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

李秋华

身份证号:44122319890728043X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领域相互交织,其内容开始相互关联,带来了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的革新和革命。随着微机电一体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快速发展,以及这两种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产品功能、生产方式、管理体制等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开创了以“机器电气化”、“机器电子化”为特征的工业生产新阶段。本文主要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鉴于当前的经济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开始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工程建筑,机电一体化技术带来了应用领域的重大变革。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国际趋势。如果这项技术得到更广泛、更有效的应用,我国经济必将发展得更快,最大限度地开拓现代社会市场。

1、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是力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多门学科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技术领域。化工产品是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产品。它使用最新的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经过各种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实践和应用,目前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借鉴和融合创造的,因此在机械、微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和信息处理、伺服驱动和电力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其他技术和系统整体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高新技术。

以下特点是所有机电一体化产品所共有的:具有自动监测、诊断、报警和保护功能。信息处理和控制能力使机器操作人员能够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根据设计要求准确完成预先设定的程序,使工作不依赖主观思维,保证优良的工作质量。完整的产品合格率,机械控制的灵敏度和检测精度和范围也得到了提高;,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功能水平和自动化程度;采用程序控制和数字显示技术,减少了操作按钮的数量和手柄,使操作更简单方便;适用于各种领域和场合,具有自动控制、自动校正、调整、自动校准、保护和智能化功能,快速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可根据需要更换用户对象。比如改变实参。应对工作方式变化的控制程序。这些控制程序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简单地输入到产品的控制系统中,而无需改变产品的元器件或部件。

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

机电一体化是一项新兴的技术,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 1960 年代之前,当时机电一体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有意无意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提高机械产品的性能。值得一提的是,二战期间,战争的爆发加速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军用技术是在战争期间使用机电技术开发的,战后转为民用,为战后经济复苏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影响,电子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并没有深入发展,在此基础上开发的产品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第二阶段是70年代和80年代,机电技术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电子信息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这一时期,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蓬勃发展,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末,机电一体化进入新智能技术阶段,随着光通信技术的进入和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的出现,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度发展阶段。同时,人工智能、光纤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起步较晚。相关人士表示,机电一体化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未来机电一体化主要发展趋势分析

3.1 机电一体化技术将加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为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着手生产机电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利润,获得经济效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用传统的人工控制代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智能控制,系统运用理性思维和逻辑判断,准确优化和完善系统内部结构。这一重大突破将彻底改变纯手工制品时代,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科研和技术上。

3.2 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柔性化方向发展

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是灵活的,系统崩溃不会使整个系统瘫痪而无法工作。这为控制设计和系统实施留下了充足的空间和灵活性。这一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效应对紧急情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今后,如果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突发情况,我们将逐步实施机电一体化技术。所有子系统都可以独立运行,不受其他系统的干扰,并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自我调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系统的范围和空间。也避免了因子系统问题导致全部工作停止的不利情况,增加了整个机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3.3 模块化

我国自动化产品种类繁多,每个产品的功能也不尽相同,如果这部分损坏,必须退回厂家更换,不仅增加了机器维护成本,还拖慢了生产速度.基于这个问题,国家要在尊重机器生产专利的情况下,实行统一、科学的管理,实现自动化产品的有效管理,促进自动化模块化,需要制定标准。指明了产品开发方向,推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总的来说,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是以研究如何将机电一体化为代表的技术,其发展方向是智能化,其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由于数字化特征和机电一体化。该功能可以提高产品的性能,提高机械产品的精度;它极大地保护了工人并减少了事故;最后,机器和电子设备是现代技术的根本基础,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特点。适应性强,可扩展性强,前景广阔。

3.4 环保节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生产生活需要,节能环保是所有企业都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我国积极倡导将低碳环保作为发展战略,在设计自动化产品时,机电一体化技术必须遵循这一点,并努力做到最好。保证自动化产品在投入企业生产的时候,不会出现环保标准超标的情况。

3.5 型化

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机器制造领域向集成迈出了一大步,与硬件计算和控制系统配合得很好。国外的小型化进程称为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定义为1立方厘米以内的机电产品的小型化进程,消耗更少,计算效率更高,应用更快更灵活。将机电一体化产品向微型化进一步发展。

结论

机电一体化是指机器与电力电子相结合而形成的专业。今天,各个领域相互交叉,形成了复杂的知识应用系统。而机电一体化就是其中最普遍且重要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包括机械、电气电子、自动控制和计算机技术等专业。我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某些机电产品,例如手机和汽车。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网络化和模块化。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将逐渐成为一项基础性的重要技术,成为未来智能化技术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祁蕾,高民,杨继芳.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南方农机,2021,52(02):169-170.

[2]牟军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1(01):215-217.

[3]郭小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具体应用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学,2020,11(18):94-95.

[4]刘瑞平.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科技,2020(14):152-153.

[5]孙文侃.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探讨[J].电子世界,2020(11):75-76.