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智慧交通规划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智慧交通规划探究

金英群

单位: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以及私人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交通堵塞问题日趋严重,为保证道路畅通,保障居民利益,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推动指挥交通网络的建设便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城市交通现状入手,具体分析了推进智慧交通规划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基于以人为本的智慧交通规划要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加强以人为本智慧城市交通规划的措施。

关键词:以人为本;智慧交通;规划建设

城市交通对居民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其规划设计的基本思想必须更人性化、安全化、高效化,全面提高其便利性。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进行交通规划设计,创建一个人性的城市交通环境,以此提高市民的幸福感。

1城市交通现状

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不断扩张,可供使用的土地越来越少,现有的城市化建设和交通发展之间存在着严重矛盾。目前,交通拥堵现象加剧,交通安全事故频发,空气污染严重,交通能源紧张等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长,一些大城市的拥堵指数已经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城市道路交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也不容忽视,因此,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引导居民进行绿色出行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

2推进智慧交通规划建设的必要性

2.1提高交通规划效率与准确性的需要

过去,我国的城市交通规划大多是建立在计量模式基础上进行的,其结果往往会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而且这种模式会使交通规划出现很大误差。而在智能交通规划体系中,利用大数据系统进行交通规划,可以实现对居民手机信号的实时采集,获取个人的出行特点,利用大数据的重复使用和挖掘,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快速的获取规划样本数据。同时,利用大数据进行抽样分析,能有效地减少在规划初期由于抽样样本不足而产生的偶然性误差,从而提高规划的正确性[1]

2.2构建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的需要

随着现代社会结构和层次的不断提高,而传统的交通规划大多处于粗放的水平,不能适应现代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在大数据的帮助下,交通规划人员可以实现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对城市交通状况进行全方位的连续观测,准确把握交通规划问题的实质。在此基础上,这一系统对每个交通主体进行了细致的分组,并针对每个交通主题的出行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以满足城市精细化管理系统建设的需要。

2.3提高交通规划智慧水平的需要

智能运输“智慧”的体现,除了具备良好的硬件条件外,还包括良好的软件支持。在智能交通建设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充分利用数据挖掘的优点,针对不同的交通参与者的需要,建立个性化的模型。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交通信号灯、交通标线、电子喇叭等设备的配置,保证了交通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真正提升了交通规划的智能性

3基于以人为本的智慧交通规划要点

3.1公平参与、合理占用交通系统

城市交通主体分为行人、非机动车、公共交通工具、机动车等,这些主体使用的资源和社会费用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对各类交通资源的利用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保证道路使用权和交通权的合理配置。规划人员需要在交通结构设计和路网规划中,科学规划公共交通,同时要加强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以保证交通资源的合理利用。

3.2科学规划、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在以保证人民满意为第一要义的智能交通规划设计思想中,要把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在交通规划中,生命安全永远高于经济利益。在目前的交通事故中,非机动车、机动车以及行人一旦发生交通安全事故,行人和非机动车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因而受伤的可能性较大。在智能交通规划中,要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强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规划慢行专用车道,以保证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2]

3.3关系协调、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在智能交通规划的过程中,应将环保、绿色、低碳等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保证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中的绿色规划理念是,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交通资源利用率,引导居民低碳出行,降低能耗和CO2排放量。为了推动绿色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需要行人、车辆、道路三者形成有效协同,以强化公共交通为基础,通过倡议居民绿色出行的形式加强绿色交通理念的综合运用。

4.加强以人为本智慧城市交通规划的措施

4.1公交优先的措施

4.1.1体现交通选择的多层次

对高经济发展城市而言,要逐步整合现有的资源,逐步建立起以中运量、快速的轨道交通为主体、以地面公共汽车为主导、有效辅助其他旅客运输的多层次城市运输系统,并与生态环境标准相结合。目前,我国的公共交通技术功能正逐步向大功率、低能耗、大容量方向发展,并出现了各种水平、规模不等的城市公共汽车,这些公共交通工具能适应不同的需求。

4.1.2为乘客换车提供一定便捷

为减少旅客在转车时的等待时间,应对大部分车辆在同一时间通过相同的车站进行合理的调度,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并制定和执行发车时间信息表,使旅客的旅行更加方便。在车辆出发前,应保证所提供的车辆、线路、时间等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对旅客和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上下车广播。

4.1.3健全公共交通专属路权规定

公共汽车的特殊通道是最好的选择,这种方式通常都是在公交线路上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公共交通工具的建立,就能减少使用其他出行工具的必要性,大大降低了交通拥堵的情况。但它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如果在人口稠密的地区,或者流动性较强的路口,它的功能就很难完全发挥出来。公共交通信号的优先原则是对相应的车辆进行优先处理。通过有效的延长交通信号灯的使用,保证了在十字路口路段,公交车的有效行驶可以得到合理的保证,从而使公共汽车的主动功能得以充分发挥[3]

4.2平静状态规划措施

一是流量管理。环岛的各出入口均为单车道,可有效地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车速,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本地区的通行安全。与道路封闭有关的设施,不但是一种辅助设施,同时也是一种交通工具,这种装置在使用时可以让行人、自行车通行;二是车速控制。在小区和街道上,都可以设置减速带,并在人行道上设置一些简易的人行道,这样能有效地控制车辆的速度。

4.3慢性交通规划措施

一是加强对人行道使用的保护。在城市道路规划中,人行道的设计要考虑到一系列的行人需求,以保证行人的正常出行,禁止在人行道上设置公用设施。在交通管理中,要尽量避免各种车辆、小商贩和占道。二是对人行通道进行优化设计。一般使用过街天桥,斑马线等。在此基础上,交通设计人员应根据实际的行人过街条件对交通运行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充分考虑到公共交通工具的换乘情况。同时,根据不同的人流情况,在道路交叉口的位置对交通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为行人过街的合理通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三是要健全科学的行人交通安全设施,首先,设置行人过马路指示牌,对一系列的行人通过行为进行规范;其次要保证行人交通安全设施的合理、科学配置。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传统的交通规划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必须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智能化的交通规划模式相结合,将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体系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增强道路的通行能力,降低交通事故出现概率。同时,道路规划人员要合理规划智能交通的信息采集和分发,以提高其人性化和环境友好度,推动我国道路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宏飞.探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智慧交通规划建设[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15):104-106.

[2]张楠.以人为本的智慧交通规划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22(09):72-74.

[3]许绍斌.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现状与经济效益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21(1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