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专科医师培训体系的建立及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心脏康复专科医师培训体系的建立及实践

周静

济南市济阳区人民医院 250000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及心血管疾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国内医疗机构及心血管疾病人群对心脏康复的需求明显升高。心脏康复中心在2015年前仅有不足十家医院开展,中国康复学会的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已有数百家医院开展了心脏康复服务。在心脏康复中心建设过程中,心脏康复专科人才尤其是专科医师的人才短缺问题日益突显,成为心脏康复亚专科发展的最大的桎梏。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中没有心脏康复专科医师的培训体系,目前从业人员多为心内科医师、康复科医师或全科医师自学。心脏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正处于实践与发展的初步阶段,完善并加快心脏康复专科医师的培养体系建设以满足康复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心脏康复专科医师培训体系

引言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城乡居民死亡首因,且疾病复发率、致残率较高,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心脏康复已作为强推荐的干预方案被纳入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中。心脏康复是指由多学科团队实施心血管疾病综合二级预防,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减少了残疾的发生。护士作为心脏康复多学科团队的重要成员,在运动处方的执行、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欧美国家对心脏康复护士已形成较完善的培训认证体系,我国心脏康复发展起步晚,人才培养多以医院或协会组织的培训班为主,培训时间短,内容不系统,且缺乏针对性。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心脏康复护士培训体系十分必要。

1心脏康复专科培训学员构成及特点

心脏康复为新型学科,由于我国没有标准培训体系,导致目前心脏康复从业医师的来源比较复杂,较常见的专科医师分别来自心血管内科、康复科与全科医学。以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单中心培训的心脏康复医师的学科分布为例,其中约70%来自心内科专业,约25%的医师来自康复医学专业,约5%来自全科医学专业。不同专业的医师在从事心脏康复临床工作时有不同的特点,其中心内科医师较为熟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及药物、介入等治疗手段,尤其对患者进行心脏康复治疗的风险评估较为精准,对于心脏康复实施过程中紧急情况的急救经验丰富,但由于专业知识积累的限制,对于运动系统的生理、病理生理等运动治疗的原理了解不够深入,对于保证运动处方执行的有效性及趣味性方面较为欠缺;康复科医师对于运动治疗各要素的实施均有较丰富的经验,但对于心血管内科疾病风险的评估及把控经验较少;全科医师擅长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及慢性病管理,但对于心血管专科疾病的康复治疗风险判断经验不足,同时对于实施运动治疗的经验相对缺乏。

2心脏康复的主要内容

心脏康复包括Ⅰ期、Ⅱ期、Ⅲ期,Ⅰ期为急性住院康复期,Ⅱ期为院外早期康复期,Ⅲ期为社区家庭康复期,具体实施内容包括运动康复、心理干预、戒烟干预、营养干预及用药管理等方面。目前PCI术后的Ⅰ期康复已在临床广泛开展,重症PCI术后患者的康复程序多为六步康复法。

3心脏康复专科医师培训体系的建立

3.1脏康复护士培训体系内容全面科学、实用性强

泰勒模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教学课程设计,本研究基于泰勒模式,参考相关文献,结合专家建议形成了心脏康复护士培训体系,包括4个部分。培训目标涵盖22项,全方位、多角度的为开展心脏康复护士的高质量培训奠定基础。培训内容包含15项,其中患者评估、运动训练管理、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管理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的重要性评分为满分,与美国心肺康复学会的考核认证要求一致。内容丰富具体,涵盖心脏康复学发展下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可参考性、复制性、实施性强。研究表明,师资力量对培训效果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将培训师资准入条件细化为理论教学师资与临床实践师资2个部分,理论师资的要求高于临床实践师资,可以让学员更好的学习理论知识,在扎实的理论知识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护士认为临床实践时长应大于理论教学时长,且理论与实践时长之比最好为1∶2,因此,本研究将临床实践学时设置为2个月,至少320个学时。考核评价是验证培训质量的手段之一。本研究不仅有针对理论、实践、科研、教学的终末考核,还增设有过程考核,考核形式多样,且评判方法具体,为心脏康复护士的全面考核提供参考。

3.2临床实习

在经过心脏康复资质认证的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心脏康复评估与治疗。根据心脏康复场所不同,分为院内Ⅰ期心脏康复教学和门诊Ⅱ期心脏康复教学,学习内容也有所不同。门诊心脏康复评估学习要求培训学员掌握体格评估(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糖测量)、禁忌证评估、心肺运动评估、心电图监测、量表评估、肌力评估、平衡性与柔韧性评估等。院内心脏康复评估学习除掌握上述内容外,更需学习结合患者目前疾病状态、活动能力、场所限制等制定个体化康复评估。心脏康复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医学,实习时,带教老师可以让学员参与运动负荷试验的具体实施,体会运动疗法的实际应用,使学员在临床实践中掌握运动负荷试验评定方法,领会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选择运动类型、设定运动强度、时间,并掌握运动中观察的指标和发生意外情况时的处理方法等技能。心脏康复治疗方面要求学员根据康复对象的特点灵活掌握运动处方制定及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运动康复。每名学员评估前均需掌握康复患者的病史、用药情况及康复目的,教学过程中将问题式教学法PBL与CBL相结合,可提升学员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动力,加快学员的成长。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带教老师需根据培训学员平时表现给予打分。

3.3规范心脏康复的标准,加强政策倾斜

目前,国外心脏康复体系已逐渐发展成熟,心脏康复已被纳入医疗保健体系,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医疗项目。而我国心脏康复的发展远跟不上医疗技术的进展,此外,目前心脏康复学科的建设、行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认定都没有国家标准,缺乏标准化的项目管理流程和评价体系。因此,各省市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心脏康复的重视,将心脏康复放在与疾病治疗同等重要的位置,制定心脏康复服务项目的统一标准,明确机构、设施等的基本要求,完善心脏康复团队成员的资质要求。心脏康复的10年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政府主导、社会动员、多方参与,因而政府要履行社会职能,继续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制,以减轻患者的后顾之忧。

结束语

专科医师培训是心脏康复医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专科人员的必经途径,完善心脏康复专科培训制度及体系对提升整体心脏康复临床医疗水平和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心脏康复专培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培训体系尚不完善,应遵循循证医学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同时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在医教协同、培训政策、基地管理、考核体系、师资管理等方面勇于创新开展。

参考文献

[1]杜星斌,马梦真,范燕燕.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发展现状及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启示[J].护理研究,2020,34(23):4195-4198.

[2]蒋慧,曾肖娜,马国添.心脏康复团队中护士角色定位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7):14-16.

[3]袁丽霞,丁荣晶.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解读[J].中国循环杂志,2019,34(S1):86-90.

[4]王东伟,顾迎春,孙漾丽,孙兵兵,李杨,连鸿凯,赵智琛,胡大一.心脏康复的专业定位及专科发展[J].慢性病学杂志,2019,20(11):1597-1600.

[5]束嘉俊,贺徐琳,牛淑珍,赵庆,施雁.我国68所二、三级医院心脏康复开展现况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11):1332-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