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历实时监控系统在病案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31
/ 2

电子病历实时监控系统在病案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张宁

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信息科, 北京 100043

【摘要】目的  探讨电子病历实时监控系统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尚未使用电子病历实时监控系统,从中抽取200个病例分入研究的对照组;本院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启用电子病历实时监控系统,从中抽取200个病例分入观察组。比较病案管理质量、病案管理差错情况、出院病例3d归档率。结果  观察组各方面病案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病案差错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出院病例3d归档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电子病历实时监控细碎可对病案管理质量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能够及时纠正问题,使病案差错显著减少,归档效率显著提升。

【关键词】电子病历;实时监控;病案管理;医务信息管理

病案管理是医院特有的工作内容,其工作质量对医院的医疗活动有较大影响,高质量的病案管理可促进医院稳定发展。在过去病案主要由纸质文件书写,其病案的管理与其他档案管理类似[1]。但该方式费时费力,且需要大量的空间存储档案资料,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病案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快节奏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为了提升病案管理效率和质量,各级医院逐步进行病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病案实施归档和保存[2]。电子信息监控系统是一种可监测病案管理的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病案管理中出现的差错,及时纠正档案中的问题,有效保障档案的真实性[3]。我院也在近年引进该系统,为了验证电子信息监控系统的应用价值,对病案管理质量进行对比,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未使用电子信息监控系统的200个病例,分入对照组;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启用电子信息监控系统的200个病例,分入观察组。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103例、97例;年龄15~93岁,平均(51.21±17.56)岁。观察组:男性、女性分别105例、95例;年龄16~94岁,平均(51.36±17.47)岁。纳入研究的两组病例性别、年龄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已归档的病案资料;(2)能够满足病案质量调查。

排除标准:(1)不满足研究需求的病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管理人员、医师、护士等依据《病例书写基本规范》、《电子病历基本规范》等的规章和要求进行病例的书写、整理和归档。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启用电子病历实时监控系统,其改进的主要内容包括:(1)技术人员将电子病历系统与电子病历实时系统各个接口相对接,使电子病历实时监控系统病历,能够准确地识别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费用、用药、诊断报告、检测报告等内容,并通过逻辑判断进行错误提醒。(2)建立电子病案管理制度,围绕电子病历监控系统重构本院的电子病历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电子病历实时监控系统的作用,及时核验错误提醒,对患者病案首页、病程、医嘱等出现的错误提醒进行及时的纠正。(3)统一各类疾病的分类编码,确保住院系统、门诊系统、病案管理系统、国家版编码相统一。(4)启用电子病历实时监控系统后,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电子病历的书写规范,掌握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作用,掌握解决异常提醒的能力。(5)病案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电子病历实时监控系统的基本维护技能,确保系统稳定地对电子病历实施监控。定期统计病案管理质量和反馈信息,促进电子病历实时监控系统在我院的顺利应用。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不同时期病案管理质量评分,分别从病案首页、入院记录、诊疗记录、出院记录4方面进行评分,每项总分1~10分,得分越高质量越高。

(2)统计病案管理中出现的差错。

(3)统计出院病例3d归档率,即患者出院后3d电子病历归档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案管理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各方面病案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案管理质量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n)

病案首页

入院记录

诊疗记录

出院记录

观察组

200

8.95±0.42

8.75±0.41

8.81±0.40

8.90±0.35

对照组

200

6.75±1.15

6.92±1.20

6.95±1.22

7.16±1.24

x2

25.413

20.408

20.488

19.098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病案差错率、出院3d归档率对比

观察组病案差错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出院3d归档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案差错率、出院3d归档率对比[n(%)]

组别

例数(n)

病案差错率

出院3d归档率

观察组

200

0(0.00)

199(99.50)

对照组

200

7(3.50)

176(88.00)

x2

7.125

22.571

P

0.008

0.000

3 讨论

电子病历实时监控系统能够解决病案管理人员的部分机械性劳动,使其从手工录入、人工数据核对等繁复的机械劳动中解放[4]。既往病案管理人员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数据的维护,而电子病例实时监控系统则可部分替代其作用,使病案管理人员能够有更多精力进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5]。首先电子病历实时监控系统可通过数据采集、逻辑分析对电子病历中的资料进行查验,及时发现其中的异常信息,并通过提醒功能告知病案管理人员,使病案管理人员针对性地对有关病案进行维护,极大降低其工作压力[6]。病案管理中的差错主要发生在手工录入层面,而电子病例实时监控系统能够自动化生产数据,因此避免了该问题。

由于当前信息化程度已处于较高的水平,因此电子病历实时监控系统的工作效率极高,能快速处理大量数据,其工作效率远高于人工。电子病历能够快速完成病历的维护工作,有效提升病案归档效率。从本次研究的对比结果来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观察组的病案管理质量显著提升,在病案首页等方面质量评分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次,观察组在病案差错率、出院后3d归档率方面也有极大的优势,能够在降低差错率的同时,提示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电子病历实时监控系统的应用极大提升病案管理的工作质量,还显著降低病案管理的差错率,有效提升档案归档效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江鑫,丁慧超,张辛璐,等. 病案信息管理在神经外科平台建设中的作用[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1,26(1):56-57.

[2] 周彦芝. 科室一级护理质控在科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2020,49(5):619-621.

[3] 王中显,王冬花,刘艳,等. 电子病历模板中契合医生工作流程的管理经验[J]. 中国数字医学,2020,15(3):135-136,131.

[4] 谢忠,王珍,吴猜. 电子病历对医院精神科病案管理价值分析[J]. 中国病案,2022,23(6):6-9.

[5] 高为民,曲晓复,李丽娅. 基于口腔专科电子病历系统的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20,17(5):646-650.

[6] 宋宪锟,荆信莲,范晓棠,等. 某省三家DRG试点医院病案管理系统住院病案首页功能现状及改进建议[J]. 中国病案,2021,22(6):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