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交通设施及交通特性解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步行交通设施及交通特性解析

杜玲洁

嘉兴市金龙汽车服务中心  浙江嘉兴  314000

摘要:伴随城市化进程不断加深、加快,城市当中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需要针对于交通设施进行科学分类,针对于各种设施进行仔细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城市设施服务水平,为人们安全、快速到达自己的目的地提供帮助。因此,本篇文章主要对步行交通设施以及交通特性进行认真的分析,以作参考。

关键词:步行交通;设施; 交通特性;

现如今机动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过程当中首选的方式,在新形势的大背景之下,城市当中的道路交叉路口在不断增加当中,行人和自行车的空间在不断缩小,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且对于自然环境也带来非常严重的污染。将机动车作为重要交通发展模式,必然会对多个方面产生影响。人们针对于绿色交通非常关关注,与人们的日常活动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关系。基于此,本文下面主要对步行交通设施以及交通特点展开深入探讨。

1、概况

众所周知,城市当中的交通问题受到众多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步行交通成为人们非常重要的出行方式,在某些情况之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过去,工作人员将自己关注的重点放在行人影响交通车辆稳定安全运行方面,但是近几年来,将“以人为本”作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受到重视,城市交通当中的行人交通十分的重要。

人们对交通提出诸多的要求,例如:经济性、连续性、独特性、舒适性等等,所以伴随时间的不断推移 ,要针对步行交通设施加大分析和研究的力度,应用科学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行人设施服务水平。

2、步行交通特点分析

(1)独立性

步行者在实际出行的过程当中,不依托任何的交通工具,完全以自主的方式,决定出行路线以及具体速度,由此可以看出,步行交通具有独立性的特点。

(2)经济性

行人在全面了解自己身体状况的情况之下,任意支配自己的体力,不再依托其他的手段,就能够完成一段距离的出行目标,在经济上面并没有付出更多。如果遇到离较距离的出行,那么步行就会增加难度,选择步行的人数在逐渐减少当中。在正常的情况之下,人们认为步行在五分钟左右,距离为400m~500m之间的距离是非常正常的,完全可以依托步行方式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如果将步行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步行的时间延长到15分钟以及2km 左右,在此范围之内,人们也可以使用步行的方式出行。

(3)连续性

步行交通其灵活性特点非常明显,可以帮助步行者不会再受到各种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和限制,以直接的方式,到达自己想去的地点。

(4)复杂性

步行过程当中,人的自主行为非常明显和突出,与步行者的生理、心理状况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和关系,将步行与汽车等其他交通方式进行比较,二者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与差异, 前者需要针对步行者自己的年龄、身体健康情况、生活方式、习惯等多方面都进行仔细分析, 之后再决定是否以步行的方式,到达目的地。

3、步行出行期间存在的问题

人们在出行的过程当中,会针对于出行的主要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之后选择最小原则。 最小原则主要内容包括:人们在进行出行方式选择的过程当中,会优先选择那些费用较少、时间较短、而且可以保存体力的方法。行人对于交通方式提出诸多要求,例如:安全性、快速性、独立性、联系性、舒适性等等,与此同时,通过对步行交通特点进行认真学习,发现主要包括:经济性、独立性、连续性、复杂性。

4、行人交通设施分析

(1)平面分离

平行分离与空间分离是平面分离当中最重要的两个类型,前者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人行道与车行道相邻,现如今我国大部分人行道都属于这种类型。后者则是人行道远离车道网,行人运行主要路线与车行道之间出现分离情况,主要方法包括两种,其一:全封闭。所有机动车完全不可以进入其中,但是紧急救护车除外。其二:移位方格网。人行道在道路网的网格内部设置。移动方格网的实现,可以通过一些小巷子变为行人专用道,使得商场附近小巷一侧的后门开放,将后门变为前门,移动方格网就可以由购物走廊、宾馆大厅等共同组合而成。

(2)空间分离

下穿式、上跨式以及地面式是空间分离当中较为重要的三种方法,其一:下穿式。车辆在行驶的过程当中,行人主要在地下通道当中有序通行。在正常的情况之下,在一些地铁站当中主要应用这种方法。其二:上跨式。行人在空中通道通行或者是在人行天桥当中运行,而车辆则是在地面上运动。其三:地面式。行人在地面上通行,而车辆在上或者是在下通行。特殊情况下,才能够应用种方法将车辆从地面移开,例如:商业街。

5、交通特性分析

人们在出行过程当中,主要行为之间有很大不同与差异,在步行交通上面,可以真正突显出来,机动性特别显著。

(1)调查地点

调查过程当中,主要将国贸中心步行街、购物商城步行街、人行横道、叉路口作为主要的调查地点。

(2)调查主要内容

通过对调查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其中包括较多的内容,例如:车头时距分布、行人速度、密度关系等等。

(3)具体时间

因为步行街与购物商城步行街在热闹繁华的地段,所以主要的调查时间,选择在休息日的下午3点~6点;交叉路口与人行横道每天的车流量较多,所以调查的时间选择在工作日的高峰,晚4:30~5:30之间,此时间段代表性极强。

(4)速度特点

专业工作人员针对于人们的进步行调查之后发现,没有行李的行人速度会到达1.32

m/s,,男性比女性要稍高一些,速度较慢的人,也会由于其他人的速度慢下来。正是因为受到慢行者、交通信号、交叉路口等多方面所带来的影响,所以出现人流聚集情况,降低幅度可以达到25%。

(5)临界间隙分布特点

临界间隙的主要内容包括:无信号人行横道处,行人能够以安全的方式,穿越车流的最小间隙,换句话来说,就是车刘当中所出现的行人可接受的最小间隙数值不能够以直接的方式测量获得,所以还需要通过测量可接受交叉车头距和拒绝交叉车头时距,从而预估临时间隙参数值。

(6)行人交通流特点

行人交通流理论与机动车交通流理论之间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行人的实际速度、密度以及流量之间的关系与机动车之间非常相似,人流量和密度在不断增加,行人的速度会明显的下降。密度在不断提高中,行人空间会有所减少,个人个体的机动性下降,平均速度也有所下降。机动车的密度非常小时,个体并不是以尽可能大的速度前进,因为年龄的不同、性别的不同、人们的身体素质有很大差异,同时又会受出行目标所带来的影响,相同密度条件之下,出行速度最快的是学生,之后是上班族、最后是购物者。

人行道上面的行人较少时,行人行走的速度不断加快,流量已经达到临界值,行人之间的距离较近,速度也会有所下降,数量就多,流量也会随之下降,行走变得非常有难度,甚至出现堵塞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步行交通其特征是非常明显的,人们在其出行的过程当中,影响自己选择交通方式的因素较多,例如:出行的实际距离、主要的费用、行人的年龄、心理状况等等。速度与交通服务质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关系,经过认真分析和了解之后发现,行人实际的行走速度在不受到其他因素影响时,会以自主的方式来选择行进速度。如果当人们处在信号控制人性横道时,速度必然会有所下降。另外,工作人员需要针对于步行交通设施以及交通特点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行人设施的服务水平,帮助行人能够以最快速度到达自己的目的地,满足新时代人们对于出行过程当中所提出来的相关要求。

参考文献:

[1]顾民,潘亮.站城融合理念下高铁客运枢纽区域步行交通布置研究[J].综合运输,2021,43(02):59-65.

[2]吴晓雷,郭梅.青岛市地下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布局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7,38(03):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