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发展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2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发展策略

冯建乐

身份证号码:452330197306030715

摘要:林业工程是工程项目中一种特殊的投资项目,具有建设管理周期长、建设用途多样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生态林业项目还具有符合国家生态政策要求和项目生态效益突出的鲜明特点,使得近年来生态林业项目的投资和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因此,新时期对林业工程从业人员的需求在逐渐增加和变化,尤其是林业工程的转型需要应用高新技术来提高林业管理的效率。因此,有必要分析和探索生态林业工程的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林业生态学;工程建设;发展策略

1 推广生态林业的重要意义

1.1 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尽快摆脱贫困

随着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基于国家领导人所提出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战略思想,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林业生态化建设的行列中。国内某些地区的降水量趋于零,加上天气异常,基本上常年处于干旱状态,土地荒漠化的现象也越发显著。受土壤中水分缺失的影响,干旱地区近年来的种植业遭遇到了严重的负面问题,导致所种植的农作物几乎没有收成。因此,国家政府机构的有关部门加大了对该问题的重视力度。在国内外高端技术的支持下,开展干旱地区林业生态化建设工作。使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切实促进了广大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

1.2 切实保障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随着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度的加快,对环境生态化建设的要求也日益显著。森林为生态环境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氧气,是人类能够维持生命、进行日常生产生活的前提保障。随着国内现阶段生态林业建设工作的开展,林业种植的现实意义也越发显著。能够使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质的转变。有效确保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2林业工程中生态林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由于某些地域遭受了较大的自然灾害,造成了大量的荒山,加之某些地域的制约;土壤贫瘠,水源匮乏,与森林技术相结合,搞好生态园林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第二,森林生态环境差。在造林和绿化工作中,存在着一味求量而不求质的现象,导致很多林木在后期的维护中存在着很大的生存问题;造成大量的土壤和水源消耗,也无法有效地改善生态园林的维护。在某些区域,主要的林业优势工业不突出,当地的特点不鲜明,造成了森林可采伐的大量资源的大量流失。

第三,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当今的林农,尽管意识到了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但仍采用了放纵的办法,十分的放纵。在防灾、防病、防虫等方面,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在进行森林绿化时,必须从技术层面探讨这一问题。

3 林业生态工程建立有效的战略

3.1完善生态林业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优化可行性分析流程。

1)完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应用和管理机制原则。要以项目为管理单元,明确不同类型项目需要应用的建设原则,使效益原则、技术支撑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不同项目中的应用措施更加明确,确保林业项目在前期准备过程中合理评估多纬度建设效益、建立技术档案、评估项目整个开发周期,全面实现生态林业项目建设目标。2)加强生态林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评价。这就要求员工在项目准备过程中加强可持续性评估,对一次性和可持续的资源依赖型开发项目分两条路线建立完善的林业技术评估方法,从而反映生态环境的恢复周期和成本,使林业开发项目与造林恢复项目衔接顺畅,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工程应用。3)确保成本可行性分析符合林业项目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在工程造价评估环节考虑不确定因素,要求林业专业人员和林业项目经理全面参与工程造价评估活动,避免林业建筑材料市场波动、林业栽培环境恶化等因素对工程造价的不利影响,使生态林业工程造价安排符合实际情况,最终实现林业工程的预期验收目标。

3.2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封山育林。

在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实现林业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地方林业部门有必要帮助人民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宣传工作。一方面,当地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宣传,加强与国土、水利、乡镇等基层部门的联系,切实提高林业生态工程施工相关人员的环保意识,使其成为百姓的表率。另一方面,利用Tik Tok、广播电视、社区公告栏等渠道宣传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帮助人们树立“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他们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一面倒肆意破坏”的现象。

3.3建立专业的林业树木养护队伍。

一方面,林业部门可以与地方高校合作,高校可以通过开设树木养护管理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林业树木养护人才;林业部门为学院和大学提供树木保护和管理的实践场所。通过合作,林业部门可以获得大量高校培养的高素质人才资源,解决树木养护管理人才短缺的困境。另一方面,林业部门要提高树木养护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充足的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强树木养护管理岗位对专业人员的吸引力,激发在职人员的积极性和信心,让每一个员工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林业工程建设中去。此外,林业部门要定期对现有在职人员进行树木养护管理技术培训,及时更新其知识结构,弥补其技术漏洞,不断提高树木养护管理队伍的技术水平。

3.4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是树木养护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有些种类的树木生长周期长,养护管理是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为保证林木养护管理质量,林业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监督管理体系,加强与其他管理主体的联系,明确林木养护管理内容,与其他管理主体合作,共同承担林木养护管理责任,将各类林木养护管理落实到位。林业部门要宣传绿色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帮助全体工作人员树立现代管理意识,同时加强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对所有管理人员进行岗位专项培训,提高各类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胜任相应的工作,建设一支装备精良、技术过硬、素质优良的林木监督管理队伍。此外,林业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效奖励机制,定期对所有工作人员所辖区域的树木养护管理状况进行考核,对树木长势优良、森林规划合理的区域的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激发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对破坏林业工程建设的行为进行严惩,提高树木养护管理质量。

4.3采用先进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生态林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其成活率和经济效益,丰富林木品种。此外,在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要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林业建设的效果。同时,借鉴国内外推进生态林建设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真正把技术运用到林业工作中。此外,还可以借鉴物联网技术,利用网络传感器对森林气候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更好地调整林业生态环境。

结论

在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应重视生态林建设,认识其重要性,应用科学合理的营林技术,调整生态林发展模式,完善法律法规和推广管理制度,组建专业队伍,更好地开展生态林建设,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孔樱蓓.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应用探讨[J].南方农业,2021,15(33):42-44.

[2]刘鹏飞.新形势下林业工程的建设管理策略初探[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11):191-192.

[3]徐忠哲,姚东平,林旭红.论林业工程营林质量与技术措施[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11):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