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多级继电保护配合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2

配电网多级继电保护配合技术研究

李志峰

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天津30045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电力工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也与日俱增。要减少配电网络故障对电力系统的不利影响,必须提高配电网络的运营水平。多层保护的配合技术是加强配网运行效果的一项关键技术,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配电网;多级电保护;电力安全

1常见的配电网多级继电保护配合技术

1.1三段式过流保护配合技术

三级过流保护技术是一种传统的配电网技术,其瞬时电流快速断开保护的定值不具有延迟作用。一般采用三级过流保护与三相电流联合进行整定的方法;在对灵敏度参数进行检验时,必须考虑最少的短路电流。三级过电流保护的主要优点是对短路故障进行快速的分析,并对近区或远区的故障进行快速的判定,从而加快了保护工作的进行;通过对故障进行快速的断开,可以使配电网络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到正常状态。

1.2延时级差全配合技术

在采用延迟级差全配技术的情况下,若要特别针对Ⅲ级的主断路和分支断路器进行强化,则需要建立与保护动作时间相结合的示范级差保护系统。当副分支断路器的延迟参数为0时,分支断路器的延迟时间为T,此时,整个分岔断路器的延迟时间将是分支断路器延迟的两倍。延迟级差全配技术最大的优点是能够与配电系统的故障相结合,实现全面的协同管理,即使发生了故障,也不会对主干线的总体供电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当断路器出现故障时,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电力供应中断。

1.3延时级差部分配合技术

延时级差分段匹配技术是指在变电所使用的断路器采用Ⅰ和Ⅱ段保护,而分支段采用三级保护的技术。当分支断路器的下部发生二相短路故障时,该分支断路器与该断路器组成了第二级的级差保护系统。将分支断路器和I级保护延迟值归0,可以根据电流的固定值来选择跳过分支断路器。延迟级差部件匹配技术的优点是采用断路器实现快速断路保护,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幅度减少近端线路的电流,从而改善配网的运行安全。

1.4多段过流保护与延时级差混合配合技术结语

在配网运行过程中,应结合三级过流保护配合、延时级差配合等不同的保护结构,并依据可配合级数、断路器最大操作时间、最大操作时间等参数,实现保护配合。采用多段过流保护和延迟级差混配技术,主干线采用Ⅰ和Ⅱ共同保护,分支和次级分支采用Ⅲ保护。在运行过程中,当主干线发生故障时,在Ⅰ级保护范围内,将瞬间断开线路。

2配电网多级继电保护配合技术的具体应用

2.1三段式过流保护配合技术的应用

2.1.1馈线长度

(1)在常规的过电流保护下,馈电的长度。从配电网的观点来看,若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能达到多层保护协作,则可沿线路设置n组三段过电流保护,从而将馈线分成n个馈线区段,每级过滤保护设备所连接的线路是馈线保护通路。在防护通路中,第n条馈线分段至变电站主线的长度可用Zn来表示。当最小操作模式发生二相短路时,需要一级保护设备的I级保护,通过瞬间电流快速切断来增加极限保护的有效性。为了满足电力系统的要求,必须通过对n-1级延/秒保护的范围进行严格的控制,以改善保护的敏感性,使之符合目前n级三段过流保护的工作要求。当干线线路与线路断面相同时,应对线路的单元长度进行阻抗控制,从而改善其可靠性。在不同的保护级别下,最小馈线长度的计算公式不尽相同,若计算公式涉及到迭代法,则应选择最大值。

(2)在差分定值改善法中的馈电长度。三级电流保护的定值无需在运行过程中区分出不同的短路类型。当配电网发生二相短路故障时,将会影响到保护范围,而保护距离的不够则会对供电可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架空配电网络中,大部分的故障都是双相短路,所以必须找到一种合适的匹配技术。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通过继电器设备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三相和两相短路中的哪个,如果要把两种短路模式分开来看,则必须根据配电网终端故障时的短路电流来确定电流速度,而灵敏度检验则要考虑到不同的短路电流。当线路发生两相短路时,其保护范围将大大超过常规整定方式,从而大大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对继电保护整定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在不同容量情况下,对各种保护的临界表面进行配置,并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达到了保护的目的。当系统容量和电源半径等参数确定时,可以采用短路方式进行整定,并通过增加保护级数,使快速断路的保护范围进一步扩展,提高了保护的效率。

2.1.2保护配置

通过对馈线长度的分析,得出了采用n级三段过流保护的最短馈线长度是n+1组保护设备的最低布置。在给定电源半径条件下,馈线可以设置三个等级的过电流保护。由于该系统位于配电网的末端,不需要对其与下线的协作进行太多的考虑,只要满足要求,就可以仅设置I段保护,而定值参数则根据输电线路两端的两相短路敏感度来进行调整。若该系统为辐射型,其保护结构较为简单,在配置过程中,仅通过对电源半径的比对,即可基本确定保护级数。在对配有联络线的配电系统进行保护时,应对其操作模式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确定其保护级数。针对环形配电系统,在多层保护中,应着重考虑在非正常工况下的联络断开能力。当接触开关完成闭合后,馈线的方向会发生改变,从而使线路上的电流发生很大的改变,使整个系统的电压和电压都发生了变化。为改善保护的品质,应在环形配电线路上加装失效电源定向元件,使之达到多层保护的协同作用。针对每个继电器的故障方向单元,根据不同的方向,分别设定适当的正反整定值,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确认正、反两个方向的保护序列,在不需要方向保护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方向保护的闭锁。

2.2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多级继电保护配合技术的影响

当配电网络具有分布式供电时,当发生相间短路时,通过断路器、馈线沿分段开关的短路电流将比没有连接时的短路电流有所变化。当分布式电源接入后,若发生在分布式电源的下游,则由于故障馈线的存在,会对其产生短路电流的影响,从而降低短路电流,从而导致下游开关的电流增大;若在供电的上游出现故障,则会造成短路电流通过故障点流向下游的开关点,同时,其它馈线也会通过母线将电流注入到故障点,从而造成短路电流的产生。在无电流快速断路保护的情况下,多级差动保护的配合比较简单,仅采用出线开关、分支及用户开关过流保护,实现了协同作用。由于过流保护灵敏度高,而分布式电源总体容量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通常不会发生过流保护拒动现象。采用无电流快速断开保护的馈线,一般不会对多层保护的协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多层继电保护配合技术是提高配电网安全的一项关键技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多层保护的作用,多级保护的配合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汪敏,孙达山,张健.量子粒子群算法优化PID的继电保护在线整定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22,38(07):95-98.

[2]邵敏.火电厂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检修策略[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2(07):231-232+137.

[3]常洪涛.火力发电厂继电保护干扰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J].电气时代,2022(07):56-59.

[4]李敏,年安君,王洁,徐晓明.继电保护与通信设备光口直连技术的研发和应用[J].电子设计工程,2022,30(13):151-154+159.

[5]李小伟,陶毅刚,黎敏,陈楚,李镕耀.配电网多级继电保护系统故障运行状态预警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21,29(22):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