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性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裂缝性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研究

姚琪

中石化江苏油田采油二厂  江苏金湖  211600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巩固稳产的基础,开展裂缝性油藏卞东油田E1f2油藏分析剩余油分布及动用研究,综合评价分析并提出相应工作量,通过井网优化以及确定合理有效地动用方式,控制递减率,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

关键词:裂缝井网优化  剩余油

1 工区概况

1.1 开发现状

卞东油田主要含油层系为E1f3、E1f2、E1f1,其中E1f2为裂缝性油藏,含油面积5.2km2,探明地质储量340万吨,技术可采储量49.76万吨

目前卞东油田日产油水平41.7吨,综合含水87.97%,采油速度0.28%,为低产低效状态。

1.2  储层特征

E1f2油藏是一个低渗裂缝~孔隙砂岩油藏,属滨湖~浅湖相沉积,各砂体厚度范围0.62.7米。平均孔隙度18.4%,空气渗透率45×10-3μm2,属于中孔-低渗储层。

1.3 油藏特征

E1f2油藏原油性质中等,地下原油密度0.8233g/cm3,地下原油粘度14.25mPa.s,饱和压力为2.51MPa,原始气油比为17.6m3/t。地层水以高矿化度的Na2SO3型为主,总矿化度29191mg/l。  

1.4 储量复算

依据容积法对E1f2主力砂体进行储量重新复算,E1f23-1E1f23-5砂体地质储量为212.3万吨。         

2 裂缝研究

2.1 裂缝描述

研究认为E1f2油藏裂缝属于网状裂缝系统,以微裂缝为主。

表1  E1f2油藏裂缝参数统计表

裂缝成因划分

裂缝产状划分

裂缝大小

裂缝张开度

裂缝密度

构造缝为主

高角度裂缝58.5%为主,次为水平裂缝

长度在0.06-0.4m,属小裂缝

0.1-1.0mm;按0.5mm裂缝宽度计算,裂缝孔隙度1.5%

1.39/

2.2油藏注水水线优势方向

通过油藏动态分析方法进一步落实裂缝优势方向。以井组为基础点,分析平面、纵向上注水特征。逐一对每口井平面、纵向分析注采动态分析,完成水线优势关系图,明确了各井区水线优势方向。

1  E1f23-1砂体水线流向图        2     E1f23-5砂体水线流向图

3 井网研究

3.1井距

开展了三种假设对井网井距进行计算及预测,认为卞东油田井距都在320m左右,对于裂缝砂岩油藏较为合理。

3.2井控储量

    通过9口井的工作量后,预测E1f23-1E1f23-5砂体井控储量由103.5万吨提高到150.6万吨,井控储量占原始储量(212.3万吨)比例由48.8%提高到71.0%

表2  卞东油田井控储量统计表

项目

水井(口)

油井(口)

井距(米)

15砂体井控储量(万吨)

井控储量占原始储量212.3万吨比例

所有井能用

17

35

329

194.85

91.80%

目前井网

6

17

310

103.52

48.80%

优化后井网

10

22

333

150.64

71.00%

4 剩余油分布研究

开展剩余油研究,首先需开展储量动用方面的研究,明确单砂体剩余油富集区,为后期挖潜提供依据。

4.1 储量动用研究

E1f2油藏开展单砂体储量动用研究,研究表明剩余挖掘潜力较大。其中E1f23-1砂体累产19.3万吨,平均单井0.4万吨,按计算储量(93.5万吨),采出程度20.6%E1f23-5砂体累产19.9万吨,平均单井0.4万吨,按计算储量(118.8万吨),采出程度16.8%

4.2 剩余油分布成果

剩余油研究方法较多,卞东油田采用油藏动态方法。利用油藏分析方法开展剩余油研究,其主要理论为利用井组动态方法对油水井进行动态分析、结合完成的水线优势方向图以及单砂体储量动用的研究成果,还原至地下注入水量的特征,刻画至平面上及形成初步剩余油分布特征,依据综合分析再优化调整即可形成剩余油分布图。

3  E1f23-1砂体剩余油分布图             图4   E1f23-5砂体剩余油分布图

5 动用方式研究

5.1 动用方式实践

    卞东油田为常规注水开发,但近几年开发效果变差趋势明显,2020年通过改变注水方式的转变以及总结前期较好的动用方式逐步予以实践,并逐步摸索优化,油田开发效果向好的趋势发展。

2019年实施不稳定周期注水试验,在卞9-3井组的卞16井见到增油迹象,随后通过逐步优化,井组一线其它油井也见到了较好效果。

5.2 合理动用方式的应用

通过前期摸索,认为不同的油藏裂缝系统形态,制定不同水驱策略,可以挖掘非水线优势方向区域剩余油富集,为类似裂缝性油藏提供思路。网状裂缝系统如卞东油田适宜采用脉冲式不稳定注水,而单一方向裂缝系统如墩塘油田适宜采用优化井网+周期注水。

通过注水开发实践,卞东油田获得了较好效果,开发形势向好的趋势发展,双递减率得到有效控制,卞东油田综合递减率为-0.4%201911.55%),自然递减为3.12%2019年为11.55%)。

6 实施效果

提出了剩余油挖潜的改善开发效果技术方案,通过实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20年共实施了7井次措施,20井次调配水等工作量,双递减率得到有效控制,卞东油田综合递减率为-0.4%201911.55%),自然递减为3.12%2019年为11.55%),措施增油明显,日增油8.1吨,累增油2088吨。

7 结论

通过开展裂缝性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研究,梳理地质认识,分析油藏开发状况,认清油藏剩余油分布状况,指导下步调整,改善开发效果提升油田采收率,实现油田稳产。根据卞东油田应用效果,本项目研究方法可以推广到类似网状裂缝性系统油藏予以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承美,王 震等.复杂裂缝性油藏合理开采技术界限确定,特种油气藏,2004,(11)

[2]范高尔夫拉特TD.裂缝性油藏工程基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

[3]刘国旗,赵爱武,赵磊等.河流相多层砂岩油藏剩余油描述及挖潜技术[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05).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