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提升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提升策略探析

唐文林

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管理体系中的关键构成,其在管理进程中所发挥出的效用也不断显现,关于内部审计质量管控,引发了越发之多的关注与重视,怎样高效进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值得每一名工作人员思考与研究的。纵观现阶段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不难发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依旧存有一定的缺陷与不足,这就限制阻碍了企业稳定运转与经营,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如若要想实现企业高质高效发展,必须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以此为企业的持续进步奠定基础。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措施

引言

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进行,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与核心,要想实现企业不断进步,做好审计工作,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清楚明确的财务信息,是企业不断进步的基础。因此,在内部审计工作进程中,必须重视质量提升,审计工作者也应该形成大局观与全局思想,实施精细化管理举措,提高审计成效。而当前时期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具有较多缺陷与不足,限制了企业更好地发展与进步,因此,革新审计工作方式,提高审计成效,为企业不断进步打下基础。下文笔者也将对企业审计质量提高举措展开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应人员提供建议。

1、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问题

1.1跟踪审计需要持续深入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以及经营人员之前衔接的媒介,为管理人员实际掌握与明确企业运营状况提供了高效细致的信息。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可以对企业运营成果第一时间有效反映出来,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在掌握运营状况的基础上,也可以看出其中存有的缺陷与不足。现阶段,前期审计进程中虽然审计工作者已经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但是却没有进行合理高效的后续跟踪,使得问题无法获取有效处理,严重限制与影响企业的运行经营[1]

1.2违规处理体系需要完备

工作者在展开内审工作的进程中,无法规避地会发觉企业中存有的违反规定情况。但是个别审计工作者却没有第一时间实施执法权利,即使相应的违反规定行为已经被定性,但是却没有第一时间制止。审计工作者是企业内部员工,受到企业运营环境的限制与影响,如若其面对着独立性的约束与限制,再加上企业当前时期内审体系的不完备,那么必然会对审计成效造成不良影响。

2、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提高措施

2.1完备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环境

首先,企业内审工作的全方位有效落实,必须具有相应的审计工作者负起责任,同时还应该形成以身作则的思想认知,全方位提高审计管控思想,探索分析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审计工作的优化管控;其次,应该在企业的角度着眼,有效落实责任追究理念,如若审计工作进程中出现了缺陷与不足之处,那么就应该对于出现的问题设定指向性解决措施,并规划出有效的绩效体系,以此来对审计工作者展开监督管理,切实提高审计成效。最后,企业中的审计部门应该强化宣传力度,让一切工作人员都可以加入到内审团队中,在企业中打造一个优良的内审环境[2]

2.2优化审计委员会体系

企业内部可以创设一个专门服务于审计工作的委员会,并设定出完备全面的内审体系,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协助审计工作者理解与掌握内审定位,并且还可以强化审计质量管控成效。对此,审计工作者就可以在企业中的审计委员会着眼,设定工作体系与方案。首先,企业打造的审计委员会,其中一切人员都必须应该在企业管理层中脱离开来,保持人员独立性,之后组织委员会人员进行学习与培训,加深工作人员的经营学知识掌握,提高审计能力,实现财务素养进步。其次,委员会应该定时开展会议,与内审部门保持有效积极的沟通交流,将内审部门所提出的问题第一时间处理。

2.3落实后续跟踪审计

后续跟踪审计,是企业内审质量管理进程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如若审计问题的处理后续跟踪不到位,那么必然会使得审计成效下降。对此,审计工作者在进行后续跟踪的进程中,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眼:首先,被审计的人员所提出的一切有效信息,审计工作者都应该深刻探索研究,归纳被审计企业所提出的内容信息,在此基础上设定处理举措,特别是审计报告中关系到的内容与意见;其次,如若被审计人员没有对审计内容提出想法与意见,那么审计工作者就应该与被审计人员保持高效畅通的沟通,掌握其思想动态以后,归纳审计建议,依据现阶段存有的缺陷问题设定处理举措;再次,对于损失严重的审计问题,工作者应该在完成审计以后立刻进行跟踪追查,如若被审计人员依旧我行我素没有改正,审计者就应该将这一现象上报给管理人员;最后,被审计人员如若已将审计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处理,那么审计工作者也依然应该对其中存有的风险问题细致评估,之后将评估成果上交给相应部门,在此基础上设定后续的追踪报告[3]

2.4组建内审构造

企业内审质控系统必须具有完备的组织构造,这与内审控制体系运转成效的提高具有直接联系。为了确保内审部门相应工作的有序进行,必须应该依据企业实际运营状况,创设完备的组织系统,同时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展开有效完备。内审构造中,必须应该具有明确全面的内部衔接定位、从属关系、相应人员配备情况等。现阶段企业内部不论是将总经理作为中心的内审体系,亦或是将董事会为中心的审计委员会,其中都无法规避地存有一定缺陷问题,无法确保审计成效。为了可以有效处理这一问题,就应该将两者有机结合,着眼于投资人的利益,明确认识其定位,在此基础上选取适宜的组织构造,确保内审质量管控有序进行。

2.5提升内审质量管控清晰性

为了对企业内审监督高效合理地进行提供基础保障,就应该强化对管控标准设定的关注与重视,依据相应规范标准进行工作质量监管,保障相应工作在实施进程中可以有据可依。相应部门设定工作质量标准的进程中,应该将《内部审计准则》为根据,全面发挥其优势效用,紧密依据企业运营情况,对于内审质量管控标准的设定,必须应该涵盖企业一切运转业务与工作环节,规划管控节点。

在实际使用审计工作质管标准的进程中,应该在企业审计工作者当初进行的判断、提出的建议这一方面进行考量,革新与优化实际内容。内审质管标准也应该显现出领域特点,依据所处行业具有的特性,对其设定相关的质量管控标准,以此显现出标准的清楚性与科学性。除此以外,如若条件允许,那么可以将比对可行性条例引进与落实其中,对相应控制标准展开数量化处理,明确示范值。

2.6完备审计质控评价体系

企业创设内审质控体系,不但应该具有相应的质控标准,还应该创设完备的评价体系。内审质控进程中关于评价工作的进行,必须应该规划清楚明确的类别,以此实现其可以在相应的重要节点范围中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在核查审计工作者的审计成果时,项目实施也应该具有合理高效的质量管控标准作为依据,同时对实际问题展开详细分析与评价,这样就可以有效实现审计成果评价的合理高效。对于内审部门、工作者的业绩评价而言,可以在评价成果的前提下计算出其薪资,将业务评价与职务紧密关联,以此显现出内审工作的关键效用,全面发挥出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的效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质量的管控可以有效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明确现阶段企业经营进程中产生的缺陷与不足之处,并对症下药,设定处理举措。此外,审计工作的高质量有效进行,也可以帮助企业有效避免运营进程中遇到的风险危机问题,持续提高企业的管控成效,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世辉,林宁,雷新途.非强制性税收征管会影响企业审计收费吗?——来自纳税信用评级的证据[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22,19(05):23-32.

[2]匡瑞颖,韩晓雪,赵晓菲.现代风险导向视角下的企业审计理论与实践研究[J].现代商业,2022(26):162-164..26.048.

[3]陈玲娜,黎晚晴,郭洁,林继平,刘森.新时期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16):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