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0
/ 2

 内科护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苏洁

西昌市人民医院  四川凉山615000

内科护理学是认识疾病,了解其治疗和预防方法,学习护理病人,保证医疗工作有序开展的一门专业学科。在临床工作中,有关内科的疾病治疗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这对改善患者医疗体验,提升疾病治疗效果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内科护理重点知识的了解,我们能更加全面地认识到医疗护理内容,掌握疾病健康知识。

1内科疾病基础护理

在内科护理中,针对患者到院就诊的过程也需要开展护理工作,包括热情接待、指导办理入院手续或急危重症抢救等,是保障医院医疗工作秩序的重要基础,因此也是内科护理中的基础内容。

(1)为了给患者提供良好的恢复环境,内科护理需要做好病房管理,保持病房通风,干净整洁,根据患者的恢复需求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从而促进疾病的治愈恢复。

(2)对于行特殊检查、治疗以及危重症患者,指导患者卧床休息,禁止随意活动,按照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卧位,病情较轻的可以指导患者适度活动。

(3)对于刚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需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呼吸、体温、心率、脉搏、血压等,4次/天,连续监测3天。针对危重患者或者发热患者,则4h测量一次,对于体温变化大的患者,密切关注,随时监测。

(4)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入院需要完成的检查并进行指导,且在24h内留大小便送检。

(5)确定护理等级,按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与临床治疗效果,检查排泄物、分泌物情况,以及监测药物使用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果发生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6)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提供合理的饮食指导,做好与患者的沟通,耐心解答相关医疗问题。

(7)根据内科疾病需求及不同科室的特色,准备抢救物品,为所有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好先行准备。

(8)患者出院时进行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

2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上消化道出血

(1)观察病情

在疾病护理时,首先要密切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脉搏、血压,观察患者24h尿量,如果尿量过少,则表明血容量缺少,需及时处理。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大多有黑便情况,需要观察其次数、形状与排泄量。同时也要查看患者呕血情况,预估患者的出血量,如果胃出血达到300ml,则易引发呕血,如果有黑便则表明出血达到70ml左右,甚至更多。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再次出血的征兆,如出现腹胀、恶心、头晕、肠鸣音活跃、出汗、心悸等症状,则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再次出血。

(2)症状护理

对患者呕血症状进行护理,指导患者取半卧位或者侧卧位,将头部偏向一侧,严重的患者可以使用负压吸引器。观察患者出血量以及血液颜色,遵医嘱进行止血、输液、输血等治疗操作,保持患者静脉通畅。对患者进行血便护理,指导患者便后清洁肛周,保持干净干燥,便后避免突然站立,缓慢起身。在疼痛护理方面,完成硬化治疗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性质,严重者即刻告知医生处理。此外,通过硬化治疗,有的患者会出现发热,对此,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使用抗炎药物治疗以及输液治疗,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变化。

(3)基础护理

患者出血期间需要保持绝对的休息;呕血时,需加强口腔护理,禁止进食。停止出血之后,根据病情变化先后采用流食、半流质食物、易消化食物保持营养摄入。指导患者常常更换体位,避免局部受压,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

肾病综合征

(1)观察病情

观察患者尿量、水肿情况以及血压;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乏力、精神不振、肠鸣音减弱、腹胀等症状。

(2)症状护理

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同时告知患者保持干净卫生,注重皮肤护理。严格记录尿液量,同时控制液体的流入量,密切关注患者每天体重的变化,并予以记录。在此基础上还要预防感染,指导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病房定期消毒,保持干净整洁,减少人员探视,保证治疗环境的安全。针对急性期患者,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指导家属为患者按摩双下肢,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深静脉血栓,是否出现肺栓塞等。

(3)基础护理

指导患者根据病情变化适当活动,好转之后逐渐增加活动量;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进食富有蛋白质的食物,瘦肉、牛奶、鸡蛋等。针对出现水肿的患者,应低盐饮食。同时,加强患者心理护理,让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受到刺激。

3内科疾病护理的注意事项

对肺结核患者护理

肺结核的症状主要以咳嗽、胸痛、胸闷、全身无力等现象为主。在对该病种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对其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一定的监测,做好对患者抢救的工作,避免患者出现意外。若患者出现的咳嗽比较厉害,要及时观察其脸色,以免造成窒息。在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的过程中,还应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使患者在被护理的过程中保持心情的舒畅度。除此之外,还应对该种病症的具体情况与患者进行讲解,使患者在日常饮食以及作息上注意,使患者可以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对糖尿病患者护理

糖尿病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患者出现了内分泌紊乱的现象,如果没有得到相应的控制,很可能会使患者眼、心、肾以及血管、神经等方面的出现一定的损害。目前主要通过药物的方式帮助患者缓解患者的病情,主要通过使用胰岛素注射的方式,尽可能地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现象,但这种药物对于患者来说有很大的依赖性,并且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也比较多。当患者出现消极心理时,医护人员应及时与其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真正的想法,并为患者答疑解惑,使患者消除内心的顾虑,提升患者抗病的信心,这样才能加快患者病情的恢复进度。选择血糖测量的时间尽可能选择早晨,这时的血糖测量效果相对来说是更稳定的,胰岛素的注射液需要在早上六点进行。

对肺心病患者护理

肺心病的出现主要会出现在老年人群身上,分为急性和慢性的两种,患者发病的时间主要是在冬季或者凌晨,发病时主要会表现出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的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患者体内其他器官受损。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若患者处于发病的状态,应先让患者保持端坐的姿势,患者在有一个舒适的坐姿时,在这个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患者各方面的生命体征。保障患者在发病过程中的安全性。若患者出现失眠的情况,应及时了解患者出现失眠的原因,并积极对其开展相应的治疗,避免患者在睡觉的时候出现压迫心脏的现象,使患者保持呼吸通畅,若出现阻塞,使用雾化的方式开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