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收物居民源回收模式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可回收物居民源回收模式探索

周军

上海城投环境资源利用有限公司,200122

【摘要】2019年7月,上海正式实施《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生活垃圾条例化、规范化。居民对于四分类垃圾的意识逐渐被强化,从干垃圾分出的湿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呈现数倍增长,切实从源头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因此,居民源产生的可回收物其可利用价值具有显著性、直接性,对如何从居民源进行可回收物回收,对可回收物的回收效能最大化提出了新的问题。本文以上海市H区为例,从居民端探索可回收物回收途径,对多种回收模式的设想和实践,切实提出行之有效的居民回收方案。

【关键词】可回收物;居民;经济效用;垃圾分类

一、形势背景

(一)政策背景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21年5月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简称《发展规划》),在《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十项主要任务中对可回收物方面的发展推进是:健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设施。提出了统筹规划分拣处理中心、推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进一步规范可回收物产业链三个方面的发展要求。

(二)案例背景

H区辖10个街道,177个居委会,共640个居住区,569个可回收物服务点,1个运营的可回收物中转站,2个上报数据的废品回收站,无可回收物集散场。

H区在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及运营存在三方面问题:

1、受区域限制,场站的布局和建设规模有限,吞吐量达不到H区可回收物220吨/日(主体企业140吨/日)的日产生量,满足不了H区可回收物回收公共服务的需求。

2、可回收物服务点未能充分发挥对居民的回收服务功能,且点位收运无标准化服务流程,可回收物流向无法追溯。

3、可回收物收集、运输、中转、处置全流程运营缺乏统筹管理,货物流和数据流难以实现规模化运营,经济运行效益偏低。

二、运作模式

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按照“规范化运营为标准,主体企业为主力军,遵循市场化体系”的原则,整合现有可回收物回收渠道,建立统一规章管理制度,建成“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完善,收运服务标准,场站运营规范,信息化管理完备,资源化利用渠道畅通”的H区可回收物回收利用运营保障体系,符合政府要求的同时满足H区可回收物回收公共服务的需求,实现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市场的集约化、规范化管理。

三、实际运营模式

(一)可回收物服务点、站运营管理

1、四种类型前端收运模式

可回收物服务点是整个体系的基础,示范型、标准型、自助型和流动型四个类型,开展再生资源回收日活动,通过直接面对居民,宣传垃圾分类。

2、两网融合回收人员培训

对属地两网融合回收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结合不同类型居住区和实际物流条件,确定可回收物交付点、交付时间、交付规范和收运衔接事宜,将其纳入回收体系。采用市场化回收流动从业者的管理模式,着力提高源头的“应收尽收”服务。

3、“五统一”规范和“五公开”制度规范回收工作

按照全员性、针对性、计划性、全程性、全面性、跟踪性等原则,落实服务点的“五统一”规范和“五公开”制度,按照全流程作业标准,实行“统一标识、统一车辆、统一衡器、统一服装、统一服务规范”管理。

(二)居民源头的回收管理

1、主题活动提升居民参与度

在特殊节日或环境日等期间,除常规活动外宣传活动共同开展,还开展垃圾分类小游戏,通过小游戏向居民讲解一些易错的物品该如何正确投放,在宣传与参与的同时,更让居民在对垃圾分类知识上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例如新年到来之际开展“除旧迎新”主题活动、3.5学雷锋愿服务活动等结合当下话题举办与资源再利用有关活动。

2、建立一小区一档,精准管理准确分析

为每个活动小区设置独立档案,每次活动各品类的收货量终端可实时获取数据并配以现场照片制成日志交由居委负责老师,使居委可以清晰了解每次活动情况的同时增加与居委的日常联系。各小区活动档案进行统一编号管理,以便后续查询及数据反馈。

3、定期开展居民满意度调查,提升回收服务质量及知晓率

以季度为节点开展满意度、知晓度调查,并在公司内以收集到的意见进行会议讨论,满意度调查表与各小区的回收日志共同归档。针对每个居委所提出的建议进而使得回收日活动持续进步。

(三)回收示范服务点及工作服务点

示范服务点面向居民区、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提供“玻璃、金属、塑料、纸张、织物”等再生资源全品类一站式回收。

回收员将低附加值可回收物有效收集并分类规整,对接固定清运时间和地点。前端回收到的各类可回物在量多且没地方堆放的可做到日清,量少的可2-3日清运一次。由专用运输车辆运送至中转站,根据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家具、废玻璃、废纺织物、等品类进行集中分拣、打包压缩,精细分类后的可回收物作为再生原料被运送到末端处置企业,加工成塑料制品、玻璃制品、金属制品和纸制品等,实现再利用价值最大化。

(四)智能回收点布设实现“人工+智能”24小时投递

投放固定智能交投设备存放可回收物或低附加值物,智能交投具有称重压缩、灭火喷淋、溢满告警、视频宣传等功能的智能交投机。通过扫码、按键、自动开箱、投放简单的步骤,居民可将可回收物自主投放至交投机,通过系统自动称重来换取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实物。目前智能自助交投机共有废纸张回收、废织物回收、废塑料回收、废玻璃回收四大类别,居民根据可回收物的属性分类投放,24小时全天候运营,就地就近解决回收难题。设备由工作人员管理,物品只进不出,定期置换或清运箱子以便于居民随时投放可回收物。

四、教宣与设备的辅助管理

(一)建立公益活动体系扩大宣传辐射面

根据统计H区全区共有小学29所、共有中学34所、职业技术学校及中专7所,再“生资源回收进校园”活动。分享校园垃圾分类,同时向校园师生们详细讲解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品类以及对回收资源后再利用的物品展示以及发放“两网融合”宣传单,并组织进行互动趣味游戏。通过活动,在家庭、社区和校园倡导生态环保、支持资源回收利用。

(二)建立前端收运数据信息化、可视化体系

1、现有小压站、垃圾箱房内设施设备提升改造

对H区内现有的小压站、垃圾箱房,根据场地实际情况进行计量设备信息化升级进行改造,保证各个区内场地可回物的收运数据实时上传至上海市垃圾分类平台。

2、前端固定点、流动点、回收活动计量设备

前端收运使用4.2米厢式货车进行活动可回收物集中收集转运,封闭车厢杜绝超载、违章对环境二次污染等现象。车辆统一安装GPS定位系统并接入监管平台实时监控,对车辆进行统一管理,做到统一车辆、统一标识。

收运所使用4.2米厢式货车配备尾板计量秤车载尾板装置,能够在收运作业现场对可回收物进行称重计量并上传至市分类数据台。

五、结语

可回收物的资源回收在源头端是效用最大的一个环节,一旦被误投入到其他三类垃圾中,它的利用价值将会大大折扣。从实践中发现,提高居民回收意识、完善设施设备、健全收运体系等多路径可切实提高居民投递可回收物的认同感,以此来增加可回收物的源头收运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