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分析

吴旭辉,邓顺夫,王振宇,周素婷,邓尧文

广东省 佛山市 佛山复星禅诚医院 528000

【摘要】:目的:研究胸腔镜下肺叶与肺段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66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使用奇偶数交替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使用开胸肺叶与肺段切除术,观察组33例使用胸腔镜下肺叶与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肺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治疗中,使用胸腔镜下肺叶与肺段切除术效果良好,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且也能够优化肺功能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胸腔镜;肺叶与肺段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早期治疗

肺癌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死亡率均排名第一。肺癌是一种细胞疾病,从肺组织上皮细胞转化到癌细胞开始,随时间推移,逐渐形成原发性肿瘤肿块,肿块长大后侵入其他组织,甚至扩散到肺和机体其他组织的恶性肿瘤[1]。肺癌对机体影响较大,需要及时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0%,发病多在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该病属于肺部恶性肿瘤疾病,与原发病症及其转移有关,对其进行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干预[2]。传统的开胸肺叶、肺段切除术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伤害较大,尤其损害患者肺部功能,影响预后,不利于患者生存质量提升。随着医疗技术发展,推广了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该术式能够减轻对患者肺功能的损伤,并且加快了患者恢复进程,并发症较少。本文主要研究胸腔镜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研究资料与方法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为我院2019年6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奇偶数交替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一般资料见表1:

表 1 两组一般资料详情表

组别

性别

年龄(岁)

平均病程(年)

对照组(n=33)

23

10

64.82±6.37

1.47±0.52

观察组(n=33)

26

7

63.97±6.48

1.39±0.63

IMG_256或t

0.713

0.537

0.563

P

0.398

0.593

0.575

分析上表,两组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传统开胸手术方法,观察组使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 ,具体操作如下:

对病症位置进行观察,当明确病灶在上肺叶时,则将主操作孔的位置选在第3肋间2cm处。当病灶位于下肺叶段时,选取第4肋间2cm处。经主操作孔,将分离钳、卵圆钳送达到胸腔,同时撑开孔周围皮肤,借助胸腔镜,自上而下,对病变组织进行切除,同时对肺门、纵膈淋巴结进行清理。完成上述操作后,放置引流管。

对胸腔肺叶切除术的步骤明确如下:选取腋中线第8肋间或第9肋间作为观察孔;在患者肩胛下角线第8、第9肋间做1~2cm的手术切口,将其选作副操作孔。主操作孔位置在腋前与锁骨中线第4、第5肋间。通过观察孔了解肿瘤位置、大小、浸润情况。主操作孔与副操作孔用于切除病变组织。术后做好清洗、放置引流管,最后对切口进行缝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统计两组肺功能指标,包括FVC、FEV1;记录两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心律失常、肺炎。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应用SPSS24.00软件,计数资料(n,%)为并发症发生率,X2检验组内指标;计量资料方差满足正态分布,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肺功能指标[n(x±s)]表示,t检验组内指标;检验值P<0.05表明组内指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表明差异不大,且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比较结果(IMG_258±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33

126.48±20.37

7.85±2.82

对照组

33

100.23±15.46

10.96±3.15

t

-

5.897

4.226

P

-

<0.001

<0.001

2.2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结果

观察组FVC、FEV1高于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结果(IMG_259±s)

组别

例数

FVC(L)

FEV1(L)

观察组

33

2.64±0.81

2.12±0.43

对照组

33

2.21±0.57

1.74±0.22

t

-

2.494

4.519

P

-

0.015

<0.001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

观察组切口感染1例、心律失常1例,并发症发生率6.06%;对照组切口感染2例、心律失常3例、肺炎4例,并发症发生率27.27%,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X²=5.345,P=0.021,<0.05)。

3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是恶性肿瘤,多与原发病灶位置和病灶转移情况有关。在我国,肺癌较为常见,并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研究表明,非小细胞癌与环境因素、基因有关。由于非小细胞癌对放疗与化疗的敏感性较差,以此一般采取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干预,能够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痛苦,促使疾病转归[3]

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措施对患者身体影响较大,可造成患者自身免疫能力下降,术后患者多见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胸腔镜下肺叶、肺段切除术的应用与推广,则很好解决了上述问题。借助胸腔镜,操作人员可了解肿瘤病灶的位置、大小和浸润情况,以此为依据,对患者进行手术干预。在具体手术治疗中,只需做3~5cm的微小切口,便可完成整个手术的操作。该术式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且改善了患者肺功能指标,具体表现在,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均提升。潘闪,林铿强,代祖建等[4-5]研究了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使用胸腔镜肺段、肺叶切除术的疗效,认为该手术方式能够优化患者肺部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产生的临床效果肯定,与本文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使用胸腔镜下肺叶与肺段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产生的效果良好,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并改善了肺功能指标,使得患者术后并发症减少。

参考文献:

[1]万延辉,王有钰,房福元,吴国栋.对比分析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06):859-861.

[2]林善安,王晓军,徐晓文,吴波,李俊生,李旭,郭英伟.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20,32(11):1347-1349.

[3]刘文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20,41(10):113-115.

[4]潘闪,林铿强,代祖建,陈树兴.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9):27-29.

[5]卢景彤.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的比较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36):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