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损伤诊断中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膝关节损伤诊断中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

付晓媛

密山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  密山  158300)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68例为对象,采用核磁共振技术为患者进行诊断,将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核磁共振技术的诊断结果与效能,观察骨质改变、韧带损伤、炎症浸润和关节腔积液等临床表现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核磁共振技术诊断关节软骨损伤灵敏度96.92%,特异度66.67%,准确度95.59%;诊断半月板损伤灵敏度95.08%,特异度100.0%,准确度89.71%。膝关节损伤患者不同临床表现的影像学特征存在差异。结论:膝关节损伤诊断中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价值高,可获得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准确的。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核磁共振技术;诊断效能

早期检查与诊断对膝关节损伤患者的病情治疗有着积极作用,可为患者尽早治疗,采用科学有效的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准确的诊断患者的病情,有效指导临床治疗,促使患者的预后改善。本次对68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探讨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效果与加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68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为对象,患者具备自主配合临床研究的能力,愿意接受临床治疗,排除过敏体质及(或)造影剂过敏以及需即刻抢救的患者。68例患者年龄平均(48.29±5.73)岁,范围32-65岁;病程平均(3.09±0.76)d,范围1-5d;致伤原因:13例交通事故,36例运动锻炼,4例高空坠落,7例重物砸伤,8例其他原因;损伤部位:33例左膝关节,35例右膝关节。纳入患者病历资料完整。

1.2方法

核磁共振技术:扫描仪器为1.5T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嘱患者保持仰卧位接受检查。矢状面扫描时,T1WI序列参数设置为TE300ms,TR17ms,T2WI序列参数设置为TR4000ms,TE102/Ef,STIR序列参数设置为TR4000ms,TE为44.3/Ef;冠状位扫描时,T2WI序列参数设置为TE102/Ef,TR4000ms;层间距分别设置为0.5mm、5mm,FOV在16cm-20cm之间;矢状面扫描时注意与前交叉韧带呈平行状态。

关节镜检查:以GJJ-E关节镜为患者进行检查,指导患者以仰卧位接受检查,观察关节软骨与半月板的情况,评价其表面形态和质地等,将此结果作为金标准。

1.3观察指标

    (1)核磁共振技术检查结果由2名专业医师进行分析,将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2)观察膝关节损伤患者关节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诊断结果与效能,计算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3)计算膝关节损伤患者骨质改变、韧带损伤、炎症浸润和关节腔积液等临床表现检出率,评价不同临床表现的影像学特征。

2、结果

2.1诊断结果

关节镜检查:关节软骨损伤65例,半月板损伤61例。核磁共振技术诊断:关节软骨损伤真阳性63例,真阴性2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2例;半月板损伤真阳性58例,真阴性3例,假阳性0例,假阴性3例。

2.2诊断效能

核磁共振技术诊断关节软骨损伤灵敏度96.92%(63/65),特异度66.67%(2/3),准确度95.59%(65/68);诊断半月板损伤灵敏度95.08%(58/61),特异度100.0%(3/3),准确度89.71%(61/68)。

2.3临床表现

核磁共振技术骨质改变检出率94.12%,韧带损伤检出率98.41%,炎症浸润检出率100.0%,关节腔积液检出率100.0%。见表1:

表1  临床表现  (n,%)

组别

n

骨质改变

韧带损伤

炎症浸润

关节腔积液

核磁共振技术

68

48

62

57

59

关节镜

68

51

63

57

59

3、讨论

膝关节损伤是一种在运动过程中造成的疾病,主要病因是外界碰撞、骨质疏松与长时间劳损等,患者的半月板与韧带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肿胀感、疼痛感等症状明显,部分患者有固定关节弹响,严重时患者的关节活动受限、关节积液,病情持续加重可导致患者血管或神经损伤、骨挫伤、骨坏死等,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造成极大的影响。膝关节的生理解剖复杂,临床诊断的影响因素较多,尤其细微的骨折线、软组织变化或者深部病变、骨碎片等情况的诊断难度大,容易造成误漏诊。

本次用核磁共振技术的诊断效能高,诊断关节软骨损伤灵敏度96.92%,特异度66.67%,准确度95.59%;诊断半月板损伤灵敏度95.08%,特异度100.0%,准确度89.71%,获得的影像图清晰度高,能对软组织进行有效分辨,医生可全面观察患者的损伤组织,分析膝关节部位的微结构。本次膝关节损伤患者中韧带损伤T1WI序列信号为低信号,少部分患者为混合信号,T2WI序列信号主要是高信号,损伤组织的边缘不清晰,血肿和水肿部位有一定程度的信号增强情况。半月板损伤的患者主要是低信号影,损伤组织呈不规则影,信号影有不同形状增高情况,患者组织损伤程度加重,信号波呈较高状态,并有持续扩大的情况,信号影直到患者的关节囊连接位置。关节腔积液患者的T1WI序列扫描为低信号,T2WI序列扫描主要为高信号,有条状影,低信号影存在不同程度的增粗情况。骨质改变患者的T1WI序列扫描主要为低信号,T2WI序列扫描患者的骨质改变组织为低信号,少部分患者有高信号影,有软骨凹陷的情况。炎症浸润患者的T1WI序列扫描主要是低信号,T2WI序列扫描呈高信号影,随着炎症浸润程度加重,T2WI序列扫描见信号强度有降低趋势。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技术对膝关节损伤诊断的效果显著,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高,能准确检出患者的骨质改变、韧带损伤、炎症浸润和关节腔积液等临床表现。

参考文献:

[1]王强,姚秋菊.分析1.5T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7).

[2]陈朝军.临床应用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价值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1,(50).

[3]朱江.膝关节损伤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诊断的价值及其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13).

作者简介:

付晓媛,1983年10月28日出生,女,汉族,籍贯:密山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影像诊断,CT、核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