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效果分析

张红梅

公主岭市八屋镇卫生院     吉林长春          136115

【摘要】目的:分析给予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以及甘精胰岛素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照组以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同期观察组合用二甲双胍以及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结果:施治前FPG、2hPG以及HbAlc等指标2组做对比差异甚微P>0.05,经施治与对照组相比,FPG、2hPG以及HbAlc均为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中,观察组97.50%、对照组85.00%,P<0.05;施治前FINS、HOMA-IR以及HOMA-β等指标2组做对比差异甚微P>0.05,经施治后与对照组相比,FINS、HOMA-β均为观察组更高,HOMA-IR为观察组更低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5.00%,对照组为7.50%,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合用二甲双胍以及甘精胰岛素来进行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及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二甲双胍;联合用药;甘精胰岛素

糖尿病为近年来的多发病症,且多数属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还可能诱发相关糖尿病并发症,也对其重要脏器功能造成损伤,导致患者生存时间缩短以及生存质量下降[1],因此积极探寻科学的联合用药方案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等意义重大。二甲双胍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口服类降糖药物。甘精胰岛素则属于常用的人胰岛素类似物,具有作用时间长、药效平稳、降糖效果确切等特征。下文将探究通过联合应用二甲双胍以及甘精胰岛素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病例抽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3月,地点为我院,诊断结果均为2型糖尿病,病例数量80例,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为40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22例、18例;年龄46~87岁,均值(65.6±2.5)岁;病程10个月~9年,均值(5.2±0.7)年。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1例、19例;年龄45~88岁,均值(65.7±2.4)岁;病程9个月~9年,均值(5.3±0.6)年。2组以上资料均有其可比性P>0.05。

纳入准则:①符合目前对2型糖尿病的判定准则,其标准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②对治疗方案等知晓,并已征得知情同意;③相关病历资料完备;④未合并糖尿病相关并发症;⑤用药依从性佳。排除准则:①罹患恶性肿瘤、心肺疾病或各类自身免疫性病变者;②具有精神失常或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语言交流障碍者;③对研究中所使用药物存在各类禁忌症者。

1.2方法

对照组以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每日餐前30分钟进行温水顺服,初始剂量通常为0.25g/次,每日服用次数为2~次,结合患者的血糖水平监测结果对其用药剂量进行灵活调整,患者的每日最大用药剂量通常控制为2g/天。同期观察组则合用二甲双胍以及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其中二甲双胍的用量、用法等同上,甘精胰岛素于每日晚餐前30分钟来进行皮下注射给药,10U/次,1次/天。2组均在治疗2个月后评估其治疗效果。

1.3评价规范

(1)监测2组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如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及其糖化血红蛋白(HbAlc)。(2)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经用药施治2月后其FPG降低≥3.3mmol/L,且血糖水平较为稳定,各临床症状表现消失或显著改善;有效:经用药施治2个月后其FPG降低为1.1~3.2mmol/L,症状表现获得缓解;无效:经用药施治其FPG降低不足1.1mmol/L,症状未能改善或幅度较小。(3)记录2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4)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腹泻、皮疹、低血糖等。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数据均借助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当中的数据标准差:(±s),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n(%)],实施χ2检验,P<0.05即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指标监测结果组间平行对比

施治前FPG、2hPG以及HbAlc等指标2组做对比差异甚微P>0.05,经施治与对照组相比,FPG、2hPG以及HbAlc均为观察组更低P<0.05。

2.2临床疗效组间平行对比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中,观察组97.50%、对照组85.00%,P<0.05。

表1 临床疗效组间平行对比[n(%)]

分组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0

18(45.00)

21(52.50)

1(2.50)

39(97.50)

对照组

40

11(27.50)

23(57.50)

6(15.00)

34(85.00)

χ2

6.695

1.186

5.372

5.372

p值

0.027

0.079

0.035

0.035

2.3不良反应组间平行对比

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5.00%(2/40),其中包含例恶心、呕吐以及腹泻各1例,未出现皮疹、低血糖等情况;不良反应率对照组为7.50%(3/40),其中包含例如恶心呕吐2例,腹泻1例,亦未出现皮疹、低血糖等情况,不良反应率2组做对比差异甚微P>0.05。

3讨论

二甲双胍是常用的降糖药物,通过口服用药方便、简单且安全,有助于降低人体肠壁对于葡萄糖物质的实际摄取量,并可帮助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提升机体胰岛素受体具有的亲和力,进而可促使胰岛素及其受体之间的紧密结合[2],避免胰岛细胞出现慢性损伤。该药物还可发挥确切的降糖作用,帮助调的血管阻力,改善血液供给以及促进局部营养交换,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然而单一用药效果仍然有限,临床疗效差异较大[3]。甘精胰岛素为长效胰岛素药物,在皮下注射给药后能够迅速产生细微颗粒沉淀物,与机体胰岛素分泌方式十分类似,可实现持久且缓慢地释放药物并发挥药效,可促进葡萄糖转运,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将其与二甲双胍进行联合能够充分发挥两种药物的协同降糖作用。而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个血糖指标以及胰岛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观察组更高。表明,二甲双胍以及甘精胰岛素两者相结合可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获得满意疗效。

综上所述,针对糖尿病患者合用二甲双胍以及甘精胰岛素来进行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及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英,李云飞.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糖尿病伴甲亢的效果评价[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4):326-327.

[2] 王丽英.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 糖尿病天地,2019,16(7):78.

[3] 常杰.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J]. 白求恩医学杂志,2019,17(3):2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