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时期东北城市绿地与公共园林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伪满时期东北城市绿地与公共园林建设

运美汐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省沈阳市   110168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开始统治东北区域。为了满足其殖民和统治的目的,日本人在东北城市开展大规模的规划建设。城市绿地和公共园林作为城市居民聚集的公共空间,更是被用来作为其宣传殖民文化、同化国人思想的手段,也是体现社会治理的稳定与否,所以日本人非常注重公园的建设。本文时间节点从1932年至1945年。地域范围是伪满时期的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沈阳、长春、哈尔滨。

一.城市建设背景

伪满时期日本开始对东三省进行全面的城市建设和规划。1931年日本把沈阳市名称改为奉天市。并且划分了奉天、安东(丹东)、吉林和哈尔滨为四大工业区,其中奉天为工业区之首。规划者按照这一思想,于1938年2月编制完成《奉天都邑计划》。它是沈阳市历史上第一个相对全面完整的城市整体规划。1933年12月,日伪规划者提出《哈尔滨都邑计划》。1932年日本将长春定为伪满洲国的国都,改称为“新京”,并指定了伪满时期长春城市规划——《新京国都建设计划》(又称为伪满“新京”规划)。伪满“新京”规划期间的14年,是长春历史上城市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使长春称为近百万人口的大都市。

二.城市园林宏观层面对比

  1. 城市规划布局

为了表达殖民者的统治意志和政治理想,歌颂殖民者建设红卫城市的宣传目的,日伪规划者在城市建设中参考了许多西方近代规划理论。比如田园城市、功能分区、邻里单位、区划管制、建筑法规等。因此规划城市结构布局时,主要采取两种布局手法。一个是参考国外的巴洛克轴线的局部手法:通过布置放射形的道路系统,来连接城市广场以及其他重要节点,这一系统在手法上分为“三支道系统”和“多支道系统”。以圆形或者半圆形广场为核心,采用三条或者多条道路组成放射状道路系统;另一个是中国传统都城布局的中轴对称+网格道路的布局手法。

  1. 城市绿地规划 

奉天都邑计划中日伪规划者对沈阳城市公共绿化事业非常重视。主要的绿地规划是做一个环状绿带。规划者在建成区外围做部分环状绿带,在浑河北岸规划大面积绿地,浑河防堤内侧植造防护林,在市区内设置四处墓地和火葬场,与几个大公园包括东陵公园、北陵公园和塔湾公园一起形成奉天的环状绿带。

伪满“新京”规划中特别注重城市绿化的提高,因为高绿化率可以使城市获得良好的景观形象,为其伪满“首都”的地位所服务。规划期间增加了很多绿化面积,使城市绿化率显著增加,1940年时达到了人均32平方米的高水平。

哈尔滨规划中,日伪规划者比较注意园林绿地在城市中的作用,园林绿地规划的规模很大,设计也很有特点。在设计手法上,多采用轴线连接各个节点,园林景观依轴线对称排列布局。

三.城市园林微观层面对比

1.景观绿化 

东北地区自古以来空气环境就不是很好,特殊季节会漫天沙尘。日本人到达东北之后很难接受这样的恶劣的环境。所以他们统治期间特别注重植物地带和公园体系的建设,采用各种绿化治理方式来改善城市的小气候环境。这个做法同时也是与当时追求高质量、低密度的田园城市的潮流保持一致。《奉天都邑计划》特别关注河岸的保护,因为奉天的沙尘主要来自于南风将浑河河岸的沙土吹进市区。伪满“新京”规划中也有许多改善城市小气候的措施。规划者在新京城市内大面积开凿人工湖、大范围进行种植、增设公园来增加绿化面积。这些措施也使后来的长春城市获得了“森林城”的美誉。

2.道路及其景观规划 

日伪规划者对于街道建设同样采用巴洛克式的规划方式。他们设计的道路绿化偏爱巴黎式的林荫大道,强调广场与街道空间的统一和连续,这些主干道和林荫步行道代表着城市的形象,要展示出地域城市的壮丽形象和蓬勃生机。哈尔滨和新京的街道中央绿化带都比较宽敞,作为带状公园使用,林荫步行街的绿化形式都很有特色。

