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

王静云

  濮阳市中心血站 457000

【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站采血护理中的实施对护理质量和血液报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194名献血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96名,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98名,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液报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血站采血护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血液报废率。

【关键词】血站采血;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质量;血液报废率

血站是采集、制备血液的场所,是医院临床病人所用血液的主要来源,对医疗单位而言不可或缺[1]。因此,做好血站采血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规护理的护理内容较为单一,不能完全满足献血者的实际需求,所以血站应实施更为合理有效的护理模式。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目标在于通过动态管理来实现护理质量的提升。本研究对持续质量改进在血站采血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做了探讨,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194名在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的献血者。观察组:男48例,女50例;年龄19-33岁,平均年龄(22.63±2.94)岁。对照组:男47例,女49例;年龄18-31岁,平均年龄(22.40±2.88)岁。两组献血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对血站工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采血技术、献血知识以及责任感等;在采血的全过程加强巡护,关心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并有所应对。

观察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1)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为使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顺利进行,血站组建专门的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岗位培训,提升组员对献血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对采血技术的掌握程度,增强组员的工作责任感,端正组员对护理工作及献血者的态度。制定并完善监督检查规章制度,要求组员严格执行。每个月召开一次总结会议,会上回顾、分析每月的工作内容,总结经验与教训[2]。(2)心理护理。在采血前,护理人员观察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如果发现献血者有紧张、焦虑的情绪则及时进行疏导;献血时,护理人员可跟献血者交谈轻松的话题,必要的情况下可握住献血者的手以示支持和鼓励;献血后,护理人员给献血者以赞扬,关心献血者身体是否有不适感,安抚其情绪。(3)健康教育。在采血前,护理人员给献血者发放献血宣传册,通过宣传册来普及献血知识,使其了解到献血不会危害健康,并且还能降低患癌风险;告诉献血者献血前不要摄入大量的脂肪,并且要多饮水,从而避免脂浆、血液黏稠;介绍献血流程,如果献血者有疑问则予以解答;告诉献血者献血过后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注意补血补铁,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注意休息不要熬夜,保护针眼,避免感染[3]。(4)细节护理。采血前,护理人员查对血袋标签是否发生混淆,血袋是否过期、破损;采血后,注意轻拿轻放血袋以避免袋子破损,在制备环节控制好离心速度及温度;对血液进行分类管理,以免发生混淆[4]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献血者的血袋报废情况,并对比报废率。调查献血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软件为SPSS2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情况[n(%)]

组别

例数

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98

50(51.02)

44(44.90)

4(4.08)

94(95.92)

对照组

96

44(45.83)

38(39.58)

14(14.58)

82(85.42)

x2

6.354

P

<0.05

2.2血液报废率

观察组有3袋血液报废,报废率为3.06%;对照组有12袋血液报废,报废率为12.50%。观察组献血者的血液报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6.056,P<0.05)。

3.讨论

血站采血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血液的安全性,若要确保输血患者得到的是优质、安全的血液,则需加强血站的护理管理[5]。本研究对持续质量改进在血站采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做了探讨,结果表明,与采用常规护理的献血者相比,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献血者其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而血液报废率明显更低。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动态管理方法,其运行模式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本研究中,血站实施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组建护理小组,做好工作规划,为后续护理计划的实施做好各方面的准备;第二部分是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包括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细节护理等,这些护理措施对献血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具体体现在献血者的心理状态较好,避免了献血期间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大波动,调动了献血者的献血积极性;增进了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了解,有效预防了血液报废。从应用结果来看,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显然发挥出了它的优势,这是因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模式与详细的护理方法相结合,实现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综上,持续质量改进在血站采血护理中的应用可提升护理质量,降低血液报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彭芳,双莉华,游桂梅,等.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对血站采血中献血者反应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5):217-219.

[2]蒋连霞. 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02):144-145.

[3]梁进芳,高炳谏,谢小琼.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1):171-172+175.

[4]刘芳明.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J]. 黑龙江科学,2020,11(12):70-71.

[5]孙元瑾. 探讨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3):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