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审计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28
/ 2

国有企业财务审计管理研究

龚莉彦  ,孔凡芝  ,薛莉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 300400

摘要: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财务审计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有企业及机关单位财务管理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转型与升级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国有企业为主,对企业优化财务审计监督管理提出一些有效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审计;管理

一、国有企业财务审计问题分析

(一)财务审计工作独立性不高

审计工作必须要基于独立性的原则下有序开展,只有保证财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尽管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财务审计工作已经进行了明确规定,但部分国有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往往隶属于管理层之下,与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等形成平行关系。一方面,财务审计工作没有充分授权,缺乏权威性,很难得到其他平行部门的全力配合;另一方面,财务审计机关在行使审计监察职能过程中,易受到上级领导、同事等多方面因素的干扰,无法保证审计结果的可靠性。

(二)财务审计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审计行业受国家制度的监管与保护,已经进入发展成熟时期。但一些国有企业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财务审计观念与方法较为落后,企业常常把审计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混为一谈,审计监督职能在财务管理层面上缺乏指导作用;同时,企业的审计内容主要以财务报表、固定资产报表、预算管理报表、现金流报表等,但对于实际的管理成效和审计整改等环节缺乏重视,造成财务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其次,国有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审计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在岗位职能权限、管理责任落实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企业缺乏规范的审计流程,不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国有企业的财务审计一般以经济效益、事后违规以及离任为主要方式,管理层大多比较重视事后违规审计,但缺乏事前预测和事中监督,没有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审计的应用成效。

(三)财务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虽然大部分国有企业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已经建立了较为基础的财务审计管理机制,但团队内大部分审计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在业务能力、专业能力、反应能力等方面有待提升;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基本上都是财务会计专业,不乏存在着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对业务项目、信息处理、法律政策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难以满足国有企业财务审计发展的需求。

二、财务审计管理的方法研究

(一)发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作用,形成审计合力

审计的任务目前呈现上升的趋势,很多基层的审计力量不足这一问题开始逐渐地暴露出来。审计机关要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审计工作作出一定的指导和监督,并充分地尝试去调动社会和内部审计的力量,减少基层审计工作的压力,同时提高审计的效果。另外对于国有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要定期进行一定的指导和评价,这对于企业内部的审计管理工作极有帮助。对于社会审计工作,也同样需要进行一定的监督,利用其国有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成果,或者委托其承担部分审计业务。

(二)协调多方监督力量,加快建成国有企业审计协同监督机制

在国有企业审计过程中以坚持国有资产不流失为底线,加强国有审计监督。建立全面覆盖的审计协同监督体系,确保审计协同监督。一是加强审计资源整合。统筹企业内部审计的力量,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审计过程中内外部监督力量协同效应,对重点环节加强监督。二是加强与出资人等其他监管主体联系。充分利用出资人等其他监管主体深入核查移交的线索,运用各部门监管成果,完善监管成果共享机制建设,强化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进一步夯实审计问题整改成效,实现审计监督与国资监管良性互动,构建全面覆盖的国有资产监督网。三是加强与纪检监察、巡察协同监督。通过坚强与纪检监察、巡察联系,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混改过程中得到全面落实。

(三)明确财务审计目标

实际上,国有企业开展财务审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保护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基于这一监管目标,在以财务管理为主要审计对象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应当将财务审计的重点内容落实在资产盘查、负债结构以及资金损益等方面,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公司法》,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利润以及费用等相关财务信息进行计量与确认,尤其要关注企业闲置资产处置情况、经济纠纷解决情况、不良资产占比情况等,及时纠正财务报表中的错误信息,并减少报表“粉饰”现象,在信息披露制度下保证国有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全面反映企业实际的运营状况;同时,在财务审计过程中,一旦发现违规操作行为、贪污腐败现象等,要依据法律法规及时揭露和处罚相关的违法问题,向重要岗位追究责任,以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四)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受外部政策环境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因而,企业的经济决策以及业务规划潜藏着诸多的风险因素。而财务审计作为监督管理工具,在风险防控过程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价值作用。基于这一理论下,国有企业要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依据自身的实际运营情况、年度绩效指标完成情况、金融市场波动情况等,并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价值链环节的增值过程进行动态监督。其次,以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为导向,搭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编制风险报告,并完善风险指标赋值,利用风险预警评估机制对企业的风险因素进行属性、等级以及危害程度等方面的细化和评估,及时做好风险预测和防范工作。最后,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财务审计人员还要加强资本成本监管工作,定期对企业的资产管理情况和资金流动速率进行分析考核,指导和参与企业的投融资活动,构建合理的资产结构,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国有企业在逐步推进现代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基于严密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财务审计制度,确保财务审计工作的职能和权限。为此,国有企业应进一步明确公司受托责任的授予、考核与监管等基本流程,在企业所有权与管理权之间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关系,实施独立的董事会参与管理制度,并建立严密的决策商议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在监事会之下建立财务审计部门和纪检部门,规范企业的监管机构;同时,基于监事会制度保证企业监管体系要独立于经营管理之外,尤其要重视监事会成员的选派、权限以及工作程序细化等,将监事会管理与内部审计制度纳入企业管理体系中,保证监督职权行使的独立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随着管理制度的变革以及市场竞争的需要,加强财务审计工作有利于防范企业运营风险。因而,国有企业必须要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有效分析国有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加强全面风险防范、发挥外部审计功能、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等层面出发,为财务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

参考文献:

[1]蔡红亚.审计监督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探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1(15):163-165.DOI:10.16834/j.cnki.issn1009-5292.2021.15.052.

[2]陈琼.浅谈国有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纳税,2021,15(10):125-126.

[3]于洪坤.国有企业财务审计的问题及有效措施[J].财会学习,2020(16):159-160.

[4]高伟.国有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05):217-218.DOI:10.19932/j.cnki.22-1256/f.2020.0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