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在中医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存在的护理风险与干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3
/ 2

老年患者在中医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存在的护理风险与干预措施

刘倩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医院内一科,安徽 马鞍山,24300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在中医骨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及相关干预措施。方法160

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按中医骨科常规护理方法给予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3.75%,对照组为3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骨科老年患者易发生跌倒、坠床、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便秘和坠积性肺炎等意外事件,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干预措施可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中医骨科;临床护理;老年患者;护理风险

引言:老年人的免疫力较低,通常患有多种疾病,多数需长期卧床治疗,护理风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因此,在中医骨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对老年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并据此提出有效的干预对策,以降低护理风险,保证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以本院中医骨科收治的16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老年患者在中医骨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及相关干预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中医骨科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60例老年患者,包括股骨颈骨折患者4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4例,关节置换术患者31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27例,胫腓骨折患者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65~87岁,平均年龄(72.8±6.2)岁。观察组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67~85岁,平均年龄(73.2±6.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骨科护理方式,观察组要以对照组的常规护理为基准,增加护理风险评估,制定出一系列的护理风险干预措施。首先,要注重护理管理,做好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若患者存在跌倒的风险,那么其可以在患者床头粘贴防跌倒的标志,清洁干净病床地面,要确保地面的整洁,防止患者由于躁动所引发坠床等的风险。针对患者的实际状况,对其肢体进行适度的约束和管理。其次,要预防压疮,巡视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观察患者局部皮肤颜色的变化,触摸质感,避免其局部组织在压力的影响下受损,要尽可能的改善调整患者的血流状况及营养状况。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要多帮助患者翻身,同时辅助按摩,清洁好患者的皮肤,可以应用放松甲板进行固定,加快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再次,要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由于患者长时期的卧床接受治疗,需要定时的去翻身,应用下肢空气泵仪器进行诊疗,可以让患者穿下肢弹力袜,以此来改善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状态状况。最后,对于存在便秘隐患等的患者进行护理时,医护人员需要鼓励并指导患者适当下床活动,加速其肠道蠕动,让其能够多进食,多食用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为了避免其产生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定时翻身拍背,改善其肺功能。 血液循环情况来进行预防。潜在的隐患如便秘、坠积性肺炎的护理:对于长期卧床的骨科中老年患者,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下床活动,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并嘱咐患者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均衡营养,避免因长期食用高蛋白高热量且长期卧床不动而造成的便秘。此外,长期卧床的中老年患者感染坠积性肺炎的概率也较大。中老年患者年老体弱肺底部长期处于充血、瘀血、水肿而发炎。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骨科中老年患者对疼痛的耐受不强,因此可能随之产生焦虑恐惧以及无助的心理,长期处在不良情绪中,对患者的治疗护理进程大打折扣,甚至会延误病情。因此,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与患者的交流,结合患者的特点,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使其找到归属感。为有效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在加强基础护理理论与操作技能培训的同时,护士长要注重其良性思维与风险意识的培养,并针对以往科室内发生过的意外事件案例,设计风险预案,定期组织护理人员演练,使护理人员可以准确地对患者病情展开判断,对于新入职的护理人员,更是要拟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入职培训流程,培训完毕后开展考核,通过考核的护理人员方可入科工作。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坠床风险展开全面评估,对于高风险患者,要严加看护,比如张贴风险标识、在上厕所时陪护、加高床栏保护等等。在此基础上,要加强病区环境管理,保障走廊、病房内光线充足,对于地面存在的水渍需及时清除,并张贴醒目标语,定期检查走廊扶手、床旁护栏牢固程度,在卫生间内安置报警器、防滑垫与扶手。同时,护理人员要尽量将患者生活必须物品放置在其便于拿取的位置,并加强与家属之间的沟通,禁止物品乱堆放,尤其是在患者活动范围内,更是应避免放置其他物品。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比较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为(115.8±38.2)d,对照组为(142.3±56.6)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想要减小护理风险,那么医护人员就需要评估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之后针对其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临床实践能够得知,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较为繁杂。首先,是跌倒物理性的损伤,骨科老年患者的行动不便,一些患者甚至还会出现视力衰退或者意识障碍等的问题,如果地面过滑或者随意摆放物品,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不能严谨细致的进行作业,那么其就会滑倒,受到物理性损伤。对于压疮患者来说,骨科患者长时期的卧床治疗,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会比较差,同时抵抗力低下,所以压疮事件的发生概率会比较高。患者脊柱骨折或者受到手术麻醉等各类因素的影响,会出现血流瘀滞,血液处于高凝的状况下会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果医护人员不能及时的发现患者的症状表现并进行处理,就很容易会致使患者下肢功能缺损,致残患者,甚至还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骨科老年患者活动不便,在饮食当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会比较低,这就使得患者肠胃蠕动相对来说会比较慢,甚至还会引发便秘的事件。除此之外,医院的卫生环境和患者的抵抗力较差时,很容易会形成坠积性肺炎事件,所以对于其上述所存在的护理风险,需要进行一定的干预管理,减小护理风险系数,让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变得更高。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骨科临床护理中应对老年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合理评估,采用富有针对性的护理风险干预措施加强护理,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医舒适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J].李晓娜.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9)

[2]五常法在中医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朱俊霞.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5)

[3]中医综合护理疗法在骨科术后患者中的运用[J].董丹辉,朱琳.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04)

[4]中医骨科开展优质护理的方法与效果[J].曾艳,傅虹,李晓英,何水生.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24)

[5]中医骨科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及其护理措施研究[J]. 姜双枣.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27)

[6]小儿推拿在功能性便秘患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陈小娟.  智慧健康. 2021(36)

[7]“九种体质辨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 杨淑华,胡云慧,卿艳萍.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