

对照组

32

38.35±5.09

40.39±6.42

2836.47±502.67

2319.54±400.24

实验组

32

38.29±5.79

48.65±7.08

2838.39±501.92

2113.32±396.64

t

0.0440

4.8889

0.0152

0.0426

P

>0.05

<0.05

>0.05

<0.05

2.3不良反应数据

综合指标如表3,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数据较对照组低,差异较为明显,P<0.05。

表3 两组病例的不良反应数据(%)

组别

例数

恶心

头晕

呕吐

血压下降

总发生率

对照组

32

2(6.25)

4(12.50)

2(6.25)

1(3.13)

9(28.13)

实验组

32

1(3.13)

0(0.00)

0(0.00)

0(0.00)

1(3.13)

X2

-

-

-

-

7.5852

P

-

-

-

-

<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国内患有心血管的患者越老越多,尤其表现为中老年群体。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体随着年龄增长,其心机房会出现纤维性、退行性变化,进而引发房颤症状的出现,同时老年人群伴有较多的基础类疾病,使得其体内重要器官等受到更为严重的损害[3]。现阶段,临床主要以药物干预的方式来治疗心律失常患者,而胺碘酮属于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类型,同时也是心律失常的治疗重点。其主要是通过延长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抑制机体折返激动[4]。同时,此类药物可增加心肌传导、心房的阻力,打破窦房结的自律性,同时在药物疗效发挥的过程中,胺碘酮的使用并不会损害到患者的左心室组织,安全性更高。

本文数据汇总显示,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更高,差异较为明显,P<0.05;实验组的左室射血、室内早搏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数据较对照组低,差异较为明显,P<0.05。由此说明,胺碘酮药物与常规的治疗相结合,可有效促使临床疗效的提升,加快患者的机体恢复速度,同时抑制治疗后因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症状出现,最终发挥医疗资源使用的最大化。特别针对于基础类疾病较多的老年患者,胺碘酮治疗后副作用较小,更有助于患者的预后康复。

综上所述,胺碘酮药物的使用可缓解心律、减少机耗氧量同时保护心脏组织,有效预防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出现,帮助患者改善体内恶循环状态,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不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袭杰. 分析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予以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149-151.

[2] 曾鹏,章永南,张乃,等. 胺碘酮治疗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研究[J]. 当代医学,2021,27(7):63-65.

[3] 朱德良. 急诊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复律中的效果与安全性[J]. 健康大视野,2021(13):52-53.

[4] 安晓辉.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2):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