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要求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要求探讨

严华

汉口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212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会计领域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状态开始逐渐发展不同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各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会计行业已经成为绝大多数行业不可缺少的基础。在现代经济发展和会计服务逐步国际化的背景下,现行会计制度能否与经济发展相一致,从而更好地支持经济活动,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就会计体制改革以及会计制度的创新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会计体制;会计制度;改革创新

一、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生与发展

目前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稳步向前,而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造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很多冗杂的管理问题和经济问题,其中最热议的就是会计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主要是因为在我国的经济状态中仍残留着在计划经济时代“模糊身份”的模式,这就表明了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发展的不相适应。而在实际的市场经济中,会计管理作为维系市场经济稳定和繁荣发展的重要环节,并没有在市场经济制度改革的深化中找准自己本身的定位并进行相应转变,尤其是在法规体系、监管制度、税务制度以及结算制度等方面都有所欠缺,这是我国会计管理体制健康运行的重要基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高度重视当前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角度,不断建立和完善会计管理体制,全面分析中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驱动因素,运用现代会计管理方法建立科学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

二、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意义及创新性探索

(一)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意义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会计法律体系。先后颁布了《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等法律规范。但是,与世界上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会计法律体系还不完善。现有的会计法律体系就像一个巨大而无用的法律框架,增加了会计行为。新的《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管理办法》为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该会计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打破行业,所有制和组织形式的界限,建立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专门的会计核算方法 服务标准化;考虑到不直接资助外资的小型企业的特点,制定小企业会计制度;针对金融企业的特殊性制定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二)关于体制的创新性探索

所谓的会计体制的创新应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宏观方面主要是靠国家来进行调控,而微观方面主要靠各企业自身的调节。其中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包括对现有的各项法律法规进行统一。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应该确保经济市场中的每一个企业处于平等地位。 因此,有必要确保所应用的会计信息处于相同的标准,并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企业的微观控制主要体现在建立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条件发展的会计制度,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强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培养, 并建立自己的会计人员。对国家会计制度的相互回应,确保了公司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我国当前企业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薄弱

会计职能作为支撑企业的运营和管理的重要部分,其地位不容忽视,但其发展却导致了管理失控的一些重要现象。尽管中国颁布了《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法律法规来限制这些问题,但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这主要是由于该公司法律意识薄弱,公司法律从业人员屡禁不止。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企业的重大损失,甚至危害市场的正常运行。

(二)会计内部监管制度不合理

我国现在的大部分地区仍旧是以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为主,投资者通过对相关的会计信息数据分析而对企业的行为实现财务上的管理监督,但由于投资者与管理者监督管理角色经常改变。就使得会计在发挥监督时受到了较大的阻力,自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负面影响在部分经济实体中所引发的后果就是会计的分工不明、层次清、权限混乱以及职责混淆等。除此之外,这种监管制度的不合理也为一些个体和单位提供滋生腐败的空隙。

(三)外部监管力量的不足

由于缺少合理的内部监管制度,企业会计在进行基础工作时往往缺乏约束和激励,造成了工作效率底下和职能弱化等现象。然而在我国刚刚发展起步的市场 经济条件下,外部的民间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旧无法发挥具有的实际作用,这也使得企业会计方面违法事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会计信息也缺乏相应的指导意义,这样不仅严重干扰了我国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会危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会计管理体制的创新要求

(一)要求与相关法律法规相协调

中国经济的发展要求会计管理制度的创新应该与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相协调。中国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随着政府职能转变,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组织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这是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的间接管理。其中包括通过统一汇总的会计资料来作为经济管理的依据和基础。这就要求在设计会计制度时,必须使具体实体采用的会计政策符合国家,经济和金融法规。

(二)要求与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相适应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使社会经济生活趋于电子化,而会计管理制度的创新应朝着适应计算机的方向来进行会计管理的要求。会计使用的会计工具已经从人工操作演变为目前使用的计算机操作。使用不同会计工具记账的方法是不同的。因此,会计管理系统的创新需要考虑会计电算化的系统设计,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和其他会计电算化系统设计。逐步实现会计信息管理化、会计工作电算管理的智能化,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三)要求赋予会计人员必要的权限

长期以来,在对待会计人员的管理上,中国一直实行的是单一的直接管理体制,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公司制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正逐步形成,这就要求在强调会计监察职能的同时, 必须加强会计的反映、预测、决策、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职能。公平、公正和客观是会计人员的生命。因此,有必要重新界定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会计人员和单位领导应该在同一个服务水平上,领导和领导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有效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各级财政部门要采取适当的会计人员管理原则,减少行政干预,对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给予企业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的必要权限。这有利于会计人员,单位领导和会计师。沟通交流会使会计师更容易依法监督,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

参考文献:

[1]陈迪:《关于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河南财政税务高等学校学报》,2019年第3期。

[2]戴江华,张瑞军,邓旭东,任延华:《“以项目为驱动”创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年第5期。

[3]裘江南,仲秋雁,李慧,吴力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实践》,《高等理科教育》,2017年第3期。

[4]石建超:《现代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创新思路》.管理学家,2019。

[5]张金鑫:《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黑龙江科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