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健康科普小知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1

高血压健康科普小知识

苏冬平

山西省孝义市人民医院 山西 孝义  0323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高血压已经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3.2%,患病人数达2.45亿。

那么,什么是高血压呢?

在静息(安静)状态下,非同日三次收缩压(高压)均大于140和/或舒张压(低压)大于90毫米汞柱者,确诊为高血压。

正常血压是多少呢?

健康成人的正常血压水平应该小于120/80毫米汞柱,如果发现血压水平超过140/90毫米汞柱,应到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治。

多长时间量一次血压呢?

对于正常成年人,建议至少每2年测量1次血压。35岁以上,应至少一年测量1次血压。对于高血压高危人群(如血压正常高值的130-139/85-89mmHg、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有高血压家族史、长期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年龄≥55岁等),建议每半年测量1次血压。高血压病人要经常测量血压。

如何测量血压呢?

现在国内外医疗单位通用的标准血压计是汞柱式血压计。符合国际标准的电子血压计使用方法简便,易于为病人和家属掌握。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有利于了解全天血压变化的情况。

高血压有什么危害呢?

长期的血压升高,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不管有无明显的自觉症状,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高血压可导致靶器官损害,人体的靶器官包括心脏、肾脏大脑和血管,累及心脏,出现心肌肥厚,甚至导致心衰,如累及肾脏,导致高血压肾病、肾衰。影响大脑时,可出现脑梗死或脑出血等并发症。另外,高血压可导致眼底动脉病变,发生失明等严重情况。

高血压一定会有症状吗?

不一定。高血压病人早期常无感觉,往往悄然起病并造成突发事件,被称为是人类健康的“无声杀手”。没有头晕头痛等不适,不能认为就没有高血压。只有测量血压,才能心中有数。

没有症状的高血压需要服药吗?

需要服药。由于没有明显的症状,许多高血压患者拒绝降压治疗或不能规律服用降压药,从而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早期控制高血压有什么好处?

越早期发现高血压,越早期治疗和控制高血压,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等造成的损害就越少。控制血压可以使得中风下降35%-40%;心肌梗死减少20%-25%;心力衰竭减少50%以上。

哪些人容易发生高血压?

超重和肥胖、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者容易发生高血压;控制体重、限盐、限酒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体重与高血压有什么关系?

超重和肥胖者患高血压的比例是正常体重者的3-4倍。

对于高血压患者,如何有效的控制高血压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定期评估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及临床疾患。

2、规范使用降压药物。对于生活方式干预不能使血压达标的患者,要及时规范使用压药物。

3、低盐饮食,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5克。

4、合理饮食。低脂饮食,主食有粗有细,增加富钾食物(如蔬菜、水果)的摄入量。

5、适量运动。每周4—7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次持续30—60分钟。

6、控制体重。肥胖、超重者需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BMI:18.5—23.9kg/m2;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7、保证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8、戒烟限酒。

9、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

10、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11、定期监测血压。对于血压监测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12、如有糖尿病,需控制好血糖。合理使用降糖药物。

13、如有高血脂,需控制好血脂。合理使用降血脂药物。

高血压是一种可控制但需终身治疗的疾病,只要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控制住病情,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不引发其他并发症,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

对于普通人而言,时刻关注重视自身的血压水平,了解自身血压状况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血压,才能让高血压这个“无形的杀手”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