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构建研究的范围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3
/ 2

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构建研究的范围综述

仝宝婷

陕西省森工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构建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方法:参考小组由70名从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尚未建立保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保健人员组成,70名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建立保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保健人员组成。结果:研究组护士的分数高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医生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在护理安全越来越受关注的今天,应用更科学的研究方法,关注在更广泛的医疗护理服务场所中的护理安全问题,保障所有医疗护理服务实践参与者的安全。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构建

引言

在护理实践过程中,护理安全反映了护理质量高低,也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通过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可确保护理安全,防范意外事故,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创造一个安全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我国的护理安全管理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关注度越来越高。为明确当前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本研究根据对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构建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范畴分析,以系统了解护理安全管理的评价指标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以及指标体系应用情况等,探讨这一主题相关文献报告概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咨商小组由70名从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尚未建立保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护理人员和70名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建立保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护理人员组成。其中35人为男性,35人为女性,年龄在24至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1岁3.4岁。在抽样组中,男性36人,女性34人,年龄在25岁至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2岁3.3岁。两类人的年龄等一般数据是可比的(p > 0.05)。

1.2方法

使用Excel建立信息提取表,根据研究目的采用统一的信息提取表进行数据的提取。提取数据的内容包括:标题、发表作者、发表年份、期刊来源、基金信息以及研究者单位、地区;理论基础、指标形成的研究方法、指标条目、指标体系适用的护理场所等。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使用频数描述文献年份、地域等,使用Excel绘制柱状图来表示所得到的结果。(1)设立一个研究小组(2)通过审查现有文献和逐案分析诸如病人安全、护理安全、护理安全管理和护理安全管理指标系统等概念,确定研究目标,同时考虑到目前的护理特点。(3)保健安全指标系统的初步方案是在小组成员讨论后制定的,包括五项一级指标(组织管理因素、基本环境因素、护理人员因素、病人因素和辅助因素)、13项二级指标和48项指标(delphi通信调查。将保健安全指标系统的初步计划设计为半开放式调查表,请有关人员确定表中的指标是否同意将其作为保健安全管理指标系统,指标名称是否合理,并将修改内容写入调查表。如果同一指标的接受率低于95%,则可根据有关工作人员的意见修改该指标。根据上一轮的结果和权重的变化,下一轮磋商是否必要?如果指标的批准率超过95%,就不能再对准入权进行新一轮的协商。(5)指标体系的平均得分差决定了say量表,构建了判断矩阵,最终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和综合权重,完成了保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

1.3观察指标

通过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总得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护理人员的能力越强。对两组医生的满意度调查分为100分,90分以上被评为满意。70%以上,89%以下的人普遍满意,69%以下的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护理人员各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各方面评分对比(分,x-±s)

2.2研究组医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医师的满意度对比(例,%)

3讨论

我国学者对护理安全管理相关研究起步较国外晚,管理体系尚不健全,近几年来关注度也在逐渐提高。从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构建文献的基本特征数据显示护理安全关注逐年增加来看,评估工具或指标研制是学者研究热点。但现有研究对居家环境中护理安全管理及对护士安全的关注仍远远不够。尽管护理安全已被视为所有健康和社会护理环境中重要的护理质量指标,国内外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多是针对综合医院内及老年护理院长期照护机构,针对居家场景下的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构建的研究较少,缺少对由于服务产生的护士职业安全问题的关注。目前几乎所有文献研究构建的指标主要针对保障患者安全,仅有2篇文献提到针对护士的安全构建指标体系。但从广义上讲,护理安全还包括护士的职业安全。护士在工作场所受伤或产生人身安全的恐惧,可能会导致其缩短服务时间,甚至拒绝服务,从而潜在地影响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因此,护理安全管理,不仅要关注患者安全,也需关注护士安全,保障所有医疗护理服务实践参与者在服务实践场所中的安全。从对文献的回顾可以看出,医院职业环境护理安全关注度最高,这与医院是健康服务主要场所密切相关,但随着社会老龄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政府文件中对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以及医疗护理模式改革创新的政策性引导,医疗护理服务场所在不断扩展,社区、居家环境也成为医疗护理服务开展的新场所。和医院一样,这些场所的护理安全问题也事关患者或民众的生命健康,但在这些服务环境中相关研究非常有限,也并未在以往研究中见到有涉及“互联网+”居家护理安全管理评价的相关研究,应进一步探讨。

结束语

本研究对国内外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构建的相关研究从文献基本特征、指标构建方法及策略、指标应用情况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范畴分析,梳理了相关研究现况,为未来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构建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在护理安全越来越受关注的今天,应运用更科学的研究方法,关注在更广泛的医疗护理服务场所中的护理安全问题,保障所有医疗护理服务实践参与者的安全。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外文文献筛选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此外,本研究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及报告质量未进行分析,可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吴晨.新型护理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在胸外科患者手术中的实施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6):207-208.

[2]李坤寿.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人人健康,2020(06):198.

[3]王妍,刘峰,田敏,张楠.护理安全管理评价量表的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J].护理学报,2019,26(15):5-8.

[4]王妍,田敏,刘峰,王亚菲,张楠.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9,34(11):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