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31
/ 2

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的影响

杨登慧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牙周病患者采取系统口腔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牙周病患者研究,病例收集时间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按信封法分组,均分为2组,对照组辅以基础护理,观察组辅以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不同护理效果展开对比。结果:①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观察组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与之对照组比表现出更高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临床指标:在牙龈出血指数、黄斑指数及牙周袋探针深度指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病采取系统口腔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有益于提升患者认知水平,维系牙周健康,值得推广。

关键词:牙周病系统口腔护理干预;牙龈出血指数口腔保健知识

    牙周病在口腔科中较为常见,可损伤牙龈,发病后患者多有牙周袋形成、牙龈出血及疼痛等表现,影响口腔健康,若未及时诊疗不仅加剧口腔不适感,且对全身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加强牙周病早期防治效果,改善或维系牙周健康状况至关重要[1]。实践指出,牙周病防范过程中影响因素关键在于个体,即个体对牙周病的认知与理解,如若个体对牙周病无全面、系统的认知,不了解疾病发生因素、预防方法等,则无法保证口腔的健康[2]。基于此,在牙周病治疗过程中需强化口腔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认知,保障口腔健康[3]。本院对202110月至202210月收治患者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40例牙周病患者研究,病例收集时间202110月至202210月,按信封法分组,均分为2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20例男/=13:7,年龄23~6845.51±3.38)岁;病程3个月~21.51±0.14)年;观察组20例男/=12:8,年龄24~6845.96±3.30)岁;病程3个月~31.75±0.20)年,两组一般信息对比(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1)满足牙周病相关判定标准;(2)患者知情并同意;(3)视听说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1)肝肾肺器器质性病变;(2)罹患精神疾病;(3)伴其他口腔疾病;(4)中途退出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基于此,观察组行系统口腔护理。

对照组:①强化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述,尽量做到每次刷牙时间>2min,定期更换牙刷;按时入院复查。②饮食指导:减少高强度运动频率,由于高强度运动引发脱水,降低唾液对口腔疾病的预防功能。同时减少运动型饮料的摄入,其所含成分(糖类、酸类物质等)对牙釉质会形成损伤。

观察组:①口腔保健知识宣教:刷牙频次每日2~3次,尽量于餐后30min刷牙;基于条件允许下,在三餐后即刻刷牙;牙刷质地需柔软,刷头稍小,确保其在口腔中可以灵活转动,刷毛需经过磨毛处理过,圆滑的刷毛尖对牙龈不会形成刺伤。可以考虑电动牙刷或是冲牙器,冲牙器对牙缝清理效果甚好。②改善刷牙方式:纠正不良刷牙方式,采取上下刷牙方法,严禁采取大力横刷法。刷牙结束后,配合运用牙线、舌苔刷。进食后牙缝会存在残留食物的残渣,仅采取牙刷难以将其清除,采取牙线可以将缝隙中残渣彻底清除,而舌苔刷能够将舌苔进行清洁。牙齿、牙刷保持45º,顺牙体长轴上下刷。③纠正不良认知:结合患者认知、理解能力展开口腔保健知识宣教,针对文化水平较高者,采取专业语言就牙周病发病因素、日常预防及保健知识等告知于其,提高患者认知;针对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者,采取通俗易懂语言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同时强调食物残渣、牙石及致病菌对牙周病的不良影响,提高防范意识。④预防交叉感染:诊疗过程中,嘱患者不要时常漱口,刷牙杯采用一次性漱口杯,牙刷做到专人专用,防止检查感染。⑤随访护理:借助电话、微信及QQ等方式强化随访护理,嘱患者按时复诊,掌握疾病恢复程度,并对生活不良行为及时纠正。

1.3观察指标

①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以自制量表进行两组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状况的对比,如刷牙正确方法、刷牙时间等,总分100分,包含优(>81分)、良(61~80分)、差(<60分)。

②临床指标。对两组干预后牙龈出血/黄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等指标展开评价,仔细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展开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IMG_256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以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

与对照组75.00%比,观察组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100%明显较高(P0.05.见表1

1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n%

组别

总优良率

观察组(n=20)

11(55.00)

9(45.00)

0(0)

20(100)

对照组(n=20)

9(45.00)

6(30.00)

5(25.00)

15(75.00)

2

--

--

--

5.714

P

--

--

--

0.017

2.2临床指标

观察组牙龈出血

/黄斑指数(12.08±0.47/15.18±1.76)、牙周探诊深度(3.18±1.85mm均较对照组(16.43±0.53/11.88±1.42)、(6.14±2.13mm低(P0.05),见表2

表2临床指标(IMG_256

组别

牙龈出血指数

黄斑指数

牙周探诊深度(mm)

观察组(n=20)

12.08±0.47

11.88±1.42

3.18±1.85

对照组(n=20)

16.43±0.53

15.18±1.76

6.14±2.13

t

27.462

6.526

4.692

P

<0.001

<0.001

<0.001

3讨论

牙周病易反复发作,诊疗难度较大,如若未掌握口腔保健知识,可致病情进一步发展,影响身心健康。研究指出,牙周病患者在对症诊疗过程中辅以口腔护理能够纠正患者口腔不良认知,提高治疗效果[4]。结果显示:观察组口腔保健知识优良率与对照组比高,牙龈出血/黄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与对照组比低,提示系统口腔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5]。原因分析:系统口腔护理包含口腔知识健康宣教、改善刷牙方式、纠正不良认知、饮食指导等护理,通过全面、系统的护理,使患者对口腔疾病有更为细致的了解,掌握预防疾病方法,减少疾病复发率。同时,该护理模式注重患者心理、生理等方面的护理,舒缓不良情绪,改善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牙周病发生率,维系口腔健康[6]

综上,牙周病采取系统口腔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有益于提升患者认知水平,维系牙周健康,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嵇兆丽.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10):1236-1237.

[2]颜惠真.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0,39(36):116-119.

[3]李湘缘.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的影响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06):780-781.

[4]付芳芳.系统口腔护理对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3):298-299.

[5]张铁军,杨鸿波.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42(04):58-59.

[6]刘姝.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4):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