伪满“新京”规划中,包括林荫道在内,城市各类道路绿化总面积达到了274公顷,占城市规划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以上,可见日伪政府对道路绿化侧重比例之大,这也与日伪政府要改善城市小气候有关。规划者提出要建设像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一样闻名世界的街道,所以建设了当时亚洲第一大家——人民大街,全长7.5米,非常壮观。

3.广场及其景观规划

城市广场位于城市交通节点的重要位置,因此广场的景观影响城市整体景观和城市空间结构。日伪规划者大量吸收西方近代规划思想应用在广场规划设计上面。在田园城市思想指导下,这些广场布局体现的是霍华德“花园的四周环绕着用地宽敞的大型公共建筑”的构思。体现出来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环绕广场外围的建筑比较独立,建筑围合感弱,周围用地开阔;二是以中央环岛绿化为主。

哈尔滨的广场由于之前有沙俄殖民者规划,所以保留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和折中主义等特征,具有对称和向心的布局特点。为减少广场的空旷感,日伪规划者在广场上种植树木,这也是遵循西方传统城市广场设计原则,但不影响广场空间的开放感受。奉天的广场规划设计和哈尔滨类似,广场围合感比较强,主要是靠纪念碑和植物进行围合。伪满“新京”规划中较多的依据田园城市原则进行规划,从城市整体角度看,市中心设置绿地公园就是田园城市布局的体现。

4.环城绿带规划 

根据城市性质不同,各个城市环状绿带设计也不同。由于新京是作为首都,奉天和哈尔滨是两个区域行政和工商业的区域中心城市,因此,新京的外围的环城绿带占城市规划区域面积比例更高一些。伪满“新京”规划中,市区外划定了46km长、100m宽的环状绿带,并划定了绿化建设保留区域,是三座城市中环城绿带规模最大的。其他两个城市也有宽阔的环城绿带。

5.城市公园规划

伪满时期公园规划也逐渐形成体系。从城市整体绿地规划上看,沈阳、长春和哈尔滨都在市区规划范围内设置公共绿地,在市区规划范围外设置其他绿地。并且在规划区内的小河、低洼湿地全部规划为公园绿地,并修筑河堤加以保护。工程措施上,下水道采用分流式,使雨水流入人工湖保证公园绿地的有效建设。

从城市公园造景手法来看,这三个城市的公共园林绿地包含了东西方原来景观特征,在造景手法上采用东西方结合的方式,但更偏重西方简洁实用的设计手法。在公园整体空间营造上,很多都打破了中国古典园林中自然的布局方式,十分注重公园绿化与水景的结合。

伪满“新京”规划中,规划者利用新京内部非常重要的河流——伊通河及其众多支流,建设带状公园和人工湖,使新京大部分公园成为具有水空间的亲水公园。《奉天都邑计划》中日伪规划者除了保留“满铁”附属地时期规划的公园外,如春日公园、千代田公园等,还在原有公园的基础上新建葵町、若松、红梅等儿童游园11处,并且将规划区域内的小河、低洼湿地开辟为小游园,原有昭陵、福陵万泉公园等也纳入公园绿地系统。

四.伪满时期城市规划对当代城市绿地布局的影响

伪满时期日本在东北地区的规划是亚洲地区,甚至是欧洲地区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规划方案。伪满时期是东北城市空间格局的初创时期,日伪规划者借鉴了西方城市规划的思想和布局结构,对东北城市园林进行了完整而系统的规划,对东北城市后来的城市园林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沈阳、长春和哈尔滨,在规划思想、城市形态、街道景观、建筑设计、绿化体系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且各具特色。

但是日伪规划者的最终目的是凭借城市绿地和园林的规划,来加强和宣传自己殖民统治的目的,促进侵略中国东北的进程。很多设计和规划没有站在东北原有环境基础上进行设计,对东北历史景观文化是一种破坏。而且由于后来历史阶段的破坏,伪满时期完整的城市景观结构已经断裂。新中国成立后,许多绿带被项目占用,打破了伪满时期比较完整的公园绿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